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的阴影】--从人格看古代文坛巨人(3)韩柳

作者:枫树下  于 2012-9-25 03:5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文史杂谈|已有10评论

关键词:韩愈, 柳宗元

作者:舍弟 Yi Yang

       在古代文坛上,韩柳二人是经常被放在一起的,这不仅是因为他们都是唐代古文运动的旗帜性人物,也因为他们的才华和境遇颇有类似之处。所不同的,是柳宗元前半生一帆风顺,后半生凄惨悲凉;而韩愈则是前半生求索不得,后半生建功立业。

       前文提到过的望族,就包括柳宗元所属的河东柳氏,自北朝至隋唐,当大官的不可胜数,与皇室结为连理也是常有的事情,其家族名气可谓望族中的翘楚。一直到柳宗元的曾祖父柳奭得罪了武则天,河东柳氏家族受到打击才逐渐在政坛陨落。至柳宗元一代,按他自己的说法,已“五、六从以来,无为朝士者”。

       没落家族之子,往往表现出对祖上荣耀的无比自豪和重振家族的强烈愿望,最终转化为对功名的执着追求。

       柳宗元少年成名,民间流传着很多相关的传奇故事,虽不足为据,但二十一岁中进士,二十五岁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却是正史所载的不争事实。在“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唐代科举制度下,这是一个异常优异的成绩。唐代很多杰出文人,都有着极为悲惨的科举之路,这其中也包括柳宗元的好朋友、屡试不第的韩愈。相比之下,把柳宗元冠之以少年成名是不在话下的。

       出身名门,少年成名,柳宗元早早平步青云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在一连串考试成功后,柳宗元赴蓝田县做县尉,算是一次“政治考察”,其后回京任监察御史里行,然后很快升迁为礼部员外郎,正六品,此时柳宗元年仅三十二岁。

       但这绝不是柳宗元仕途之路的终点,柳宗元与终生的知己、著名诗人刘禹锡投身东宫太子李诵府下,与王伾和王叔文并称“二王刘柳”,在李诵中风、唐德宗驾崩的危急形势下,成功拥立李诵登基,柳宗元由此进入唐顺宗李诵的核心决策圈。针对种种弊政和宦官、藩镇割据问题,顺宗集团开始大刀阔斧进行变革,史称“永贞革新”。

       李诵的倒霉经历,颇令人叹为观止,这位悲剧角色当太子时间之久,在中国历史上名列前茅。经历了长达二十六年的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储君生涯,却在父亲唐德宗病重、继位在即之时中风。虽勉强登基,但因瘫痪等诸多问题,二百天后不得不退位为太上皇,又成了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极短的皇帝之一。当然,李诵做太子和做皇帝的时间之长之短,皆非历史之最,但两件如此倒霉的事被一个人碰到,不能不令人叹息。

       其实李诵是否退位的问题并非完全由于身体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永贞革新带来的新旧势力的剧烈碰撞。横行整个中晚唐时期的宦官势力和藩镇割据势力在“二王刘柳”领导的革新运动中不甘被削弱,于是借口李诵中风,逼其退位,拥立太子李纯继位,意在颠覆革新党派。

       这场残酷的政治斗争,终于由文斗演变成为武斗。获得宦官支持的李纯发动政变继位,史称唐宪宗。这场变故不但使永贞革新夭折,也彻底将“二王刘柳”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李诵遭弑,二王身死,刘柳等八人贬谪边远地区任司马,史称“二王八司马”。柳宗元被贬邵州刺史,尚未到任,途中再接诏书,加贬永州司马。

       贬谪蛮荒之地的湖南永州,带给柳宗元沉重打击。在这场政治斗争的成败尘埃落定之后,想要重回长安,除了哀求新皇帝,别无选择。史料记载,柳宗元在此期间,变着花样地给形形色色的官员亲戚写信,求其在唐宪宗面前为自己美言。但是,柳宗元一等所触及的,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事关皇权。唐宪宗纵然英明,又岂可在这个要命的问题上网开一面?其后漫长的岁月里,每每大赦,都要特意声明八司马不在大赦之列,可见唐宪宗痛恨柳宗元一等到了何种程度。

