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飞威胁欧美?

作者:谢盛友  于 2025-2-13 04:41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热点杂谈|已有6评论

中国商飞威胁欧美?

德国《商报》(Handelsblatt)以“空客和波音需要担心中国的三大理由”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尽管中国商飞暂时还没有对空客、波音的市场地位构成挑战,但是西方绝对不应轻视来自中国的对手,否则就可能重蹈汽车行业的覆辙。

“尽管空客、波音的高管表示会认真对待来自中国的竞争对手,但是这两家企业似乎依然高枕无忧。鉴于之前的竞争对手都蒙受了失败,这种态度也不足为奇。但是,低估中国商飞这家国企却是极其危险的。”

“首先,中国商飞项目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全力支持。尽管波音、空客在开发新机型时也能拿到政府的资助,但是中国政府有着很长远的规划。当一个产业被宣布为具有战略意义时,中国政府的毅力总是令人印象深刻。”

“其次,北京正在大面积推进战略性工业项目,他们不仅仅直接支持行业内的从业公司,还会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保障。比如汽车产业:在电动汽车厂商之外,国家还对电池厂商提供补贴,宁德时代就已经成为了电池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

“其三,中国不再只是抄袭西方技术。诚然,中国商飞的中短程飞机上有着许多西方零部件,但是这也许是精心算计的实用主义。西方企业的航空发动机已经臻于成熟,所以采用它有助于快速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且,采用西方部件也有助于该飞机更快取得西方国家的适航准入。但与此同时,用本土化国产零部件取代西方产品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中,我们绝不能怀疑中国在这方面的能力。”

“毫无疑问:空客、波音要是想避免重蹈西方汽车行业的覆辙,就必须立即给予中国竞争对手最高度的重视,并做出快速的反应,比如尽早推出全新型号的飞机。”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缩写:COMAC),简称中国商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研制大型民航飞机的国有企业。公司目标是生产成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宽体民用飞机制造商。

2007年2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大型飞机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关于大型飞机方案论证工作汇报,原则批准大型飞机研制重大科技专项正式立项,同意组建大型客机股份公司。2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市成立。

2021年1月20日,随着最后一架在上海大场机场组装AARJ21(现称C909)下线,中国商飞大场生产线正式关闭,以配合大场机场搬迁。公司的前身上海飞机制造厂,就是在此放飞麦道与运10等机体。2021年4月24日,中国商飞江西生产试飞中心竣工,这是中国首个国产大飞机生产试飞中心。

2024年10月,中国商飞先后在新加坡和香港开设办事处,新加坡办事处为国产大飞机出海的重要一步,具有标志性意义;而香港办事处则将为东南亚及“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的航空公司客户提供航材保障、维修支援、客户培训等方面的服务。中国商飞亦和港机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在飞机机身、部件及物料管理服务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以应对ARJ21(现称C909)和C919等中国商飞飞机日益增长的维修需求。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1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1 回复 七把叉Archie 2025-2-13 18:38
西方对于中国的认知,要么盲目贬低,要么三人成虎。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靠的是另辟蹊径。连合格的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中国工业,一时半会就能突然生产合格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谈何容易?
2 回复 rfw1972 2025-2-13 22:55
默默的蚕食三十年,才有中国的今天。
1 回复 Wuming123 2025-2-14 00:12
七把叉Archie: 西方对于中国的认知,要么盲目贬低,要么三人成虎。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靠的是另辟蹊径。连合格的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中国工业,一时半会就能突然生产合格的
粪叉子今天不喷粪了? 说中国做不出合格的汽车发动机,这是瞎掰。你说没有 日美欧做的好,这到是事实!毕竟别人的汽车工业技术沉积了上百年,落后追赶先进,先进也没有趴着,要想超过,只有另辟蹊径!日本车有今天,除了技术的沉积,就是当年石油危机,靠着省油一招,一飞冲天!

电动车的发展,中国和欧美基本上在一个起跑线,凭着政府的政策倾斜,以及中国人的拼命(工作),有现在的光景也很正常。当然这几十年机械加工,以及其它配套技术的发展,也是基础。另外一个就是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国赌赢了,日本赌输了。中国没有跟着日本发展氢能汽车,是因为追不上,大部分汽车氢能源技术都在日本人手里。日本这次的新能源汽车和高清电视一样,又赌输了。尽管现在仍然不认输。当年日本费劲巴力的开发模拟高清电视,结果数码一出,日本十几年的努力,瞬即烟消云散!

