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和女性来2次,行否? [2017/08]
- 德国人如何做爱 [2017/10]
- 中国正发生大规模性革命? [2017/06]
- 性爱毁了网球神童贝克尔? [2019/06]
- 误传和曲解的“共产共妻” [2015/07]
- 中国人为什么不反抗 [2022/10]
- 中国制造 [2015/08]
- 马克思的《资本论》错误在哪里? [2018/04]
- 周恩来与德国女士有一个私生子? [2018/03]
- 穆斯林用女人的子宫征服世界 [2019/05]
- 为什么中共执政不稳定 [2015/08]
- 欧洲难民潮与拥挤的公交 [2015/09]
- 厉害了,国内来的游客 [2018/06]
- 谢盛友:啊,上海女人! [2010/07]
- 谢盛友:李双江到底错在哪里? [2011/09]
- 谢盛友:中国人为什么这样吃饭? [2010/08]
- 谢盛友:艾未未面对的法律 [2011/04]
- 新闻记者要有德行 [2018/10]
- 谢盛友:寄希望于柴玲 [2012/06]
- 蒋介石发动内战? [2016/02]
- “中国软实力”需要信仰支撑 [2018/05]
- 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声明 [2010/10]
- 打台湾,你们上战场,我跟你们一起上 [2021/11]
- 谢盛友:与80后谈六四 [2011/05]
- “我们还算得是一个中国人吗?” [2010/04]
- 谢盛友:六四反思 [2020/06]
- 谢盛友:我为什么如此喜欢韩寒 [2012/02]
- 为黎智英感到自豪 [2021/12]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期: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历时6个月。
打开最新的上海地图,原先上班的极度偏僻的安亭,现在几乎处于市中心的位置。现在的上海市区真实地包括南汇,海水就在脚底下,名副其实: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在上海大众工作。
“恭喜你,作上海人啦!”岳父大人给我祝贺,我心里不是滋味,只缘是泰山的话,不敢反驳、不敢发牢骚。内心深处,我真的不愿意作上海人,因为上海呀,人太多、太拥挤。
我岳父岳母家住上海的静安寺,准确地说,在万航渡路和新闸路的交接口处。一家九口人居住面积 33 平方米(妻子说是建筑面积),岳父岳母、妻子的爷爷奶奶、三个妹妹、还有我。有人放个屁,全家人都知道。
每天五点半起床,大概六点半到北京西路等上海大众的专车,上车后迷迷糊糊再睡觉,醒来已经将近八点,到了安亭,下车到办公室,至少再过半个小时才能进入工作状态。下午四点下班,又是迷迷糊糊的长征路,到家可能是六点可能是七点。每天六个小时全浪费在路上。那时上海的交通很差,若没有单位“专车”,通常从静安寺出发去安亭,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
那时的上海大众,除了本地的安亭人外,几乎都是市区的上海人,都得每天六小时的长征。同办公室的叔叔阿姨们,他们多半是原来一汽或二汽的工程师,从东北或武汉调回上海,他们都是上海人,以前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地工作,好不容易逮到朱镕基签字建造上海大众,获得机会调回上海,重新作上海人,看得出叔叔阿姨们很满意。我则每天埋怨这莫名其妙的六小时长征路,叔叔阿姨说,很好了,不用挤公共汽车,一上车就有位置坐可以睡觉。习惯就好了。
我说:“这,没办法习惯。这,若习惯了,就更不好了。”
尽管那时上海大众的待遇全上海最高(蝉联多年),叔叔阿姨们从来不舍得到食堂买饭吃,都是自己从家里带饭,到中午休息时在办公室吃饭。饭后休息一个小时,他们聊天,交流经验,什么话题都有:“儿子结婚,家具几条腿?”“我教你一招,水龙头不要关紧,让它24小时在那里滴水,用水桶接着,在这样的状态下,水表是不走的。”……
记忆最深刻的是上海第九百货商店,在那里我陪伴妻子的二姑,半夜起来排队购买水仙牌洗衣机,先排队拿一个号,有号的人再排队购买洗衣机,大概只有一半有号者买到洗衣机。二姑从江西赶来,我只好请假一天,毕竟我年轻力壮,排队我熬得住。
上海工业展览馆,在那里有一年是华东商店交易会,我给岳父岳母购买了我们家第一台彩电,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在上海警备区的仓库提货的。这台彩电我们家使用了十六年,够值得。
红都电影院,那里春节时肯定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不远处有老大房,可以买东西吃。回忆很美好,不过,一想到上海拥挤的公共汽车,就害怕。
1996年在波恩,请龙应台来与大家座谈,喝咖啡时我说:“应台姐,你写《下车的勇气》,我说是天花乱坠,至少忽悠我,在国内尤其在上海坐公共汽车,好恐怖,我很想下车。”
那时的上海人似乎有一种天生的优越感,不管外地人在场,他们死劲地讲上海话。因为那时讲普通话,会被视为外地人,会被人看不起。
我在上海大众时是德语翻译,那些上海工程师无视我这个海南人的存在,他们一味在那里讲上海话,我似懂非懂,让我如何翻译?有一天我报复他们,德国工程师说什么,我用海南话说什么。这回那些上海工程师才意会到,原来我不懂上海话,他们必须跟我要讲普通话。
现在情况不同了,白领们忙命,雇用的保姆多是安徽人,外地人口是上海经济的活力,现在的公共场合、行政机关、商店超市、白领家庭,均讲普通话。以前在上海商店里买东西、问价钱,讲普通话,上海人给你白眼,现在的上海售货员主动用普通话拉生意,你说,市场经济这威力不大吗?
有一点我现在就敢断言,上海人的生活肯定更美好,自己与自己的过去比,肯定更美好;上海人与外地人比,肯定更美好。
写于2010年 4月24日,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