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亚洲周刊》变成左刊,为北京政府喉舌?
时事周刊《亚洲周刊》创办于1987年,在香港编辑发行,是全球第一本国际性中文时事周刊。创办人是1975年创办“时代华纳属下的英文版《Asiaweek》(中文译作“亚洲新闻”)”的新西兰传媒工作者迈克尔·奥尼尔(Michael O'Neill)与和康荣(Thomas Hon Wing Polin),现任总编辑为邱立本。
《亚洲周刊》宣称自己的媒体立场为,抱持中华民族的立场,务求驳通全球华人的思想世界,对于冷战期间全球华人苦难多有报导,包括印尼九三零事件、九八印尼黑色五月暴动、马来西亚五一三事件,都有详细的专题报导。公司在脸谱官方页面上表示,亚洲周刊以“致力建设“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全球华商的信息平台”为公司的使命。
《亚洲周刊》历年来曾获得不少国际性的新闻奖项,也请来了不少时事、经济、文化的知名评论员。其作者均来自世界各地,在香港主要有邱立本、李欧梵、林沛理、平可夫、陈婉莹、谭卫儿、谢晓阳等。因为《亚洲周刊》的作者群里很多是我的朋友,而且谭卫儿是笔者的大学同学,因此我比较关注《亚洲周刊》。谭卫儿先后任职亚视新闻及无线新闻,在无线新闻期间曾担任驻京记者并曾报道邓小平逝世;2003年,她联同上司黄应士及陈凯欣远赴伊拉克及科威特,采访伊拉克战争。谭卫儿2004年初辞任无线记者后,曾经在香港有线电视工作,担任新闻部经理。谭卫儿一度任职香港无线电视 (TVB) 总采访主任,常外景报道,曾长期担任驻京记者,是全球第一个报道邓小平确切去世时间的记者。期间曾报道香港回归,人大、政协两会,台湾及美国大选等重大事件。
可是2020年初,《亚洲周刊》出版的封面报道“2019 风云人物香港警察”,以大篇幅称赞香港警察是香港的“定海神针”、“守护天使”、“最被仰赖、最被敬重的群体”,在反修例运动期间,“影响了历史的进程,守卫香港的法治”。对此,被视为“黄丝”的香港作家董启章持批评态度,认为“全为对香港警队的夸讃嘉许之辞,无视警队的累累暴行,毫无半点探讨之意,形同党媒宣传文稿”,立场偏颇,言论肤浅,“令人恶心”,并拒绝其作品《命子》入选同期之“亚洲周刊 2019 十大小说”以示抗议。[1]
最新一期《亚洲周刊》的封面是身穿“龙袍”的台湾总统蔡英文。《亚洲周刊》指责蔡英文“行政专断”,变成新威权主义的领袖,是“民选皇帝”。民进党发言人颜若芳回应称,《亚洲周刊》“立场亲共、专为北京政府喉舌”。
《亚洲周刊》长期支持一国两制、打压香港民主自由?
注释
[1]《亞洲週刊》讚港警「定海神針」選為 2019 風雲人物 董啟章:刊格全無 拒《命子》入選同刊十大小說. 立场报道.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