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你知道吗,你是一个种族主义者
诺亚·韦伯斯特(Noah Webster,1758-1843)被誉为“美国学术和教育之父”。他的蓝皮拼字书教会了五代美国儿童怎样拼写,在美国,其名字等同于“字典”,尤其是首版于1828年的现代《韦氏词典》。韦伯斯特认为种族主义是一种信仰,认为人种是人类特征、能力的主要决定因素,且人种差异造成某一特定族群的人传承其优越地位,而种族主义也指根据此信仰所造成的种族偏见。
直到1781年,韦伯斯特都主张新民族的扩张,认为美国民族主义高于欧洲,因为美国价值观更优越。
“美国洞见了这些荒谬——她看到欧洲国家不同教派之间争论不休,商业,人口等各方面发展受到阻碍和制约,因为人们的意识就像身体一样过度膨胀,‘被政策和迷信双重束缚’:她嘲笑他们的愚蠢并规避他们的错误,将自己的帝国建立在普遍宽容上:她哺育各种宗教——她保护个人的神圣权力(这让欧洲人怎样的大惊失色啊!);她使见解不同的人生活在至高的和谐中……她终将升到伟大和荣耀的顶峰,相比之下,古希腊罗马以及现代帝国都将黯然失色。”
他以拼写书和字典为美国民族主义知识界的奠基做贡献。在十八世纪八十年代,韦伯斯特是一个直言无讳的联邦制拥护者。在政治理论上,他降低了美德的重要性(共和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广泛传播的物权(自由主义的关键元素)。
在所有社会层面,尤其是对年轻一代,教育仍然是阻止种族主义和歧视性话语扩散并推动文化间交流的最佳途径之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Evelyne Heyer教授说:“19世纪时,我们还没有种族概念。但如今,即便删除‘种族’ 一词,种族主义也会继续存在。‘种族’一词有其历史包袱,所以我们需要继续使用这个概念,但前提是将其解构。”
Heyer教授说,所有人类的DNA 有99.9%是相同的。如果追溯到10万年前,我们都来自非洲。因为世界各地人们的基因组差异只有0.1%,所以种族观念是不合理的。
“种族主义不仅仅是肤色差异的态度,还包括对身体、文化或道德上不同的个体的歧视。”Heyer解释说,“我们的遗传多样性是适应环境和地理起源的结果。”
种族主义含义的基础包括3个关键组成部分:分类、分级和本质化。分类是一种简化世界的心理操作,人们根据外貌、宗教信仰、地理来源等对个人进行分类。分级则涉及基于某个群体或某类个体优于或劣于另一群体的价值判断。本质化是一个将个体简化为道德、智力或心理特征的过程,这些特征被视为该特定群体不可改变的继承性特征。
提摩太·凯勒(Timothy Keller)牧师在《慷慨的正义》一书里提到,他当年在神学院读书的时候,认识了一位姓艾里斯(Ellis)的黑人同学。有一次,他们一起吃饭,艾里斯对凯勒说:“你知道吗,你是个种族主义者。嗯,你不是故意的,而且你不想这样,但你确实是。你不由自主……例如,当黑人用某种方式做事时,你会说‘嗯,那是你们的文化’,但当白人用某种方式做事时,你却会说‘这才是正确的做事方式啊’。你没有意识到自己也在一个文化中,你的很多想法和做法也是文化性的。”
后来,艾里斯成为凯勒的好朋友。凯勒说艾里斯“满有恩慈而又直言不讳”,帮助他了解到美国文化中不公义的现实。凯勒认识到,在很多方面,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是天生的种族主义者:我们以自己的文化观念判断其他事物的优劣,然后用它们来论断其他种族的人;于是,我们就会从心里觉得他们不如我们优秀,甚至比我们更低劣——虽然我们嘴上可能不会这么说。在思想、感情和行为上抬高某个(或某些)种族的价值,同时贬低其他种族的价值,这正是“种族主义”这个词的标准定义。瞧不起“非我族类”的种族主义,是人性中普遍存在、难以克服的通病。
种族主义的思想带来种族歧视的行为。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各种歧视的存在非常广泛。但基于种族的歧视可能最普遍,也最可能以潜规则、制度化和结构化的形式表现、实施。当我们自己受到种族歧视,我们往往会很敏感,觉得很“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但当我们歧视别人的时候,我们却很难自我察觉。很多时候,带有种族主义倾向的意识,也通过媒体或娱乐节目潜移默化地广为传播。
但是,这样的达尔文主义无神论思想是与基督信仰完全相悖的,按照基督信仰,不同种族的人都是上帝所造。因为人悖逆上帝后堕落,罪进入人性的深处。自私或自我中心是人的多种罪恶(sins)里面的一种,是被罪污染了的人性,而不是上帝造人本来就应该有的“自然”。
约翰·派博(John Piper)牧师指出,种族主义产生于骄傲,也是贪婪、恐惧和私欲的同伴。按照圣经,骄傲、贪婪、恐惧和私欲都是罪。在我们所处的时代,这些罪深植于社会、文化的娱乐、广告、商业、学术和党派政治之中,你我耳濡目染浸淫其中,心思意念很容易被它们塑造,因此我们很容易不自觉或“自然而然”地成为种族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