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作者:谢盛友
11月11日,是国内(尤其北京)“排队日”。由于“11”这独特的数字造型,使这一天有了特殊的意义。我们还记得2007年2月11日,这是第一个排队日,在街上常能看到,一个卡通标识上,一男一女两个儿童活泼可爱,他们的形象组合成数字“11”,提示人们在公共场所,两人以上就应该像“11”一样按顺序自觉排队。没有人会否认,设立“排队日”的本意是积极的,总体上要倡导一种社会文明的价值追求。
我想起了好友周匀之(前星岛日报总编)的一段话:中国人在美国排队,在欧洲排队,到香港也排队,但中国人在中国就不排队了。其实,周兄太健忘,中国人在中国是必须排队的。我很小很小的时候,天还没有亮,奶奶带领我去湖山镇排队买猪肉,每个人都想买到七毛六一市斤的平价猪肉,所以大家都很早就起床排队,肉少,肯定有人买不到猪肉。我堂哥很大胆,他眼看最后只有大约几斤肉,还有很多人在那里排队,他干脆把八毛钱扔在卖肉大叔的桌子上,猛劲地拿走一市斤肉,跑了。他家那天有肉吃。我和奶奶带着遗憾回家。
德国人说来真傻真呆板,一个挨着一个老老实实地排队,依序上前,不是该轮到他的时候,他绝对不会抢到别人的前面。
德国人很守规矩,不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按规则来办,有秩有序。德国人见面时往往会问:你好吗?若是很熟悉的朋友,会这样回答:Alles in Ordnung! (一切符合秩序!其实是说“一切都很好!”)德国人办事总是循序进行,任何事情在办理之前,先计划,订规则,再定进度,然后步步跟踪。有时中国人会觉得,德国人好呆板哟!其实,这种个人的“呆板”带来的是大家的“方便”。在德国,一切凭规矩,按原则办事,官方的法律和行政政策也很详细、很透明,灵活性不大,你可以地了解法律和规章的内容,知道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到何种程度,你可以预期办事的效果,自主选择,自己负责。碰到你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则可以求助律师,事情有了结果以后,一般不再有异常的变化。所以,照规办事,很方便。
西方国家从立法完善,到训练全社会守法,是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一切排队”是非常了不起的法治文明成就。
相反,在中国就没有这张呆板的秩序网。在中国,很多事情,直到发生前的一天,你也不知道能否办成,办事情要通过关系,找熟人,遇事找规则的人会被人嘲弄为最没本事的人。在中国,是一张由“熟人”编织而成的“关系网”。有了这张关系网,很多人做事情就不按照规则,故此没有秩序,因为他要比别人“聪明”才行,而绝对不能比别人“呆板”,你要呆板地去了解法规、政策也很难,因此,很不容易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况且,法律、政策、规定不透明,不严谨,而且经常变化,即使是有明文法令,也形同虚设,因为更多的人不是守法,而是通过人情关系去绕过它。别人办不成的事,你办到了,那你就是“有本事、神通广大”。
这种“人情大于国法”的社会状态,并不完全是立法的问题,在中国,法律尽管不完善,但也不少,许多问题,比如行贿受贿等,都有法律规定,我想,主要是执法不严的问题。法治社会的运转,是在立法之后,要靠强硬地执行,这就需要清廉的、有效的执法队伍和行政管理系统。
老老实实排队,依序前进,是了不起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