       十年后,不知道柳宗元等那些锥心泣血的求助信是不是起作用了,唐宪宗终于开恩了,将八司马召回长安。结果回到长安仅月余,刘禹锡出事了。

       柳宗元的这位好朋友刘禹锡,特别值得说几句。此人脾气极其执拗,简直匪夷所思。一般人在漫长贬谪被召回的情况下,夹着尾巴做人还来不及,谁敢乱发议论?偏偏这位刘禹锡,回到长安后大嘴漏风,在玄都观吟出“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的诗句。结果显而易见,刘禹锡因“语涉讥刺”而再度遭贬,一去又是十二年。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十二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真是英雄气短,这简直是把人生当儿戏一样嘛!

       问题是,刘禹锡因此不仅自己再度被贬,还连累了整个八司马。柳宗元还没来得及享受长安的繁华,又再度贬至柳州。即便如此,柳宗元对好友刘禹锡仍然没有衔恨,因刘母年迈,上书请求与刘禹锡贬谪的播州(今遵义)对调,毕竟柳州比播州条件相对好一点,这显示出柳宗元对朋友的深重义气。后宪宗下诏,柳宗元仍赴柳州,刘禹锡改赴连州,这真是让人咬着后槽牙的皇恩浩荡啊。

       与刘禹锡相比,柳宗元运气不那么好,没有等到再回长安的日子。再次被贬的柳宗元对前途终于彻底绝望,四年后病逝任上。

之所以花费很多笔墨在柳宗元的生平上,是因为柳宗元的传世之作,大多写就于贬谪之中。漫长的贬谪生涯,对柳宗元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透过文章背后,总能看到那一缕欲罢不能的情绪游离回转,形如鬼魅。

       从《黔之驴》、《捕蛇者说》以及《蝜蝂传》等名作的描述可见,柳宗元所处环境的恶劣程度,是长安这样的国际大都市无法想象的。在精神上,柳宗元尚可勉力一搏,“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但身体上遭到的重创,却是柳宗元无能为力的,“行则膝颤、坐则髀痹”,似乎一夜之间,风华正茂的青年便垂垂老矣。从身心相应的角度,也可以说,柳宗元在精神上虽然在挣扎,其实也被打倒了。柳州四年病逝,年仅四十六岁,即是标志。一个名门望族,一个曾经前途似锦的追梦人,面对无边暗夜,面对惨淡现实,甚至面对为家族传宗接代这样的难言之隐,其作品所透露出的无限感伤,不能不令人读之神伤:嘻笑之怒,甚乎裂眦,长歌之哀,过乎恸哭。庸讵知吾之浩浩非戚戚之尤者乎?

       从柳宗元的作品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在尝试多种方式以求精神上的解脱,在哲学和文学上的诸多建树也得益于此。

       遗憾的是,他最终未能走出阴影。柳宗元的人格特点,表现在贬谪前期的柔而不韧,以及复被贬谪后的直而不坚。这个结论,并非是指责,而是对许许多多古代知识分子通常命运的无限同情。言之易而行之难,诚然。

