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我的小学
看到电视上介绍一些国内农村的小学,深有感触。没想到这么多年了,国家如此富强,人民生活改善了许多,开一些小学的条件还是如此之差,比我小时好不了多少。
我上小学时正值文革后期,父母都在干校,我被送到农村外婆家。大概是5-6 岁的时候,和同湾的几个小孩一起去 邻湾的小学报名上了学。学校离家不远,大概1-2里路吧。说是学校,其实更像过去的私塾。有两个班,两间教室都是借用人家的堂屋。学生自带一板凳,好像也没桌子,忘了是怎么写字的。老师半天上课半天干农活。有块黑板,自买书本,就开学了。当时没任何压力,还觉得挺好玩,很爱去上学。
这么过了一两年,便转到了另一个比较正规的学校。 离家远一点,大概得走30-40分钟。校舍是个老房子,是方圆几十里唯一的两层楼房,也是当时农村的首脑机关—大队部和医疗站的所在地。刚去时在楼下,也是没有桌椅。开学后的第一件事便是用土坯 垒桌子。高年级则到楼上,旧的木桌椅,也很简陋。好像1-5年级齐全,老师有好几个。教我们语文的是位带小孩的年青母亲,大概是要喂小孩的缘故,课间总爱吃泡米花,很是馋人。教算术的是位很年青的女老师,印象里很漂亮。她也是班主任,不时还叫我们几个干部去她宿舍开开会。
那会儿虽是文革期间,小学生还太小,还在上课。半天读书半天在家劳动,也认了一些字。课本政治色彩极浓。
上到四年级,母亲到一小中转站工作,我便去那儿上学。虽然也是穷乡旧壤,但毕竟有个小镇,学校也正规一些。两排校舍围成一小院。除了小学,还有初中,后来还想办高中。老师有几个正式拿工资的,还有几位下放来的县城老师。有位数学老师还是武汉来的,字写得非常漂亮,也有学问,可他是搞研究的老学究,不会教书,讲不清,也 听不懂。小的时候我算术挺好的,可一到中学, 数学学得一塌糊涂。不过这老师也不容易,我们那时没学英语, 代数得用英文字母,他还得从英文字母教起。
还有几个年青的老师,都是文革后期师范毕业的,很“革命”。记得当时正值批林批孔,学生造反。小地方学生的资讯少,可老师的消息还是比快。 第一次看到的大字报是老师写的,满满一大张,可记不得写的是什么了。
中学老师有两位印象很深。一位是县城退休的语文老师,耳朵背,得戴助听器。但学生课堂很安静,他很会讲课。语文课更象是故事会,常常是跑题很远。
另一位是挨过整的右派。他是文革前的高中毕业,很有文才。对我很欣赏,给我看他的诗集。可惜我不太开窍,至今也没学会写诗。
前两年回去看了看,学校已没了,只剩一片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