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一個盲人的故事

作者:谢盛友  于 2017-8-5 04:0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1评论




謝盛友:一個盲人的故事

为什么跟一个盲人过不去?

 

"盲文无国界"创始人萨布利亚·坦贝肯(Sabriye Tenberken,1970年9月19日-)的故事:

    她12岁时就双目失明了。最初,她以为盲眼便意味着在无尽的黑暗中与世隔绝。是的,在某种程度上她的确会被隔绝,但即使已经完全失去了视力,生活也并未变得一片黑暗。她经历了一段痛苦和艰难的时光,被轻视的感觉长久地困扰着她,让她觉得没有人会认真考虑一个盲人的意见,但无论如何,这些困难都是要克服的。

    十年级时的某一天,哲学老师问他们高中毕业以后有什么打算。此前,他们从来没思考过自己的理想是什么,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想。于是老师他们鼓励抛开能与不能,去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事。这样她才第一次严肃地思考她的理想是什么:想去寻求刺激的冒险,想去亲近自然,也想干一番有意义的事业。

盲眼未能阻止她求学的脚步:她考上了波恩大学,主修中亚问题研究。在校期间她针对藏文开发了一套盲文体系,这一体系现在已经广泛使用于除学校外的其他藏区学校。除了在学业上不甘落后,在1998年,她第一次周游了西藏。

骑马穿行于喜马拉雅地区,她发现大多数藏族人因为其佛教的宗教信仰对残疾人有种根深蒂固的偏见:他们认为盲眼是佛祖对一个人前世罪孽的惩罚。因此,很多盲童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得到关爱,在周围人的冷漠中体会不到做人的尊严。有的孩子甚至被锁在黑屋子里,或被逼到街头行乞。作为这种现象的亲历者,她强烈地感到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之后她遇到了现在的丈夫保罗,在他的鼓励和支持下,一起创办了西藏第一所盲童学校。

保罗和她将预备学校定位为孩子们走向美好未来的跳板。最重要的是,想让他们明白,失明并不意味着残疾。但在教授知识之前,首先要让孩子们接受现状并悦纳自己,这样他们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在这个前提下,开始给他们传授一些盲人的必备技能,如盲文阅读、写作、算数、通过借助言语合成器使用电脑以及其他日常生活技能。一开始就教授他们中英双语,希望他们在早期建立起技能优势,今后有机会从事翻译工作,成为当地社区里受尊重的人。之所以十分重视孩子技能的培养是因为期待这些孩子能充分运用所学,发挥自己的力量,从而融入当地社群,消除人们一直以来持有的盲人"无用"的观念。这一过程为"自我融合"或“主动融合” 。

同时,为了让盲人能顺利走入就业市场,也教授他们推拿按摩、传统民乐、生态农耕、放牧、堆肥制造、传统手工、奶酪和面包制作等技艺。

学校的建立为创立"盲文无国界"打下了奠基石。

    对盲人来说,构想未来的蓝图是异常困难的。为什么呢?这主要在于社会上少有盲人偶像,也只有少数职业是人们认为适合盲人从事的。那么,何不看看还有什么是他们能做而从未涉足的呢?为了引导盲童们勇敢走出庇护,启动了"梦想工厂"计划。就像她的哲学老师那样,她也让孩子们为自己描绘一幅最美的未来图画。

   “梦想工厂”的开端并不一帆风顺,而一旦走入正轨,学生们便能带着他们的梦想扬帆远航。今天,大多数当年参与梦想工厂的孩子都找到了他们理想的事业。有的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有的正在运营社会项目。

坦贝肯生于德国科隆,12岁时因视网膜感染双目失明,开始学习德语盲文。失明前她在一所华德福学校读书,失明之后进入马尔堡的德国盲文学校学习。毕业后考入波恩大学,学习哲学、社会学和西藏学。她发现藏文还没有盲文,在1992年创立了一种藏语盲文。2006年坦贝肯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2010年2月10日,她被中国中央电视台评选为2009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她为藏语发明了盲文,在拉萨建立了盲人中心,使之成为中国境内最成功的盲人学校之一。建校19年来,她培养了300多名儿童,帮助他们为未来自立生活做好准备。她多次得到表彰,其中包括联邦功勋十字章(Bundesverdienstkreuz)和巴塞尔市(Basel)阿爾伯特·史懷哲奖(Albert-Schweitzer-Preis)。

而现在,她的签证未获延长不得不离开西藏她的学校面临被关闭的危险。一段时间以来,众多非政府组织的在华工作条件恶化。"盲文无国界"组织(Braille Without Borders)就是其中之一。


 ------

"盲文無國界"創始人薩布利亞·坦貝肯(Sabriye Tenberken1970919日-)的故事:

    12歲時就雙目失明了。最初,她以為盲眼便意味著在無盡的黑暗中與世隔絕。是的,在某種程度上她的確會被隔絕,但即使已經完全失去了視力,生活也並未變得一片黑暗。她經歷了一段痛苦和艱難的時光被輕視的感覺長久地困擾著她讓她覺得沒有人會認真考慮一個盲人的意見但無論如何這些困難都是要克服的。

    十年級時的某一天哲學老師問他們高中畢業以後有什麽打算。此前,他們從來沒思考過自己的理想是什麽,甚至不知道如何去想。於是老師鼓勵他們拋開能與不能去想想自己到底想做什麽事。這樣她才第一次嚴肅地思考她的理想是什麽想去尋求刺激的冒險想去親近自然也想幹一番有意義的事業。

盲眼未能阻止她求學的腳步:她考上了波恩大學,主修中亞問題研究。在校期間她針對藏文開發了一套盲文體系這一體系現在已經廣泛使用於除學校外的其他藏區學校。除了在學業上不甘落後1998她第一次周遊了西藏。

騎馬穿行於喜馬拉雅地區,她發現大多數藏族人因為其佛教的宗教信仰對殘疾人有種根深蒂固的偏見:他們認為盲眼是佛祖對一個人前世罪孽的懲罰。因此,很多盲童不能像普通孩子一樣得到關愛,在周圍人的冷漠中體會不到做人的尊嚴。有的孩子甚至被鎖在黑屋子裏,或被逼到街頭行乞。作為這種現象的親歷者,她強烈地感到要為這些孩子做點什麽。之後她遇到了現在的丈夫保羅在他的鼓勵和支持下一起創辦了西藏第一所盲童學校。

保羅和她將預備的學校定位為孩子們走向美好未來的跳板。最重要的是想讓他們明白失明並不意味著殘疾。但在教授知識之前,首先要讓孩子們接受現狀並悅納自己,這樣他們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在這個前提下,開始給他們傳授一些盲人的必備技能,如盲文閱讀、寫作、算數、通過借助言語合成器使用電腦以及其他日常生活技能。一開始就教授他們中英雙語,希望他們在早期建立起技能優勢,今後有機會從事翻譯工作,成為當地社區裏受尊重的人。之所以十分重視孩子技能的培養是因為期待這些孩子能充分運用所學,發揮自己的力量,從而融入當地社群,消除人們一直以來持有的盲人"無用"的觀念。這一過程為自我融合主動融合

同時為了讓盲人能順利走入就業市場也教授他們推拿按摩、傳統民樂、生態農耕、放牧、堆肥制造、傳統手工、奶酪和面包制作等技藝。

學校的建立為創立盲文無國界打下了奠基石。

    對盲人來說,構想未來的藍圖是異常困難的。為什麽呢?這主要在於社會上少有盲人偶像,也只有少數職業是人們認為適合盲人從事的。那麽,何不看看還有什麽是他們能做而從未涉足的呢?為了引導盲童們勇敢走出庇護,啟動了"夢想工廠"計劃。就像她的哲學老師那樣她也讓孩子們為自己描繪一幅最美的未來圖畫。

   夢想工廠的開端並不一帆風順而一旦走入正軌學生們便能帶著他們的夢想揚帆遠航。今天大多數當年參與夢想工廠的孩子都找到了他們理想的事業。有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有的正在運營社會項目。

盲童學校面臨被關閉的危險

坦貝肯生於德國科隆,12歲時因視網膜感染雙目失明,開始學習德語盲文。失明前她在一所華德福學校讀書,失明之後進入馬爾堡的德國盲文學校學習。畢業後考入波恩大學,學習哲學、社會學和西藏學。她發現藏文還沒有盲文1992年創立了一種藏語盲文。2006年坦貝肯獲得中國政府頒發的友誼獎2010210她被中國中央電視臺評選為2009年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她為藏語發明了盲文,在拉薩建立了盲人中心,使之成為中國境內最成功的盲人學校之一。建校19年來她培養了300多名兒童幫助他們為未來自立生活做好準備。她多次得到表彰其中包括聯邦功勛十字章Bundesverdienstkreuz和巴塞爾市Basel)阿爾伯特·史懷哲Albert-Schweitzer-Preis

而現在,她的簽證未獲延長,不得不離開西藏,她的學校面臨被關閉的危險。

http://www.spiegel.de/lebenundlernen/schule/tibet-von-deutscher-gegruendeter-blindenschule-droht-schliessung-a-1160924.html

 

一段時間以來眾多非政府組織的在華工作條件惡化。"盲文無國界"組織Braille Without Borders就是其中之一。

 

 

 


高兴

感动
1

同情

搞笑
1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6 回复 徐福男儿 2017-8-5 06:45
这个混帐政府,在跟世界文明过不去。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4 03:3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