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这几年祭奠,上坟已蔚然成风。大家不仅都会回老家,上坟祭祖,国家也把清明节正式确定为法定假日,鼓励尊祖念旧。
以前都是土葬,尤其是在农村,很多老人早早就给自己准备好了自己选好的棺木。去农村人家里,到处破烂不堪,可能连床都没有,可会在屋里放着一尊黑乎乎的棺材,那是老人早早为自己准备的归属。记得小时候和老人们说起,都希望能有个又厚又结实的棺柩,力求长久不腐。可人都明白,再好的棺柩,也经不住水土的腐蚀,日久都会成为小虫的美肴,融入大地。
近年来很多人都想开了,尤其是在城市,火葬成为多数人的选择。而坟墓也已变成了骨灰盒存放地,虽然也是墓碑,可埋的是骨灰了。人死了,留下的只是个象征,一把灰,一个碑,给亲人一点念想而已,每年烧把纸,拜一拜,蔚籍天灵,也是安抚生者。其实,更好的是海葬,骨灰撒到大海里,无论在哪里,都能祭奠。
英国的复活节也恰好在清明节前后,是三月二十日月圆后的第一个周日,纪念的是耶稣复活,他们不讲来世,可这也是和生死有关。虽是宗教节日,也早就成为法定节日,休周五和周一,学校借机放三周的长假。
现在这里的年轻人信教已不那么虔诚,平时不去教堂,可大多数生死婚嫁,还是依助于教堂。教堂周围都是会有坟场,几千年了,虽然火葬越来越多,英国还是以土葬为主。所以相对而言,别处还有很多坟场。尽管如此,保存下来的也还就是近一,二百年来的亡人。在我工作的一个医院不远便是一个很大的坟场,一溜排下去,成百上千的墓冢,留着时代的记忆。在一端,有一些早至十七,十八世纪的墓碑,大多都已破烂不堪,很多墓碑上的字都难以辨认。想来能够保留这么久的墓地,当年这些还都是有钱有势的人。而新立的墓碑华丽典雅,有的是尸首,有的也是骨灰。
如今,可以在网上虚拟祭奠,寄托哀思。而我们小城则更有创意,把火葬场的热能用上,加热游泳池。死后余热,还能为他人服务,也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