       独钓寒江雪,是柳宗元对自己后半生的真实写照。这位孤舟蓑笠翁,他把自己的所钓所得,呈现在你我面前。我们品尝到的,除了鲜美,还有无边无际的哀伤。


       我们再来看韩愈,韩愈的前半生经历与柳宗元相反,真可谓倒霉透顶。

       我们先来看看韩愈的出身。前面提到的几位,李白出身富商之家,杜甫出身名门,柳宗元出身望族,而韩愈与他们全然不同。韩愈出身卑微,三岁父母双亡,靠兄嫂抚养。其兄韩会为官,虽然官职不大,养家糊口本来是没问题的,可是天有不测风云,韩愈十二岁那年,韩会贬谪广东韶州,由于无法承受这一沉重打击,加之到任后无法适应岭南的恶劣条件,很快故去。家里顶梁柱倏忽坍塌,家境败落,嫂子最终含辛茹苦把韩愈拉扯大。这些经历对韩愈幼小的心灵造成不可抹杀的心理阴影,一方面造就了韩愈勤奋学习出人头地的强大决心,另一方面或能解释后来韩愈为什么对贬谪如此恐惧,即便气节丧尽也要拼命乞怜。

       虽出身平民,韩愈却不象李白、白居易等人喜欢攀高枝,他不以草根为耻,不往名门望族上靠,堪称诚信之人,这在攀比成风的唐代文人中,算是很难得的品质呢。

       韩愈自幼聪明勤奋,三岁识文,七岁遍读诸子,十三岁开始文学创作。由于家境不好,韩愈早早立下壮志,要通过正经渠道考取功名,年仅二十岁就开始参加科举。唐代科举淘汰率是相当高的,韩愈纵然才华横溢,照样在考场上接连三次铩羽而归。韩愈屡败屡战愈挫愈勇,五年之内第四次参加考试,终于金榜题名,荣登进士科。

       二十五岁的韩愈考中进士,虽然比柳宗元差点,那成绩也算不错了啊!

       此时韩愈家境每况愈下,为了尽快做官,迫不及待地继续参加吏部博学宏词科考试,一旦通过,家境将立时改观。然而,吏部考试对于韩愈来说,真如一场噩梦,贫困交加的韩愈,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行事极端的性格特点。

       第一次吏部考试不中,韩愈极为愤然,当即写信给主考官,说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话,大意是人情胜于水平,诸如“凡在京师八九年矣,足不迹公卿之门,名不誉于士大夫之口”等。从行文来看,韩愈的心理状态相当急躁,说气急败坏也不为过。信是写了,愤怒也表达了,结果是石沉大海杳无回音。

       接下来,韩愈继续参加吏部考试,又是连续两次不第,韩愈终于出离愤怒了!

       韩愈开始直接给宰相写信,而且一连写了三封。第一封,是说自己穷困潦倒,怀才不遇;第二封说自己“蹈于穷饿之水火……危且亟矣”;第三封更是出格,要让宰相向周公学习,善待人才。

       漫长的等待后,韩愈最终连斥责都没有等到,依然是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以韩愈的立场看,这种急于功名的心情当然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站在客观角度看,如果这样的信能够得到好的结果,那才是咄咄怪事。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韩愈在《马说》中发出的悲鸣。没有历史背景,我们是很难对这篇文章感同身受的。在坚硬如铁的现实面前,韩愈终于低下了高昂的头,不再高谈什么“足不迹公卿之门”,我们的千里马,开始以寻找伯乐为名干谒权贵了。然而可悲的是,由于身份卑微,韩愈低头与否,对于权贵们来说根本无关痛痒,三次拜访权贵,均遭拒之门外。

       而立之年的韩愈无法继续考试了,家人嗷嗷待哺,必须要找工作了,韩愈不得已离开京师到地方幕府做幕僚。这个选择说明,在家庭责任感上,韩愈比杜甫要强之百倍。不过远离京城毕竟难以施展抱负,后来通过关系,韩愈找了份京城的工作,四门学博士,公立学校老师,公务员待遇。虽然薪水微薄,但是毕竟在天子脚下,机会要远远多过地方。

       这期间,韩愈写就了代表作《师说》,被认为是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的代表作。

       关于古文运动,有一点必须澄清。唐代不同以往朝代独尊儒术,佛道也很兴盛,这与李唐王室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但是带来的问题就是,儒家的大门因而变窄了。韩愈所倡导的古文运动,看上去是文学范畴内的纯技术问题,其实质却是要夺回儒家丢失的阵地。

