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一个中国与国家法人概念
* 旺报
* 【(谢盛友/欧洲《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
曹兴诚先生近日在《旺报》撰文,称他本人建议台湾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并未违反一中宪法。该文说「谢盛友先生回应说,美国的《台湾关系法》是一座山,《和处法》视之为不是山。这话我看不懂是何意?」。
我说的一座山未必只是《与台湾关系法》,更多的是指人们脑子里思维的障碍,尤其是意见领袖脑子思维的障碍。
我更不是认为,两岸像曹兴诚先生这样的人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但是,像两德问题不能忽略美、苏一样,两岸问题根本无法绕过美国。《两岸和平共处法》这样的命题,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台湾制定,单方面制定了,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有实质意义的是,两岸双方共同签署《两岸和平共处法》。两个德国 1972年就签署了《基本条约》。
德国战后分裂成东西德(BRD、DDR),但联邦德国宪法法院1956年、1973年和1987年先后判决:德国的国家法人和概念源自德意志帝国,东西德是分裂「国家」,单独一方都不能代表整体德国。
我们中国人的两岸是因为内战而分裂的,但是两岸中国人从不认真反省。我在很多文章里指出,两岸中国人必须找到最小公约数:到底中国的国家法人和概念源自哪里?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都是一乱一治,一治一乱,政权的更替,而中国仍然是中国。多少年来中国的老百姓承受的是政权带来的苦难,而不是国家民族带来的苦难。这恐怕与我们中国人没有民族自省机制有关。
至于「两岸同属一中」,1987年以来两岸人什么样的表述都有。「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一个国家两个政治实体」、「一个中华两个国家」、「两国论」、「一边一国」、「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中两宪」、「一中三宪」、「一国两制」、「九二共识」……如此如此。说得好听,是我们中国人很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难听,两岸人都在玩弄文字游戏。
根据德国的经验,一个国家从分裂走回团圆,必须先有意见领袖和伟大人物的推动,后有民意跟进,才能获得成功。德国1949年阿登纳政府就成立全德事务部,由于法文英文翻译引起误解,所以,1969年改名为德内关系部,其职能就是内政部的延伸,主理民主德国(东德)地区人民的事务。德内关系部一贯以达成基本法(宪法)序言中对全体德国人民的要求,作为部务发展的方向,虽然两德关系的很多重大政策由总理府决定,但是,两德重新统一,德内关系部功不可没。
若两岸双方都没有确定一个中国的国家概念,任何「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正式开启政治谈判、「和平协议」、《两岸和平共处法》等等,都是政治秀,是秀给对岸人看的。
* 2010-02-19
* 旺报
* 【(谢盛友/欧洲《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
曹兴诚先生近日在《旺报》撰文,称他本人建议台湾制定《两岸和平共处法》,并未违反一中宪法。该文说「谢盛友先生回应说,美国的《台湾关系法》是一座山,《和处法》视之为不是山。这话我看不懂是何意?」。
我说的一座山未必只是《与台湾关系法》,更多的是指人们脑子里思维的障碍,尤其是意见领袖脑子思维的障碍。
我更不是认为,两岸像曹兴诚先生这样的人太多了,而是太少了。但是,像两德问题不能忽略美、苏一样,两岸问题根本无法绕过美国。《两岸和平共处法》这样的命题,本来就不应该只是台湾制定,单方面制定了,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有实质意义的是,两岸双方共同签署《两岸和平共处法》。两个德国 1972年就签署了《基本条约》。
德国战后分裂成东西德(BRD、DDR),但联邦德国宪法法院1956年、1973年和1987年先后判决:德国的国家法人和概念源自德意志帝国,东西德是分裂「国家」,单独一方都不能代表整体德国。
我们中国人的两岸是因为内战而分裂的,但是两岸中国人从不认真反省。我在很多文章里指出,两岸中国人必须找到最小公约数:到底中国的国家法人和概念源自哪里?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历史都是一乱一治,一治一乱,政权的更替,而中国仍然是中国。多少年来中国的老百姓承受的是政权带来的苦难,而不是国家民族带来的苦难。这恐怕与我们中国人没有民族自省机制有关。
至于「两岸同属一中」,1987年以来两岸人什么样的表述都有。「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一个国家两个政治实体」、「一个中华两个国家」、「两国论」、「一边一国」、「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一中两宪」、「一中三宪」、「一国两制」、「九二共识」……如此如此。说得好听,是我们中国人很有丰富的想象力;说得难听,两岸人都在玩弄文字游戏。
根据德国的经验,一个国家从分裂走回团圆,必须先有意见领袖和伟大人物的推动,后有民意跟进,才能获得成功。德国1949年阿登纳政府就成立全德事务部,由于法文英文翻译引起误解,所以,1969年改名为德内关系部,其职能就是内政部的延伸,主理民主德国(东德)地区人民的事务。德内关系部一贯以达成基本法(宪法)序言中对全体德国人民的要求,作为部务发展的方向,虽然两德关系的很多重大政策由总理府决定,但是,两德重新统一,德内关系部功不可没。
若两岸双方都没有确定一个中国的国家概念,任何「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 、正式开启政治谈判、「和平协议」、《两岸和平共处法》等等,都是政治秀,是秀给对岸人看的。
文章来源:2010-02-19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