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闲话篆刻 (十二) 汉印 [2010/06]
- 【古韵诗社·廿四期】京剧-春闺梦 被纠缠陡想起婚时情景 [2015/04]
- 【枫声】山楂树(男声二重唱) [2016/11]
- 【京剧·霸王别姬】看大王在帐中和衣睡稳 [2015/02]
- 【京剧·太真外传】杨玉环在殿前深深拜定 [2015/03]
- 【京剧·玉门关】听树梢风悠悠人烟寂静 [2016/04]
- 【锁麟囊】春秋亭外 [2015/02]
- 【京剧·麻姑献寿】瑶池领了圣母训 [2017/01]
- 【京剧·太真外传】挽翠袖进前来金盆扶定 [2016/09]
- 【我有一壶酒 可以慰风尘】古韵诗社第32期活动通知 [2016/03]
- 【京剧·西施】提起了吴宫心惆怅 [2015/03]
- 【京剧·天女散花】悟妙道好一似春梦乍醒 [2015/04]
- 【京剧·贵妃醉酒】海岛冰轮初转腾 [2015/02]
- 【京剧·群英会】人生聚散实难料 [2015/05]
- 【京剧·穆桂英挂帅】非是我临国难袖手不问 [2015/03]
- 【古韵诗社第十六轮】续诗+集句--“满城风雨近重阳” [2011/09]
- 【古韵诗社·廿四期】七绝 云花 征结句结束 [2015/03]
- 红薯、八杯水和张悟本的绿豆汤 [2010/06]
- 【写字】梅尧臣诗 [2011/01]
- 醉枣 [2010/10]
- 女儿生日快乐! [2010/11]
- 【古韵诗社廿五期】寄意·次韵晏几道《鹧鸪天》 [2015/06]
- 【古韵诗社·廿三期】梦刘郎 [2015/03]
- 【枫树影】冬之挽歌 [2016/03]
- 什么是“羊羔体” [2010/10]
- 【古韵诗社32期结集】我有一壶酒 可以慰风尘 [2016/04]
- 【印稿设计】全家福 [2010/05]
- 【古韵诗社34期·题画】远迷 [2016/12]
- 【写字】临五湖散翁诗作 [2016/04]
题目有点别扭,因为当时并不存在篆刻艺术的名字,也没有人专门从事篆刻艺术。所谓低潮也是后人给的一个总结。
顺着历史讲,汉之后经三国进入魏晋。我们前面讲了,汉印基本上是白文,到了魏晋,出现了一种“某某印信”的朱文私印。这个时期的印,文字瘦劲,布局随意自然,没了汉印典重浑厚的风格,铸造上也没有汉印精美。
到了隋唐,纸张已经完全代替了竹简,朱文印也随着印泥的使用,钤在纸张上显得比较清晰自然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隋唐的印章传世很少。隋朝时间短,容易理解。唐朝那么繁荣,应该对篆刻的发展有推动才对呀。原来唐朝官员也用印,但规定废印一律上缴并销毁。官员离职了,免职了,要将用印上缴礼部,先在厅前的石头上破碎印文,再进行销毁。可惜了!
唐官印:唐安县之印
宋代倒是传下来不少官印,个头也比较大。以楷书入印是从宋代开始的。当时还流行四环重叠的“九叠文”。
元代基本上使用汉文篆书入印。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时期有名的“元押”。它是将姓名画成一种符号,以代替汉字。“押”始于宋,而盛于元,故称“元押”。元朝为蒙古人统治,多数人不识汉字,就用这种“押”,使人难以仿效。
自汉后至明前的这一段时期,是篆刻艺术停滞发展的低潮阶段。印文僵化,好叠文,艺术价值不高,远离了汉印的优良传统。直到明初的王冕和明中期的文彭,开始使用石材刻印,才为篆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一次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