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后事 [2015/03]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在英国,走后门,找关系,几乎不存在。看病,求医也是如此。可事情也非绝对,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际关系,只不过程度不同而已。 上次看牙医,没说自己是医生,结果让一生手捣鼓了半天。后来说明了在医院工作,高年资牙医才来,还道歉了一番。
朋友也在医学院工作,儿子要手术,普通病人要排好久,同事晚上打电话,说咱们自己还是应该互相有所照顾,把手术安排在了暑假。当然,我在给学龄儿童安排手术时,既便不是熟人,也尽可能排在假期。但这可以算照顾。
前些时值班时,接到科里一同事电话,希望能照顾一下内科一医生,他不小心摔跤,骨折。我打电话问了一下他本人,似乎不严重。不过他是在家附近的社区医院看的,难说有多准确。后来又打了几个电话,最后还是来这儿做了手术。 记得还有一高年资同事,也照顾别的同事。不过一般都先问问有没有保险,尽可能在私人医院做手术,这样既有照顾别人,也照顾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