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大学成长

作者:谢盛友  于 2010-5-13 16:38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网络文摘

关键词:

看中国大学成长

 

【旺报记者简立欣/专题报导】

四届论 坛

     大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自2002年举办至今已第四届,每届论坛主题都随著全球高等教育改革现状而不断演变,中国大学校长们的表现 「渐入佳境」,论坛主题、也就是「问问题的方式」也反映了中国大学的进程。

     第一届 小心翼 翼,台下听讲

     第一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是20027月在北京宽沟会议中心举行,据《中国青年报》报导,当年会议基本上是上课的形式,世界著名大学校长站 在台上讲,中国大学校长如小学生一样集体坐在台下听,即使有个别中方校长提问,声音也都是低沉的、小心翼翼的。

     第二届 汇报工 作,不问问题

     到了20048月第二届论坛,地点是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中国校长和外国校长同台亮相,不再分台上台下。然而媒体观察 到,外国校长喜欢用「why」开头,提出一些世界高等教育共同面临的问题,供同业探讨;而中国校长仍然习惯性地汇报工作,列举成绩。

     第三届 开始发 声,抨击弊端

     20067月第三届论坛,场景移至上海浦东。此次会议里,中国大学校长的声音开始变得响亮起来,阐述如何发展中 国高等教育;有不少校长火力全开,毫不掩饰地抨击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弊端。例如过去几年来的剽窃抄袭、拼凑论文、将一篇论文分成好几个部分发表等学术造 假,以及教授「重研究(以申请经费)不重教学」,大学校长「行政级别」低于校党委书记等问题,当时就已经提到论坛上。

     第四届 反思扩 招,逐渐重质

     到了今年的第四届论坛,形式有很大不同:首先由于部分外国校长如史丹福大学校长、耶鲁校长是先前 老面孔,这次论坛气氛较为熟悉亲切,互动讨论较热烈坦诚,甚至偶有激烈交锋;会议形式也更开放多样,例如邀请了企业界参与交流,大学学生、教师也可直接向 中外大学校长提问。

     论坛主题也可看出中国大学的问题意识逐渐成长。例如首届主题是「现代大学的领导与管理」,对应到2002年是中国各大学扩招(1999 年)后不久,也就是当时大学的问题还集中在管理层面,如何让大学内部组 织、学科建设上轨道是当务之急;到了第二、三届分别谈「大学发展战略规画、科技创新与科研成果转化」、「大学的创新与服务」,则把关注焦点逐渐转移到大学 之外,或说大学与社会的关系,如何把大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全社会的产业成果,或如何回馈社会等。

     今年主题「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意味著中国大陆已经逐渐把过去冲大学生的「数量」,转变为改 善大学生的「质量」。从另一角度看,中国每年产生600万名大学毕业生,衍生而来的青年失业问题,也让大学不得不开始反思。

评论篇 先有现代大学 再有一流大学

     论者认为,「世界一流」的前提是「制度」;如果大学校长还是官派、还保有官衔,大学行政组织有党 委书记且官阶高于校长,那么将距离「世界一流」愈来愈远。

     中国距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多远?一场欧美顶尖大学校长对谈,引起的关注超出了大陆教育界,触 动全社会的「世界一流」焦虑症。论者认为,重点不是「20年」这个时间表,而是中国根本还缺乏「现代大学制度」。

     20年时间表 不能当真

     新浪博客朱四倍上周撰文表示,对于史丹福大学校长「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慢则50年」的说法,充其量是客套话,不能当真; 因为这种具有时间表的答案充满了不确定性,何况大陆民众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间表」类似口号并不陌生,但是中国离世界一流大学反而愈来愈远,「要不然, 何来『钱学森之问』?」

     朱四倍表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远远比时间因素更重要,也更能支撑起公众的期待和大学的理想。

     而何谓现代大学制度?先前早有许多论者为文指出,现代大学制度的四个要件是「学校自主、教授治 学、校长治校、科学管理」;一方面建立「以法律为依据、以大学法人化为标志」的外在制度,另一方面培育以「学术自由精神」为核心的内在制度。