       在担任四门学博士期间,韩愈第四次参加吏部考试,终于通过。但是拿到了仕途资格,不代表能得到心仪的职位,于是韩愈跟权贵眉来眼去,这次很走运,很快得到一个监察御史的职务。但是,由于一份反映灾荒真实情况的《论天旱人饥状》上书,得罪了提携他的权贵,不仅很快又丢了官,而且还贬官连州阳山令。再入岭南,恍若昨日重现,这不仅使韩愈痛苦万分,也使穷怕了的韩愈头脑逐渐清醒了。坚持真理固然应该,优越的生活条件似乎更重要。

       与李杜等政治上好高骛远之辈相比,韩愈很有管理才能,加之为官清正,同情百姓关注民生,所以即便贬至连州也能造福一方。

       韩愈这次贬谪跟其后柳宗元的贬谪性质完全不同,因而三年后命运便得到转机。这次转机,同时也是一个令人嗟叹不已的巧合:随着永贞革新失败,唐宪宗即位,韩柳二人的命运发生了不可思议的置换。柳宗元贬谪,最终客死他乡;韩愈则先是内调江陵,次年召回长安。

       翻云覆雨,不折不扣的翻云覆雨,这就是政治。

       唐宪宗是晚唐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十五年,以“元和中兴”闻名于世。在这个背景下,韩愈重新站在阳光下的长安城,觉得格外暖意融融。当朝的重臣,已经纷纷更迭为自己的老同学、老朋友,韩愈不再为无人提携烦恼了。既是古文运动先驱,又有执政能力,这使得韩愈短时间内青云直上,迅速进入唐宪宗的权力中心。

       这期间,韩愈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政治才华,文治武功皆有建树,真可谓大展宏图。或许过于顺利的境况,使习惯了坎坷的韩愈有点飘飘然找不着北,不久就又犯了老毛病。

       元和十四年,唐宪宗遣使者赴凤翔迎佛骨,京城内外为之轰动,此时韩愈上书《论佛骨表》,给唐宪宗兜头一瓢冷水。

       前文提到,韩愈的古文运动实质是要夺回儒家丢失的阵地,现在佛事兴盛至此,为韩愈所不能容忍,因此,《论佛骨表》言辞之激烈,语气之强悍,历代之上书绝少有堪与比肩者。文中赤裸裸地引前朝帝王崇佛亡国之例,不是影射,而是直接拿唐宪宗迎佛骨事件去对比。在皇权时代,这简直就是找死。还说如执意迎佛骨,则“伤风败俗,传笑四方”,如拒佛骨,倘佛祖降罪,自己愿一肩承担,这摆明了就是一副不惜鱼死网破的姿态。

       唐宪宗览书暴怒,当即要处死韩愈,幸亏裴度等求情,才改为贬谪潮州。

       二度贬谪,立刻打垮了韩愈。呼天抢地哭别家人,一到潮州,立即上书《潮州刺史谢上表》。其言辞之谦卑,语气之哀婉,与《论佛骨表》相较,真令人难以置信出自一人之手。通篇道歉、谢恩、诉苦和求饶,总归是说自己“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倘忻陛下哀而怜之”。这种毫无气节的乞怜姿态,令后世诸多文人极为不齿。此后,为了进一步向唐宪宗表明自己悔过的诚意,韩愈甚至主动结交当地的僧人,传至长安,引起朝野哗然。

       唐宪宗还是无愧于明君称号的,一时动怒之后很快冷静下来,看韩愈承认错误态度很端正,短短八个月就下诏将韩愈内调。其后不久,由宦官拥立的唐宪宗,又被宦官所弑,其后韩愈再度回到长安,多有政绩,三年后病故,终年五十七岁。

