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后事 [2015/03]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再回首,少年时代2
我小学后两年和初中是随母亲在乡下上的, 如今可联系上的同学区区可数。能在那样差的条件下考上学校出来的,都混得不错。没有上学出来的,也有做生意发财,成功的。多亏三十多年未谋面的好朋友,这次同学也聚了一下。有几位男生,只有两位女生。男生中,赵国建还依稀有些当年的模样。他在中学教过书,如今已到镇上的党校任教,还是兄弟公司的一付总。姚文华已胖得快认不出来了,唱歌底气十足。他是同班同学中成为夫妻的两对之一,夫人胡大连也来了。问了半天,也没说当年怎么就走到一起去了。郝刚都名字都变了,省去了原来中间的一个育字。他上师范后当老师,转而从政,现在已是县巿里的局级干部了。农村出来的同学中,好的要属章启明,他从木工做起,现在已经有了自己颇具规模的家俱公司了。
在农村上学时,大概是从小就在一起的缘故吧,男女生交往很正常,打闹嘻耍,没什么禁忌。学校在一小镇上,多数同学家是农村的,但也有一些像我这样吃商品粮的。每逢夏天农忙季节,农村同学都回家帮忙,我们这些人也和老师一起,下乡务农。除此之外,还有学农的各种活动。有次下乡,全班到农民家住了一周,也就是帮忙干点农活,还真想不起来学到了一些什么。不过还真有些小故事。
当年年少,男女生又无禁忌,很易交朋友,有些早熟的同学,早恋也就难免。那时的老师还特爱管闲事,稍有动静,便找家长。这回还说起,男女生也不过就拉拉手,蹓蹓弯儿,不小心让老师看到了,结果闹得满城风雨,家长知道了,同学也都知道了。
那是我挺怀念的一段,虽然只有五年,可我人生中很多最初的记忆便是从那时开始的。对少男少女交往的朦肬,羞涩的体验,现在想起来,还印象深刻。只可惜当初只停留在想象阶段,没有时机付诸实践,倒是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
过了两天,好友又招集了更大规模的一次聚会。这次来了十七位同学。除了在家的,还有从武汉和孝感赶来的同学。张兄已经有三十多年未见面,面貌还依稀可见,也开始秃顶了。原来个子挺高的,这次见面,似乎有些变矮了。
午歺是由一在私企工作的同学安排的。县巿里的私企工作很辛苦,工资也不是很高。这种聚会,花费不小,也不可能花公款,有些不忍。可同学说什么也不让我买单。饭后大家一起去北兆山转了转,随即去了原小学所在地。
原来觉得小学离县城好远好远,去一趟县城很不容易,没有公共汽车,骑自行车少说也要一个多小时。坐火车要走两里地到车站,火车也不准时,车次亦有限,毕竟是个小站。可这次开车过来,好像没多久便到了。
原来的学校已搬走,校舍也已完全拆毁,只剩下遗迹,长满了野草。房子不在了,连地基都快认不出来了,但周围的一山一石,还是引起了大家许多温馨的回忆。
旁边的小镇早已是人去房空,许多房舍只剩下几堵短墻。依稀还可找到当年结过果的小树,小院里的杨树已耝壮茂盛,远远伸出了小院。一家阁楼半壁尙存,残缺的楼板上居然还留下一大的木澡盆。在残垣断壁之间,还有人种上了小菜。当然也有保存尙好的房屋,门前的锁已上锈,门面却还好。遇见一老翁和一老婆婆,大概也就两、三家老人还住在那儿吧。
好几位同学都曾在这儿住过,很容易就找到了他们曾经的家。在家门口,看着上了锈的锁,他们的感触或许会更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