     现代大学制度 四 个要件

     那么,中国至今办的大学都不算具有现代意义的大学吗?朱四倍认为,当前中国的大学管理制度脱胎于 传统体制,大学是政府的附属品和政策的延伸物,以集中控制和服从模式为特征,导致了高等教育效率低下、充满官僚霸权,很难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因此制度改 革才是大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事实上,甫于上周三才通过,历时一年零九个月、易稿数十次、关系中国教育未来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画纲 要(20102020年)》,也支持大学管理制度改革。 《纲要》起草专题组成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表示,《纲要》中提到了创建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而中国缺少世界一流大学正是因为管理体制不 佳。

     大学校园 驱逐 官僚体系

     储朝晖表示,现在大陆「教育行政化」倾向非常严重,亦即大学校长是官派,有官衔级别,校内行政组 织不但有党委书记还高于校长等,都会使得大学不重视专业、不尊重学者,教授沦为「打工仔」,造成大学内学问研究、追求真理的氛围不浓,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储朝晖认为,想创建一流大学,大学就要「去行政化」,意即拿掉官方嵌入大学内部的整套官僚体系,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简单讲,就是大学内部要有自己的章程,学校的问题要通过评议会、教授会研究决定;钱用在哪个方面,应该是大家一起商量,根据研究的需 要来决定。」

     至于政府的角色,储朝晖认为 「只要管该管的事就可以了」。过去大陆是政府总揽一切事务,但是政府的角色在不同阶段是不一样的,义务教育阶段就要提供经费;而大学教育是下一阶段,社会 主要提供一种适合学生成长的环境。政府依法管理,逐渐淡化自己的角色,直至最终取消对学校的行政指令。

大陆世 界一流大学 再等20

欧美大学校长指出,西方大学由于经济实力衰 退,纷纷削减研究经费;壮大中的中国大学没有经济问题,顺势而起的最大挑战是「自己」

     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得再等20年!

     甫于上周落幕的第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来自欧美11国,包含牛津、史丹福、耶鲁等20所名校校长汇集南京,与中国121位大学校长共同探讨大学人才培养之 路;史丹福校长的一句话,却成了此次论坛最具震撼力的「新闻金句」,在大陆各大网站上热度不退。

     钱学森之问 近 年重要议题

     事实上,近年来类似的话语不少,最著名的应是已逝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晚年不只一次向大陆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提及:「中国为何总是培养不出自己的人才?」这一段「钱学森之问」,随著钱学森去年逝世、以及大陆紧锣密鼓筹备《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画纲 要》,而成了大陆去年的重要年度议题。

     日前,南京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多位欧美校长开出时间表,指出中国绝对可以办出世界一流大学, 「但是需要给中国一点时间,」史丹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表示:「最快20年,慢则50年。」

     汉尼斯表示,当前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是「质量」:「过去2030年间,中国大学注重学生『量』的扩张,现 在到了重视『质』的时候了。」

     汉尼斯认为,中国大学主要问题有两点:第一是教学方式以「教师演讲」为主,小组讨论很少,严重影 响了学生的成长;第二,中国各大学让学生选择科系的时间太早,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耶鲁校长:陆生缺独立思考

     连续四届都参加的耶鲁大学校长莱文也表示,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跨 学科的广度;第二,批判性思维。

     莱文说,绝大多数的亚洲大学和欧洲大学一样,采取专识教育(相对于通识教育),一般来说学生在18岁时就选择了自己的终身职业,之后就不 再学别的东西了。相当了解中国发展阶段的莱文说,中国的教学是「生搬硬套」,学生被动倾听、接受,把注意力放在「掌握知识要点」,而不是「独立批判思 考」;这样的传统亚洲模式,对于培养工程师或中层管理干部可能是有用的,但是「对于胡总书记提出的科技创新,也就是具有领导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是不利 的」,对国家长期经济增长也是不利的。

     如何才能改变这一切?莱文认为,可借鉴美国的通识教育。美国的本科(大学部)学生在头两年会尝试 各种学科,然后再选择一个主科。因为通过对多个学科的接触,会有不同的视角,使他们有能力以创造性方式解决新的问题。

     再过一代 中国 出一流大学

     莱文认为在25年内,包括北大、清华、复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中国大学,将成为世界名牌大学:「25年是如何判断出来的?史丹福发展到现在 用了70多年时 间,25年差不多 是一代人的时间,这是一代顶尖的师资和学术水平成长的时间。」

     莱文认为,现在西方许多大学因经济危机而调整研究项目及削减研究经费,中国经济实力却不断壮大, 经济问题对知名中国大学已经不是最大问题,它们更大任务在于打造一个自主的大学治理结构,一个思想自由、充满活力的新学术环境,并通过自身特色和条件成为 全球各地教研人才荟萃之地。

     最大对手是自己 要 跑得快

     至于名校如何挑战自己?如何与其它名校竞争?