       我们时常说到耿介不屈这个词,而韩愈的人格,却非常突出地表现为“耿介善屈”的两面性。耿介为本,一朝碰壁,旋即屈服。但韩愈骨子里又不是两面三刀之人,屈服只是面对现实的无奈选择,因而其两方面均表现得很极端。韩愈人格上的痛苦,在于无法协调两者,就像一部绝少润滑的机器,在高频率的往复磨损下,很快耗尽了自己的生命。

       韩柳都是皇权政治下的悲剧人物。永贞革新的失败,对柳宗元来说是“非战之罪”,命运使然。但始终随蹉跎的命运沉浮而无法摆脱,终致英年早逝。韩愈则终生难以平衡曲直,执拗的性格使其两方面皆无所不用其极,作为倡导复古的大儒,颇负亚圣“威武不能屈”之训,以致后世多有诟病。

       韩柳的悲剧,归根到底还是人格不健全。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1

支持
10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1 回复 小皮狗 2012-9-25 04:34
先坐沙发,慢慢一读。
2 回复 smith_h2 2012-9-25 10:09
回头听树兄讲故事  
1 回复 刘小雨 2012-9-25 22:02
好文!
2 回复 溪水牡丹 2012-9-27 03:11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欢迎归来!
1 回复 枫树下 2012-9-27 06:42
溪水牡丹: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欢迎归来!   ...
欸乃一声山水绿
这是我喜欢的诗句。
1 回复 同往锡安 2012-9-27 12:27
问好枫树下~
1 回复 小小.. 2012-9-28 00:17
问好!   节日快乐!
2 回复 枫树下 2012-9-28 09:40
同往锡安: 问好枫树下~
主内平安!
1 回复 枫树下 2012-9-28 09:41
小小..: 问好!    节日快乐!
问候小小!
1 回复 枫树下 2012-9-28 09:41
刘小雨: 好文!
谢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枫树下最受欢迎的博文
  1. 闲话篆刻 (十二) 汉印 [2010/06]
  2. 【古韵诗社·廿四期】京剧-春闺梦 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 [2015/04]
  3. 【枫声】山楂树(男声二重唱) [2016/11]
  4. 【京剧·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2015/02]
  5. 【京剧·太真外传】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 [2015/03]
  6. 【锁麟囊】春秋亭外 [2015/02]
  7. 【京剧·玉门关】听树梢风悠悠人烟寂静 [2016/04]
  8. 【京剧·麻姑献寿】瑶池领了圣母训 [2017/01]
  9. 【京剧·天女散花】悟妙道好一似春梦乍醒 [2015/04]
  10. 【京剧·西施】提起了吴宫心惆怅 [2015/03]
  11. 【京剧·太真外传】挽翠袖进前来金盆扶定 [2016/09]
  12. 【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 [2015/02]
  13. 【我有一壶酒 可以慰风尘】古韵诗社第32期活动通知 [2016/03]
  14. 【京剧·穆桂英挂帅】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 [2015/03]
  15. 【京剧·群英会】人生聚散实难料 [2015/05]
  16. 【古韵诗社第十六轮】续诗+集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2011/09]
  17. 红薯、八杯水和张悟本的绿豆汤 [2010/06]
  18. 【古韵诗社·廿四期】七绝 云花 征结句结束 [2015/03]
  19. 【写字】梅尧臣诗 [2011/01]
  20. 醉枣 [2010/10]
  21. 女儿生日快乐! [2010/11]
  22. 【古韵诗社廿五期】寄意·次韵晏几道《鹧鸪天》 [2015/06]
  23. 什么是“羊羔体” [2010/10]
  24. 【古韵诗社·廿三期】梦刘郎 [2015/03]
  25. 【古韵诗社32期结集】我有一壶酒 可以慰风尘 [2016/04]
  26. 【枫树影】冬之挽歌 [2016/03]
  27. 【印稿设计】全家福 [2010/05]
  28. 【古韵诗社34期·题画】远迷 [2016/12]
  29. 【写字】临五湖散翁诗作 [2016/04]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12 10:52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