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儒家到底是哲学
前5世纪由孔子振兴、集大成而非原创,脱胎自周朝礼乐传统,以仁、恕、诚、孝为核心价值,着重君子的品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五伦与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轻徭薄赋,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移风易俗,保国安民,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
儒家入世而淑世,到底是哲学。 儒家本身不是一个宗教,却也有深刻的宗教情绪:慎终追远、崇功报德,都是一种细密的情感。
儒家文化在中国存在的意义在于,并不一定要自觉认同和接受,更在于它成为汉民族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随着千百年统治阶级和知识分子的鼓吹灌输,这种文化意识潜移默化为国人的无意识心理,成为思维定式和价值取向。
儒家注重今生,对来世、前世等彼岸持否定态度,只有一个世界,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以此世的幸福为人生的幸福,此即孔子的实用主义;政治主张强调维护权威、回归周礼,具体到家庭生活就是维护父、夫、兄的绝对权威;生活中强调乐感主义,培养民众的乐观主义情绪;处事上以仁为核心,讲究温良恭俭让,讲求平衡和淡欲;对知识分子的要求则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式的爱国主义;血亲关系尤为看重,“犬马犹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些种种,本来不错,单独拿出来都是很好的理论和教导,然而合为一种思想体系,就显现出十足的书生气和不思进取。
儒家并无独立的制度或组织,而以社会一般制度为托身之所,而儒学的研究和传布,则主要靠公私学校。儒家的圣地是孔庙,唐代以下遍布全国,曲阜孔庙尤其神圣。孔庙祭祀孔子及历代杰出的先贤,参拜者仅限于统治者与士人,祭孔属官方祀典,一般民众不得随便进入孔庙。庙学制下,孔庙与学校往往连结为一体。自北宋起,庙学开始普遍,孔庙附有学田、讲堂和藏书,成为遍布全国的官学。兴办庙学通常由地方官发起,向朝廷要求赐钱或拨款,地方士人亦参与其事。儒家讲学之地,有书院、私塾、明伦堂,朝廷上有经筵讲座。明代儒家流行讲会,往往以书院为据点,为社会大众讲学,称为“乡约”,有的是地方官兴办,有的是民间自办,目的是移风易俗。泰州学派罗汝芳举行的乡约就大受欢迎,影响深远。清代中后期,出现过太谷学派一类半秘密的组织,由中下层儒生发起,实行赈灾救济,把理学思想改造为口诀,将儒家仪式宗教化,以吸引百姓遵行。
儒家与传统制度分手之后,尚未找到现代的传播方式。清末民初,部分儒者模仿基督教的组织形式,提倡建立孔教。清末康有为发动“保教运动”,随着康有为流亡海外,保教运动流行于马来西亚、印尼等地的华人社团。民国初年陈焕章设立孔教会,有不少附和者,国内支会多达130多处,一度颇具声势,也受章太炎等许多学者的批评。民国以来,各地孔庙遭受破坏和蔑视。现代儒家主要存身于大学的哲学系,一些零星的儒学社群,也依附在大学制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