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回国,同学聚会已经是常规了。老同学再见,依然如故,还是不乏往事新闻,旧情新谊。可这次,却是在我步行去的路上,让我感触颇深。
出家门就是一广场,这里一直是城市的中心。以前这里虽然是中心,但平时也很安静,有大型集会时才会有很多的人。平时,光秃秃的土地上,只有来来往往的几个行人,有时也有踢足球的年轻人。时不时也有足球赛,热闹一下。如今,广场变成了一个商业中心,中央的土地,成为一个光滑石板地,还有喷泉的广场。周围的平房早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都是高楼商铺。现在无论是白天黑夜,都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傍边的灯光蓝球场早就改建,成为了一个大的超市。以前这里是城中唯一的正规蓝球场,周围一圈水泥台阶,常常有各工厂,单位主办比赛,大的赛事还会卖票。
对面的主席台和两边的足球门都早已无影无踪,替代的是加宽的广场和马路,还有高楼和商铺。以前县城里的大的活动都会在这里举办,大的游行集会,演出,还有那年代常有的公审大会,通常是现在这里开会,再押着犯人游街。
出广场一角,便是原来的一小。现在也还是全县最好的小学,只不过改了名字。校园几经改建,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
往前走不远,便是曾经辉煌一时国企棉纺厂遗址。当年最多时据说有一万多人,那是当时最好最大的企业,职工待遇优厚。不仅工厂条件好,还有让人羡慕的后勤,幼儿园,学校,食堂,公共浴池。就连他们制作的冰棍也比外面的好。年轻人都以能在那里谋一份工作而自豪。然而,改革开放后原纺织部的人撤回北京,纺织企业开始萎缩,企业逐渐衰退,难以维持,只能改制。结果,改制后只剩下400-500人。现在,新厂建在城外,而老厂房即将被撤除,大片的土地会被用于房地产开发。如今,老厂职工宿舍还在,工厂大门没变,只是厂名改了。
从尚存的老厂门口过去,昔日平静的民居,主要的公路干线,而今已成喧闹的街市。当年上学坐火车去北京,从家里去火车站,都得经过这里。还记得总是早上4点多从家里走出来,父母总是会早起送我。街上、路上一片寂静,几乎没有人,也没有车,只有我们一家三口,走在那空旷的街道上。
再往前走去,便是往日的城乡分界,汉丹铁路线。最早这个公路和铁路的交叉口是有栏杆的路口,后来改成为铁路桥,公路从下面的涵洞穿过。铁路线外就是一片片农田的乡下了。如今,主要的公路已改道,铁路线外也盖起了一大片高楼,路两侧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商铺。城区早已延伸出去了。
以前的广场
如今的广场
背后可见一角当年的灯光球场
以前的五七棉纺厂门
现在同一处
广场边的小学
广场一边的商业街
公路铁路交叉处的涵洞
铁路外的新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