- 关于携带干海参入境的体验 [2016/06]
- 温家宝为什么要拿掉薄熙来? [2013/10]
- 杂谈入籍的感觉 [2015/04]
- 中国官场有多黑?深不可测! [2011/07]
- 我看薄,王斗后传 [2012/02]
- 从中国官员的腐败看共产党的衰亡 [2011/07]
- 野生干海参可以进境中国,大家不要以讹传讹。 [2018/08]
- 梦鸽的要害是不听话 [2013/09]
- 老年创业的故事(三) [2014/10]
- 我看薄熙来“没事” [2012/03]
- 老年创业的故事(四) [2014/10]
- 中国最有权的不是习近平 [2016/08]
- 为什么“打黑”这么难? [2012/03]
- 唉,我的海南。 [2018/04]
- 死要面子活受罪的“一尊”被扒了底裤 [2019/05]
- 我所经历的“三年困难时期” [2010/07]
- 这个史实让我无语。 [2011/12]
- 贺梅案给我的新增的教育 [2011/08]
- 我对毛泽东的崇拜和非议 [2010/07]
- 在认识美国的过程中寻找那家的出路。 [2011/11]
- 这个史实让我无语(二) [2011/12]
- 羊儿回家 [2012/01]
- 答一位莫名其妙的网友的跟帖 [2011/11]
- 谁是中国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享用者”? [2010/08]
- 答SirCat [2009/10]
- 很累地活 [2012/07]
胡18不吃素的杂文,勾起了我的“馋虫”,因为我是“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肉.”的人,尽管常为此被扁“这算什么人?”也陋习难改。究其原因是从小“馋”怕了。
改革开放前的东北,左得很穷;连续多年的供应都是每人每月半斤猪肉,三两豆油;其余如牛奶,鸡蛋基本属于“特供”,即高干,患者,或孕妇婴儿才可能享用。所以北京的居民最怕“东北虎”进京,东北的老百姓也把封疆大吏陈锡联,戏称为:陈三两。那时的猪肉是六毛八一斤,买肉时,一定要买肥的,因为炼出大油能炖酸菜,肉渣子也是包饺子的精品。
记得一次出差去上海和苏州,两种食品印象深刻。上海的奶油“棒冰”才三分钱,吃过后,口有油感;沈阳的小豆“冰果”五分一只,就是糖精掺的自来水。苏州小饭店的“下杂汤”随便一捞就有肠,肚和肥肉块,沈阳就是加一倍的价钱,也难得闻到“荤”味。一次在扬州出差,我和朋友买来一斤猪头肉和两个猪蹄在旅馆里“开荤”,服务员说:这东西吃多了,会得高血压;我笑着告诉她:30多年吃到今天,也不够俩猪头的分量。她惊讶地摇摇头走了,其实,我说的是实话。
前一阵儿国内有句流行语,叫“拿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其实,这心态不难理解,今天普通老百姓都能“拿起碗吃肉”说明生活好了;“放下碗骂娘”说明党风坏了。连在一起,说明老百姓还对共产党抱有希望。
来美十多年,每月,我都要炖一锅“红烧肉”以满足口腹之欲,但是日积月累下来,也渐渐对之缺失了兴趣。原来人就是这样,没有的才珍贵,有了,就不重视了。不过,我还是吃肉的,这条没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