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爱无龄 [2013/07]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这两年,几位同事接连去世。要说其实年纪都不大,不是自然死亡,可也都是不治之症。虽说英国人的人情味不像我们那么重,可怀念之情还是有的。一般来说,除了参加葬礼,还会有个单独的纪念会,亲朋好友在一起,说说故人的旧事。
这类活动,英文是memorial service。 我看这更像我们的追悼会,可不像我们那样正式,也没有那么悲伤的气氛。昨天也是,去了一同事的纪念会。他是我们科的元老,建院时便来了,在我们医院工作了近三十年。前两年刚退休,本还想反聘再干两年, 可不想查出来患肝癌,那么好的身体,很快也就不行了。
据说纪念会是按同事生前的遗愿安排的。地点选在离他家不远处的一个小会议中心。到会的可能有一二百人。很多都是医院的同事,也有不少不认识的人。遗孀和俩儿子在门口迎接来的客人。
会场虽然很肃静,可并没有哀伤的气氛。没有哀乐,只是在前面的大屏幕上反复放着他生前的照片。
开始和结束都是一个像牧师样的人作开场白和结语。由于逝者是穆斯林,所以开场白和结语有些祈祷,是主持人用听不懂的外语说的。而其他人说的都是逝者生前的一些小事,故事,诙谐,有趣。安排上去讲的有四位科里的新老同事,那老同事比故人还大,业已退休。说起他刚来这医院的事,犹如昨日。还有一老同事已先他而去,前两年也是患癌症去世了。他妻子也重病在身,也作了书面发言,安慰遗孀。另一位四十多年的老朋友说了故人年轻时候的事,都是笑谈,怀念。唯一让人感伤的发言是他儿子的 回忆。儿子刚刚结婚,是在国外办的,故人因病没能去,很遗憾。更遗憾的是快有孙子了,可再也看不到了。大儿子说着说着就哽咽着说不下去了,那是唯一让人觉得感伤的时刻。整个过程时间不长,可确有实在的怀念,让人释怀。
和我们不同,西方人对逝者的怀念更多的是微笑,而不是悲伤或哭泣。人都会死的,或许,与其伤心难过,还不如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