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宣布独立建国 [2015/09]
- 我眼中的那场动荡 [2015/06]
- 香港,你怎么了——写在香港立法会否决政改方案之际 [2015/06]
- 过度争论正在撕裂世界社会 [2017/09]
- 狗眼看民主 [2015/03]
- 也说说某些宣扬普世价值的人的虚伪 [2014/12]
- 也说爱国 [2015/09]
- 民主义士们对美国大选避免表态 [2016/10]
- 与诸民主义士谈 [2015/09]
- 再谈普世价值拥趸们的虚伪 [2014/12]
这些天来坛子里不少人讨论爱国和爱国主义。论来论去其实都差不多,结论都是一个:爱国是权利非义务。而爱国主义则更是要不得。
说实话,在我看来,这样的结论既不科学,也不客观,反而充满着无知的感情色彩。就是现有恨的基调,然后再谈是不是该爱。其实有了基调,结论大家都心知肚明了,也用不着论证。就算论证也不过是为了发牢骚装样子糊弄无知而已。
我也凑凑热闹,说说我的看法。跟他们不同,我的论证不带感情色彩,因为我没办法要求一个人爱国或者不爱国。
要想说清楚爱国是怎么回事,首先就应该从文字上分析。从语言结构来讲,“爱国”是个动宾词组,其中“爱”是动词,需要有主语发出这个动作;“国”则是宾语,是动作的接受者。先说爱,字典上说爱是“对人或事物有深厚真挚的感情”。(当然“爱”不止这一种意思,不过与本文讨论关系最密切的是这种意思。)有三点需要说明:一是人都有爱的能力。有些爱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比如父爱、母爱等由于生理原因带来的(当然也有个别极端反例)。有些爱是后天形成的,比如爱情的爱,再比如爱国的爱,都是后天形成的。二是人既然有爱的能力,当然也有不爱的能力。这似乎不需要论证。你可以爱一个人,当然也可以不爱一个人。三是爱的对象是有限的而非普遍的,而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选择的。你可以爱“国”,也可以爱其它的人或物。人不可能什么都爱,比如蚊子似乎就没有人爱。而之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是说明有些爱可以选择,有些则无法选择。显然男女朋友之间的爱可以选择,而母爱则无法选择。爱国的爱,在一定程度上说也无法选择,后面有更详细的论证,此不赘言。
说完了“爱”,再说说“国”。“国”是什么?现在人们通常讲“国家”,但“国”和“家”确实不是一回事。不过从国家的形成过程来讲,“家”确实对“国”的形成起到了作用。直到现在,“家”仍然是国家和社会的基本单位。这是从人文和社会的角度分析。从语言文字来讲,“国”是个象形字,四边框说明“国”有地域的性质。这表明,“国”是某个区域的家庭因某种原因联合起来形成的一种社会组合体。最初是是什么原因促使“国”的形成呢?显然一是安全,二是强制。安全原因指的是某些存在某种共性的家庭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而主动组合在一起形成“国”。最初的“国”即部落。共享土地和栖息地或者有血缘关系的部落成员为了安全的原因组成部落。这是国家的最初形势之一。 进入封建社会以后,国家则大多是由某个政治组织通过战争或指令强制建立的。而随着历史的推进,“国”的功能也发生了演变和发展。从刚开始的安全保卫,到后来的内政、外交,都是“国”的功能不断发展的结果。到今天,“国”或者国家的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包括了其全体民众、领土(领海和领空)及其延伸、内部法律法规、文化、外交、政治经济体制为一体的综合体。
了解了“国”的概念,大家就了解从古至今,国家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互利互惠的。国家从安全、外交等方面为成员提供了服务,而国家的成员也有义务为国家以某种形式的提供支持,比如纳税,比如守法,比如忠诚都是国家成员对国家履行义务的形式,也是对国家的“爱”的最低标准的体现。虽然说爱似乎是一种自发而非强制的感情,但是当爱的标准降低到一定的程度,就变成了一种非自发的带有强制性的具体行为。这有些类似于人民常说的“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一个人不道德或者不爱自己的国家一般不会受到惩罚,但是当他道德低下到去欺骗他人的钱财或者拒绝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事,则就可能突破底线从而受到惩罚。有人会说,佃户给地主交租,难道也是爱?这是混淆了个体商业行为和国家行为。商业行为追求利益,而国家行为则非为牟利。
在任何一个国家自出生开始拥有国籍的人,在他放弃自己的国籍加入另一个国家之前,都有义务按照本国的法律法规的要求行事。他可以不爱这个国家的政府,但是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线。而在加入另一个国家的时候,他通常也会被要求“宣誓效忠”——这也是爱国的具体体现形式之一。一个人想入籍而拒绝宣誓效忠,似乎是一定不被允许的。可见,爱国有一个最低的要求,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非权利。当然,在这个最低要求之上的部分,则成为一个公民的权利。这与遵纪守法和道德高尚的差异情况非常类似。遵纪守法是道德标准的最低要求,只要而且只有满足了这个要求,一个人才能而且就能有权利在这个国家合法的生活。而对于更高的道德要求,则是发自内心的自身素质的体现了。
坛子里有些人试图混淆是非,说什么爱国是权利而非义务。他们有意无意的缩小了爱国的内涵,从而他们把爱国与道德高尚画上等号了,而把最基本的爱国行为划在了爱国范畴之外。爱国其实是公民的义务,义务之外的爱国则是权利。另外,他们大都带着感情来讨论爱国这个话题,自然就会得出带着感情的结论,这种结论自然也很难客观。
还需要说明一点,爱国不一定要爱某个政府,这似乎没有太多的异议。但是政府是国家的代表,尽管你不爱这个政府,你还是不得不选择遵守它的制度和法律法令,这在全世界都是一样的。
话到此处,顺带说几句关于爱国主义的。坛子里几位大侠口若悬河滔滔大论的谈主义,其实没有人真正理解主义的意思。其实“主义”这个词不过是对某种观点和理论的统称罢了。因此所谓爱国主义,不过是主张爱国的一些观点和理论的统称。某些大侠上纲上线,说爱国主义是强加于人要不得,其实也显得自己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