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后事 [2015/03]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每当和同学,朋友说到医患关系,无不感叹如今世风日下,远不如前。尤其是羡慕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医生尽职,病人配合,互尊互信,似乎没有什么矛盾,更不用说刀枪相见,大打出手了。
但还是有例外。这次回国,陪着老母亲,去看望了一下父母为数不多了的老朋友之一,也是个医生。在我两三岁时,曾经疾跑不小心摔倒,脑门磕了一个大口子,还是他给缝合的。老人家一生坎坷,与我父亲的经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现在聊起来,仍然感慨不已。按他的说法,他的坎坷,就是源自一次医患纠纷。
上世纪五十年代,结核病还在流行,仍是人类的一大杀手。虽然那时候已有了抗结核病的药物,但其传染性很强,尤其是开放型结核,防治的重点方法之一就是要隔离病人。
在一般的小医院,结核病人都会被限制在一个病房,是不能和别的病人接触的。医生那时所在的医院还有很多其他的病人,包括妇产科和儿科病人。隔离就不能离开病房,尤其是到产科和儿科病房。然而即便是一般的人,不管是在哪里,也不愿意自己的行动受到限制。
当时,在他的病人中,有一位农村基层干部。可能是不太理解结核病的传染性和对他人的危害性,也可能就是不习惯受限制,常去别的病房串门。护士劝说无效,于是只能找他去说。他去劝了一次没有用,第二次就把话说得重了一些,倒是管用了,可也埋下了祸根。
干部的病好了,还调到医院,成为医生的领导。刚好,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开始了。医院知识分子多,是反右运动的重点单位。没料到这领导还记着那事,竟然寻机报复。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于是,平时不经意的一两句话就成了罪证。都说农民出身的干部朴实,可也记仇,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稍稍追究,医生不仅成了极右派,还被判了刑,入狱三年。
好在医生在獄中表现出色,关了一 年就提前释放了,出来还是行医。后来也平了反,恢复了工作,可浪费的大好时光却是找不回来的。如今已退休多年,虽忘不了那一段,可早已释然了。
前些年,父亲还在为多年前的冤屈申诉,一直无果。想劝父亲,淡然面对过去的冤屈。毕竟比父亲含冤更甚的,还大有人在。但是作为事外之人,恐怕很难理解当事之人的苦楚。时代不同了,这也是当年医患矛盾的一种结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