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無私之心始能竟功—悼莫索爾
作者:謝盛友(德國)
莫索爾(前排右三),謝盛友(後排右五)/ 圖片由作者謝盛友先生提供
驚悉莫老索爾大哥仙逝,心中至感不捨與悵憾,不勝哀悼。
認識莫老是從在中央日報寫專欄開始,那時我們的名字(謝盛友筆名"華驊")經常在同一個版面,有時不分左右,他高高在上,而我給他墊底;有時不分上下,我們倆相互左右。直至2002年他擔任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後,他才知道我的真名,此前他一直稱呼我華驊。
在我留學的年代,我主編大陸學人雜誌《萊茵通信》和月報《留德學人報》,莫老給予大力支持。我創立和出版《本月刊》(European Chinese News),他不但給我賜稿還擔任過徵文比賽的評委。
開始的時候莫大哥賜稿通過航空郵寄,後來傳真來往。
莫索爾的人生座右銘: 深信惟有以誠信,無私之心始能竟功。
老莫的鋼筆字有力,字體工整、垂直,每個字大大的,大大方方。字如其人,看得出莫老注重實際而且獨立自主,他時刻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善於用清晰的思路去分析問題、判斷問題,一旦做出決定後,便不會輕易改變,他有著很強的自制能力,即使面對巨大的誘惑也不會為之心動。他對待工作的態度嚴肅認真,他是個有節制的人。
大哥說不好意思給你們添加麻煩了,還需要你們打字。我說,我們為你打字也是一種享受,一邊欣賞你的字體一邊輸入,真正做到見函如晤。
莫索爾1933年6月21日出生於江蘇南京市,祖籍南京市。他的父親莫鈞,號治平,民前十年生,廿餘歲時響應國民革命浪潮。投筆從戎,進入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參與北伐抗日大業,積勞成疾,不幸於民國卅二年九月病逝於湖南洪橋,去世時官階為陸軍上校。莫索爾的母親張一敏,民國元年生,中學程度,曾任小學教員。
1949年大陸變色,莫索爾隨遺族學校到臺灣,兩岸斷絕。他1962年考取教育部招考之西班牙獎學金,於1963年初抵馬德里就讀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文學院博士班,自此居留國外。莫索爾曾任, 西班牙和平民主聯盟理事長, 歐洲華文作家協會會長。
1966年莫索爾應聘擔任中央通訊社住馬德里記者,後升任特派員,1987年中央社派莫索爾前往阿根廷擔任特派員,一住三年,1990年提前自中央社退休返回馬德里,擔任中央日報駐歐撰述,不時撰寫歐洲政情分析或文藝評述等雜文。
九十年代大哥曾任國建會西班牙分會會長,我當時是國建會德國分會的理事,我們一起籌辦過一些活動。1997年在馬德里召開歐華年會,莫老和陸錦林都打電話給我,要我一定參加,並提交論文。
有一天下午研討會休息喝咖啡時間,莫老和我與時任陸委會主委張京育、時任僑務委員會委員長祝基瀅在一起,還有國建會德國分會會長鄭暉大姐,席間大姐講述我謝家三代國民黨留在大陸,而在文化大革命時的遭遇,聽著聽著大家眼淚快流出來了,莫老和祝基瀅異口同聲說,國民黨對不起你們謝家。
我無語良久,可惜中國兩岸都沒有雅斯培,兩岸三地中國人都應為文化大革命負起責任。
親愛的莫大哥,感謝感恩我們有這個緣分。
"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默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傳道書》3:2、7-8)在天堂的大哥,安息!
文弟
盛友 沉痛敬悼
2025-3-22於德國Bambe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