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寡妇门前是非多” ,为什么?
在西方国家,在基督里,人人皆兄弟。人在上帝面前一律平等。万国万族的人,不分智愚高下,一律可以得蒙“神的恩典”。在神的眼中,穷人与富人,男人与女人,黑人与白人,犹太人与外邦人,希腊人与化外人,自主的与为奴的,原无分别。
因为人是上帝的形象,所以,人的尊严和价值得到重视。尊重妇女而不是贬辱妇女,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相区别的一大特色。这源自基督教。西方没有“三从四德”之说,儿童和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颇令人羡慕。
基督教使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得到巩固,因而西方几乎没有中国男人娶妻又纳妾的现象。西方的寡妇也不如中国的寡妇那样“门前是非多”。欧洲历史及哲学史上,许多哲人、牧师娶寡妇为妻,并不像中国人那样感到再醮与取寡妇就是耻辱。
中国文化里的女性,是封建礼教的最大受害者,尤其是两宋以后,在封建道学家们的推波助澜下,女性的社会地位更是日趋低下。体现在男女交往上,就是“男女授受不亲”之类的桎梏,男女间的自由交往,被当成罪恶。
中国文化里,封建礼教首先是要求寡妇遵守“从一而终”的妇道,即所谓的“烈女不嫁二夫”,在感情失落中过着孤寂的生活。而对于丧夫的女子,人们更是想防贼一样,招惹不得。这就是所谓的“寡妇门前是非多”。
寡女的生活确实不易,她们往往被当成是祸害家庭与社会的罪恶之源,寡妇门前成了最敏感的“是非之地”,为了“瓜田李下”之嫌,男性是不得随意趋近的。在人们的观念里,一个没有老公的女人,自己如果没有谋生能力,必然要依靠别的男人,这样的女人,最容易被人占便宜,也总有这样那样的男人,去寡妇门前探头探脑,看是否有机会揩油,欺负她也没有丈夫替她出气,所以就有了寡妇门前是非多的由来。
“寡妇门前是非多”的前面,还有一句话,“鳏夫房顶炊烟少”。鳏夫就是丧妇的男人,或一生末娶的光棍男。寡妇有寡妇的难,鳏夫也有鳏夫的苦。鳏夫除了身体的欲求难得满足外,还更有生活上的不如意。鳏夫房顶炊烟少,是说鳏夫家中没人做饭;寡妇门前是非多,是说寡妇门前容易招惹流言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