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袁木: 盖棺难定论
据多家中国媒体报道,中国国务院前发言人袁木上周四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袁木是中国江苏兴化人,1945年毕业于南京市中华中学。1945年秋至1946年夏,就读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46年到1948年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曾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任复旦大学系科联合会主席。
毕业后袁木先后任报社编辑、记者。1948年下半年,由上海到解放区参加工作,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及其以后的两三年,曾先后在《冀热察导报》、《张家口日报》、《察哈尔日报》新华社察哈尔分社、新华社山西分社等单位,从事校对、编辑、记者等工作。1953年被调入北京新华社总社,先后在对外部、团内部任编辑、记者。1964年4月20日,与笵荣康撰写《大庆精神大庆人》报道,首次披露大庆油田。截至被组织调离新华社,先后共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曾在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常年担任编辑和记者。1980年代起,历任中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秘书长助理、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中国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海外普遍认为袁木系前中国国家总理李鹏"亲信"。
"六四"后,袁木逐渐淡出媒体视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时落选中央委员,1993年辞去国务院发言人一职,改任政协常委。2000年离休后,还曾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1999年曾出版八卷本《袁木文集》。
据苹果日报说,袁木离世引发对袁木以及六四事件的追索,报道指袁木妻子曾为丈夫辩解指六四死亡数字由李鹏提供。
当年袁木在记者会上公佈23名北京大学生死亡,及向美国记者称戒严部队清场时没人死亡,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其妻子、《光明日报》前编辑王鹤多年后表示,这些数字都是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转达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所以责任不在袁木身上。
在六四事件发生后两日、即1989年6月6日,袁木主持新闻发佈会,他在会上公佈一系列统计数字,指军队与地方人员的死亡数字近300人,北京各间大学的学生则有23人死亡,而在6月17日他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记者访问时更称,「没有死一个人,没有轧伤一个人」。袁木的说法,被各界批评「歪曲事实、掩盖真相」。
其妻王鹤之后曾经表示,这些数字都是李鹏当年向袁木转达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因此责任不在她的丈夫。
“盖棺定论”一词,大致由唐代的韩愈开其头,明朝的吕坤定其型。韩公《同冠峡》一诗云:“行矣且无然,盖棺事乃了”,吕氏《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辄曰:“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借于子孙之乞言耳。”然若悉心推敲,不难发现,韩公并无“定论”之意,及至盖棺,人生事了而已;吕氏之“定论”,尤以“毁誉由人”为前提,并不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