     牛津大学校长汉密尔顿有妙答:「《爱丽丝漫游奇境》作者毕业于牛津数学系,他写到,爱丽丝和红皇 后在树林中奔跑,爱丽丝问,我们为何要这样奔跑?红皇后说,我们奔跑不是为了到达某地,而是因为不跑这么快,我们就不能保持现在的位置。」

     汉密尔顿表示,这就是牛津的处境:「古老并不都是好事;900岁的牛津未来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如果 我们不能跑得足够快,北大、清华就会赶上我们。」

牛津校 长:中国学生不敢挑战教授

     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高等教育,但人才质量仍是一大难题。本次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欧美大学校 长即直指中国学生最大问题之一,就是「不敢挑战教授」。

     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说,中国学生非常优秀,参与了很多世界一流的研究;从教育结果 来说,东西方的差异并不大。「不过,西方大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自信,鼓励学生向教授挑战;中国学生则不太愿意挑战学术权威、发表不同看法,也不太愿意 自主地、创造地思考,」汉密尔顿说,他鼓励中国学生做「更主动的研究者和挑战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倾听者。

     「现在共有750名中国学生在牛津学习,中国学生非常厉害!在我研究的化学领域,中国学生和其它国家学生竞争时很容 易获胜。但是,我觉得他们欠缺一点挑战教授观点的能力,需要改善,」汉密尔顿表示。

     连续参加四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的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乍得.莱文,对中国大学非常了解。他说,美国 教育模式强调的是交互式讨论,主动地去立论,挑战彼此、挑战教授、挑战权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我们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而是解决问题;教育者不应 该在学生的脑袋里『装进现成家具』,而是教给他们方法,帮他们搭个框架,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富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莱文以盖房子形容。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表示,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尊师重道是悠久传统,学生尊重权威, 课堂上对教授观点不敢有异议,百分之百地相信老师。在这种学术氛围之下,何来创新?「爱因斯坦如果不是怀疑牛顿的观点,挑战权威,也不会有创新!」

     刘遵义说,受文化差异的影响,中国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比西方更困难,「如果一个学生从幼稚园到小学 到中学,都不敢质疑老师,你怎么能指望他到大学能质疑老师、挑战权威?」刘遵义点出中国教育的主要问题。

各国校 长语录

     当前中国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主要是在质量建设上;过去2030 年间,中国大学注重学生「量」的扩张, 现在则到了重视「质」的时候了。

——美国史丹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

     跨学科知识的广度、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中国学生最缺乏的。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乍得.莱文

     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为如果不想了解身边未知领域,永远不能成为创新型人 才。本校特别设计了让学生「当老师」课程,发现学生们设计课程时非常有创造力,甚至不比教授差。

     ——美国莱斯大学校长大卫·李博隆

     中国学生和其它国家学生竞争时很容易获胜;但他们欠缺一点挑战教授观点的能力,需要改善。

     ——英国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

     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有富有创造性的教师,把创造型思维传递给学生;第二要有良好的课程设计;第三 要有一套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架构,有利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澳洲悉尼科技大学校长罗斯.米尔本

     大学必须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要将填鸭式的教育转变为探究式、讨论式和交互式的教学方式,通过思 考、讨论、观点的碰撞,才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和创造性能力的人才。

——韩国高丽大学校长李基寿

     时代在变,大学也要变。首先是现实生活变得更复杂,需要让学生多接触实际问题,增加个人能力;第 二,告诉学生一个解决方案还不够,最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第三,学生也变得更熟悉计算机,个性更强,所以必须给学生更加个性化和小组化的教 学。

     ——法国中央理工大学校长艾尔夫.彪赛

     我们的教育正从「计画经济体制/专才教育」,转向「市场经济体制/通识教育」,在过渡期中,大学培养创新性人才,要考虑到教师、政府和学生的适应性问题。

     ——苏州大学校长朱秀林

     在中国的大学里,经常有「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实际这是没有读懂年轻一代。大学的责任第一不要 毁灭学生的创造性,第二尽可能给提供学生更多机会。

     ——上海大学常务副校长周哲玮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鲜花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3-23 21:58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