至于中国航空发动机的发展,也不是”一时半时“!中国的起点其实也不低,开始就引进,仿制米格-15,17以及发动机。只是后继无力,没有科研基础(计算传热),材料技术的突破,一直在米格发动机的水平原地打转,直到引进了英国的斯贝发动机(也就是三叉戟上用的)后,技术才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是消化斯贝发动机技术用了整整20年!虽然是落后的技术,但是中国终于开始在耐热合金(加工,铸造),开始看见了世界水平的车尾灯。有了这些技术的积累,这几年终于拿出了跟上世界水平的产品。现在欠缺的就是磨练,一个发动机的发展,没有20年的使(实)用经验,很难成为可靠的产品。毕竟现在的飞机,和当年二战时美军的轰炸机不一样,大部分时间,都是有去无回。也不像二战时苏联的飞机设计寿命只有300小时(也就是当年飞机的平均生存时间)。

最后就是现在的航发技术也到了头。耐热合金技术(温度)到了尽头,流体冷却(计算传热)也发展到了极致。这就是科技发展的悲哀,但是却是落后最先进的最佳时机!
回复 七把叉Archie 2025-2-14 04:40
Wuming123: 粪叉子今天不喷粪了? 说中国做不出合格的汽车发动机,这是瞎掰。你说没有 日美欧做的好,这到是事实!毕竟别人的汽车工业技术沉积了上百年,落后追赶先进,先进
你外号天蓬元帅吧,倒打一耙是拿手好戏。英格兰德比的洛罗飞机发动机装配厂,最后的装配车间不对任何媒体开放,里面的工人都是父子上阵。一米长的叶片都是手动安装,完全是经验,父传子代代相传。别说叶片材料过关本身就是技术难题,就算材料过关,装配也是问题。这个靠合资经营技术转让行不通了。战斗机发动机,使用寿命100小时,到处漏油,故障频传都不是问题。反正飞出去能不能回来都两说。民航发动机,使用寿命,耗油量,安全系数,关系到航空公司运营成本,机器不好,如何竞争啊。中国民航发动机,没有几十年时间,不可能成功。
1 回复 Wuming123 2025-2-14 07:46
七把叉Archie: 你外号天蓬元帅吧,倒打一耙是拿手好戏。英格兰德比的洛罗飞机发动机装配厂,最后的装配车间不对任何媒体开放,里面的工人都是父子上阵。一米长的叶片都是手动安
你就别瞎掰了!啥年代了,还手工装配。我至少见过燃气涡轮机的装配。的确生产出来装配也是技术活。当年中国进口的日本汽车,新车开起来,车底干干净净,一滴油也不漏。但是拆开发动机大修后总是漏油。司机不懂,总是大赞日本技术先进。其实回头来看,很简单的事!当年中国用的是密封垫圈,而日本在垫圈上又抹了一层胶。

至于英国的罗罗,你也别吹了,估计也没几年活头。商业发动机必然是GE,CFM的天下。中国商飞发动机,现在不敢用国产发动机,其实还是一个求稳。如果西方一直卖给中国,的确一时半时的不会用自己的。但是如果西方禁用,就会加速国产替代。就像芯片制造,当年中国的起点不低,当年从美国的”仙童“开始生产二极管就开始仿制,給越南的地雷就是电发火,用的就是自己生产的二极管。只是当年的锌锰电池寿命很短,电漏完了,地雷就成了铁疙瘩。无意中造出来世界上最“仁慈”的地雷!战后被地雷炸残的,都是前苏联的机械发火的地雷。

但是在当年”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邓黑猫主政下,都給荒废了。再想捡起,结果是看不见别人的车尾灯。
回复 七把叉Archie 2025-2-14 08:38
Wuming123: 你就别瞎掰了!啥年代了,还手工装配。我至少见过燃气涡轮机的装配。的确生产出来装配也是技术活。当年中国进口的日本汽车,新车开起来,车底干干净净,一滴油也
别把自己弄的像个文盲,管子上涡扇发动机的视频汗牛充栋,比如这个https://youtu.be/yPBLpwXTelI?si=9Io_VrFvtk7JDQwg。罗洛发动机擅长超大部分,生产份额20%,不是最大,但有自己特长。你不是国内小粉红,资讯有限。自己查查看看,得出自己客观结论,而不是为了党领导能力吹牛无底线,那么难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2-14 08:40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