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爱无龄 [2013/07]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每年回国,都少不了逛逛书店。国外别的东西都能买到,唯独中文书不能。所以在北京,西单,王府井的书店每次都会去看看。这些书店大,人多书也多,目不暇接。好在都是开架,能随便翻阅,一天下来,也只能是随机找几本,或许能碰上几本好书。
在家乡小城,大的书店就一家,还是原来的新华书店。也有些小的书店,可那些都只针对中小学生,卖的都是考题,学生的参考书之类。有一家私营书店,也卖点杂书,可大部分都用塑料纸包上了,看不了。
那家国营的书店也是几移其址,越来越小。今年回去,在街上逛了几圈,找不到了。一打听, 才知道书店的楼下改成了卖手机的店,上到二层才是卖书的。架上的书到是不少,也没封包,可一小半也是卖学生考试书的。别的书种类齐全,但数量不多。
书少,也有好处,至少是经过挑选的。尤其是久居国外,乍一看,那么多的书,难知好坏,更不用说合不合自己的口味了。最后选出来的书还是听说过的,有争议的,或是熟悉作者的。
买《一个人的朝圣》,是因为这是写的英国人的故事。原著不是这书名,写的故事就是一退休老人,为了去看望患绝症的同事,像佛教徒似的,从南到北,要步行数百英里。像是朝圣,和平时开车出门不同,沿途也因而有了一系列的故事。
《百年孤独》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尓克斯的代表作,据称曾影响了中国上世纪的一代作家。不是学文的,我不知道这作家,也没读过他的书。作家去年刚刚去世,又有新热,所以想买本看看,想补补年轻时遗漏的课。
这两本书都是翻译过来的。以前也读过不少翻译过来的外文书,当时没觉得什么,可现在再看时,却有些读不下去,尤其是那本写英国的书,读着翻译过来的许多地名,人名和事件,却很陌生,还是想找到英文原著看看。
当然,还买了些别的书,得看了后才知道好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