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乌克兰让我们思考善与恶
作者:谢盛友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022年3月20日通过视讯连线向以色列国会发表讲话。他呼吁以色列协助击退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攻击,对以色列不愿向乌克兰出售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提出质疑。具有犹太血统的泽连斯基在15分钟的演讲中表示:“我们知道你们懂得如何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乌克兰人和乌克兰的犹太人。但我们要问,我们为什么没有收到你们的武器?为什么你们没有对俄罗斯以及俄企进行制裁?”这位乌克兰总统也在演讲中将当下的乌克兰与80年前的犹太人相类比,表示“冷漠会杀人,算计会杀人”,他说,“国家之间可以斡旋,但善与恶之间不行。……
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善与恶的界限,不是在国家之间,不是在階級之间,也不是在政党之间,而是在每一个人心中穿过。”
在各种语言中,善,通常是指具备正确而让人想拥有的正面属性。恶是善的反面,指具备错误,让人不想拥有的负面属性。善与恶,涉及到一种道德判断,区分正确与错误、良善与邪恶,是所有人类文化中都具备的共同命题。
奥古斯丁把恶定义为善的腐败堕落和丧失,具体表现在秩序和形式的丧失。 相对而言善的事物总是有美好的秩序和完整的形式,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说道:“对您来说,罪恶并不存在,不仅对您是这样,对您创造的万物也是这样,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凌驾于您的万物之上并破坏或颠倒您在凡间设下的秩序。 但是某些地方,我们称为罪恶的东西不能与一些其他事物和谐相处。但是这些东西却又能和另一些其他的事物和谐相处。 所有彼此不相和谐的事物都与处于它们之下的大地和谐相处。”
我们在认同善的积极存在之时也不得不承认恶存在的现实,奥古斯丁反对摩尼教在罪方面的解释,而强调罪的自发性。他相信人的罪行使人远离神,而导致恶。人因着犯罪就不能再行神所爱的真善,也不能了解他生命的意义。奥古斯丁认为恶是一种缺乏善的表现,不是恶加诸于人。他发现罪主要的根源是用“对自己的爱”取代了“对神的爱”。
人类的失败大致是过分的欲念、无节制的寻乐及不圣洁的心思意念这几类型。奥古斯丁认为人类的被造原是不朽的,若是坚定在圣洁中,就能从不能犯罪与不能死的状态中进到不可能犯罪及不可能死的境况中;但是若犯罪了,就进入了不可能不犯罪及不可能不死的境况中。
奥古斯丁认为,亚当起初的受造是绝对的完美,不论在灵魂或各方面。亚当原处于良善、称义、光照、至福的境界。他只要继续食用生命树的果子就能得到永生。他拥有不犯罪的自由及能力。神使他的意志倾向德行,肉欲听从其意志,意志顺服神。亚当被神的恩典所包围,还拥有特别的保守恩赐,也就是保守其意志的正确性。
奥古斯丁认为,亚当最后的堕落是自取的。而唯一可能造成亚当失误的原因是“受造性”,因为这表示他的本性有可能改变而转离良善;他是有可能作出错误的选择。而造成这当中潜在的因素可能是“骄傲”,就是他想脱离他本来的主人-神。亚当的自作主张可能来自于他妄想自己取代神。
在奥古斯丁看来,上帝赋予了人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可以帮助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必要工具,上帝赐予人自由意志的本意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生活,但同时随意运用自由意志却会使人堕落和犯罪。 奥古斯丁强调人由善而变恶的原因在于人因骄傲而过度运用自由意志,追求以自己为存在的中心,从而背离了上帝的最高的善。 奥古斯丁把人过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甚至妄图控制世界,取代上帝的想法叫做过度欲求。 他认为因骄傲而产生的过度欲求是邪恶的根源。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世界各国的电影工作者纷纷开始通过影片来控诉法西斯反人类的罪行。《辛德勒的名单》《诺曼底登陆》《钢琴师》《拯救大兵瑞恩》《细红线》《美丽人生》等著名影片, 大多采用悲剧的手法揭露法西斯灭绝人性的罪行, 启发人们反省导致战争罪恶的根源, 警醒人们正视历史, 制止邪恶, 避免新的战争灾难的发生。这些影片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就是通过描写战争来揭示战争与人性的冲突, 探讨战争与人的关系, 表达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每部影片的创作背景不同、但创作目的相似,促使观众从不同的视角来感受战争、反思战争。
战争是孕育英雄的温床, 英雄是战争的产物, 战争与英雄是如影随形的一对双胞胎;战争是残酷的, 也是可怕的, 但战争可以使人类不可磨灭的意志在许多英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英雄是为了拯救世界而生的, 如影片《辛德勒的名单》中的辛德勒, 塑造各类大无畏的英雄人物、表现英雄不怕牺牲的伟大壮举、赞美英雄身上闪烁的人性光辉也就构成了许多战争影片人物刻画的传统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