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别低估台湾人的能耐
台湾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詹长权3月31日在德国之声电视联机采访时说,台湾在这次抗疫之所以反应快速,是因为在SARS期间学习到教训:“我们学到的是,你从中国听到任何消息,都要非常谨慎以待。 ”他说:“所以去年12月我们还不知道病名是COVID-19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决定采取行动,比任何国家或报告都还要早。 ”他说,台湾当时坚持派专家到中国当地视察,但是他们却不被允许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东西,因此他们意识到事态严重,很可能有人传人:“因此在世界卫生组织还没有给出任何旅行建议的时候,我们就首先禁止中国旅客来台。 ”
彭明辉,剑桥大学工程博士,清华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曾获中国画学会艺术理论金爵奖与帝门文教基金会艺术评论奖,并担任清华大学艺术中心主任。1995年创办新竹文化协会,歷任中华民国社区营造学会理事、社区大学全国促进会常务理事、生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著有《粮食危机关键报告:台湾观察》、《生命是长期而持续的累积:彭明辉谈困境与抉择》、《2020台湾的危机与挑战》、《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辉谈现实与理想》等。
以下是彭明辉博士2015-07-02写的文章《别看不起台湾人》部分内容:
我有足够的信心和佐证说:台湾人的能力和素质绝不会输过英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但是他们的拼命程度却远远比不上台湾人;因此我们绝对有足够的能耐侵吞先进国家的一部分世界市场,挑战他们的隐形冠军,持续提升自己的產业附加价值与技术水準,而没有理由陷入过去20年来的困境──除非,我们一直抓著过时的观念、战略与制度,以致作茧自缚,在困境中越钻越深(就像困在鱼笼裡的野生芦鰻,拼命地往错误的方向前进)。
我不是愤世嫉俗或喜欢骂人,而是不忍心看年轻世代没有未来,不愿意看台湾人在不该有的困境裡消磨斗志和志气。相信我,台湾人早已累积出足够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只要能摆脱20年来制度上的扭曲和战略上的盲点,早就可以脱胎换骨地进入另一个层次的发展阶段了。
我在剑桥见过好几位绝顶聪明的欧洲学者,他们的聪明与智慧确实是台湾人罕能企及的;但是大陆、香港和台湾留学生在剑桥的平均表现,绝对胜过英国学生的平均表现。回国后,我也在好几位学生的推荐信裡这麼写:「他的能力绝不输我在剑桥的同学。」──我是真心的,而非谬讚或夸奖。
我有很多同学和学生在美国硅谷和高科技公司工作,他们的工作能力绝不输外国人,只不过因為肤色而无法获得公平的升迁机会。
1990年代初期,我比较了清大教授和英国大学教授的学歷,我们的学歷之整齐远超过绝大多数的英国大学,足可挑战英国前十名的大学。一位美国教授来访时说:以你们的师资和研究能量,有机会跟美国前十名的大学竞争。
20世纪初,我陪几个厂商去日本参观访问,藉著日商对「教授」的敬意而较深入地跟他们讨论技术问题。我有把握,台湾人的聪明程度至少足以打败日本的中、后段產业。实际上我也带著一个台湾企业,在一项设备的研发上打败了日本著名的Omron和美国的安捷伦科技。
我不敢说台湾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族群,但我有足够的佐证说,我们绝不输给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我不敢说台湾人可以打败全球百大企业,但我有足够的佐证说,我们绝对有能力打败欧美许多规模跟我们相当的企业,威胁或取代许多全球的隐形冠军。
因為,在欧美国家里,没有人像我们这麼勤奋工作:我们的人均每年工时是德国的1.82倍,英国的1.56倍,美国的1.43倍,日本的1.26倍,连有过劳死现象的韩国,也只不过是我们的85.5%。
以我们这样的聪明和努力,却陷入薪资倒退、非典就业常态化、两兆双星变五大惨业的困境,甚至「降低环保标準与薪资水準,加速两岸贸易,换取生存空间」的声浪越来越高。我们真的只能靠降低环境品质与薪资水準来换取苟活吗?我们真的只能靠大陆市场争一口饭吃,而屈服於中南海和两岸台商「以商逼统」的阳谋吗?我们的能耐真的这麼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