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4月22日:康德诞辰 300 周年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为启蒙时代著名德意志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唯心主义和康德义务主义等诸多流派。 并且影响后世,诞生了新康德主义。
《论永久和平》(Zum ewigen Frieden)是康德的一篇著名论文。论文分为两个部分,阐述了康德关于国际社会如何保持和平的法哲学理论。就今天的国际形势, 阅读康的作品更加有意义。
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 关于各个国家之间的永久和平的预备条款:
“任何和平条约如果在签订时保留了在将来发动战争的隐蔽的可能性,则不应认为是和平条约。”
“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不论大小,均不得由另一个国家用继承、交换、买卖或赠送的手段收为己有。”
“常备军应当逐步完全废除。”
“国债不应当用于国家对外斗争方面。”
“任何国家都不应当用暴力干涉其他国家的宪法和政府。”
“任何国家在与他国交战时,都不应当采用那些必定会使在未来和平条件下建立互相信任成为不可能的敌对行动,诸如向交战国遣派刺客,撕毁投降书,策动叛变,等等。”
第二部分 国家之间的永久和平的正式条款:
这里必须注意“共和制”和“民主制”在此特定语境中的涵义。就像大多数启蒙时期的哲学家一样,康德认为在民主制中“人民自己行使执行权(executive power)”,是指人民永远是自己的事情的法官,显然并不合理。启蒙时期的主流说法,认为共和制是指立法权和执行权彼此分离(不管执行权是转交给一个人还是许多人)的政体,也就是今天所谓的“代议民主制”。
绝不存在关于战争的国际法,法即和平,战争本身就不合法,若能维护这一项条款,就不会有战争。
这项体现了所谓的 Universal Right of Hospitality,即每一个人不会因为只是踏上别国土地就受到敌意对待,即便该国单纯根据国家法原则本来完全有权力这样规定。
评价
第一部分的六项条文从消极方面(negative)鼓励缔结和平合约,并借此逐步使常备军失效,进而废除常备军。第二部分则积极(positive)且明确地要求共和制的公民宪法、联邦主义为基础的国际法,与世界公民权。值得注意的是,康德并不认为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是可行的。他希望以共和制国家的联合来实现国际社会的持久和平。
康德提出的国际永久和平思想,在面世后反响平平,却在之后深刻影响了现代国际法和外交准则。国联、联合国,都被视作是康德理论的某种尝试,而正在进行中的欧盟的实践,则更证明了康德理论的生命力。尽管康德有关“民主国家间不会发生战争”的论证被一些学者质疑,当代某些热衷推广民主的组织还是往往以康德的理论论证他们工作的必要性。
《论持久和平》看似是关于国际政治的理论,但其实它和康德的道德哲学一脉相承,都体现了理性对行为的约束力。如果将本文放入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不难发现它是康德关于个人、国家的实践理性理论的进一步提升。
正如康德著作一贯的严肃笔调,《论永久和平》的行文如定言令式一般简洁有力,宛如正式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