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梅新參加大陸留德學人座談
謝盛友:憶梅新
日前趙淑俠大姐對麥勝梅《乘著當代副刊的翅膀飛揚》一文的迴響中說,梅新〔章益新〕是歐華的朋友。1991歐華作協成立時,中央日報副刊主編梅新,聯合報副刊主編瘂弦,以及現在世界華文作協的秘書長符兆祥,三人特別乘飛機到巴黎參加歐華作協的成立會議。盛情可感。梅新雖已去世20年,我們對他的謝意和友情仍然活著。
去年(2017年)是詩人、中副主編梅新離開我們的第二十個年頭,時光荏苒,對他的思念卻從未停止。從台灣媒體閱讀到,梅新夫人張素貞繼1997年《他站成一株永恆的梅──梅新紀念文集》,接續編選了《投影為風景的再生樹──梅新紀念文集續編》,2017年10月6日舉行了新書分享會。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我作爲中國大陸留德學人多次被邀請訪臺座談。有一次我們訪問中央日報,馬樹禮(時任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理事會主任委員)向梅新介紹說:「梅新,這是我中山大學的校友(馬樹禮1927年考入廣州國立第一中山大學),筆名華骅,文章經常發表在中央日報上。」當時參加座談的除了馬樹禮以外,還有國民黨高層的秦孝儀。
梅新:「華骅,您的《老板與酒鬼》幽默富有哲理,中篇小說《她會再來》語言特殊。」我聽後感到十分驚訝,副刊老總主編文章無數,他竟然能把名字、作品和我本人對上號。
另外有一次訪臺,梅新請我喝茶敘舊。我們走到重慶路時遇到抗議遊行示威,當時發生千島湖慘案, 24名台灣觀光客及8名船工導遊遭到搶劫,並被兇手燒死。我們親眼看到抗議口號「大陸豬滾回大陸去」。梅新:「華骅,不好意思,讓您尴尬了。」我:「讓我尴尬是凶手,不是這句遊行標語。」
梅新說中央日報畢竟是黨報,副刊有負擔。我說,黨報有黨報的作法,中央日報要作知識分子的代言人,像Frankfurter Allgemeine(法蘭克福匯報) ,報紙本身獨立於任何政黨或組織,但是法蘭克福匯報始終堅持自由保守主義的風格,作爲知識分子的代言人。
我離開台北時,梅新說他要到機場來送我,令我受寵若驚。不巧,那天國民黨有緊急會議,梅新無法親自到機場來,那時還沒有手機,當然也不能發短訊,他派一位中央日報的同仁送來一大包台北特産。
趙淑俠大姐說,梅新〔章益新〕是歐華的朋友,的確如此,我說梅新是我實實在在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