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和张艾嘉别的电影一样,她编剧,导演,主演的新电影《相爱相亲》节奏缓慢,却情深意重。虽然是台湾人写大陆人的故事,拍的电影,场景,故事却仍很熟悉。而我看这电影别有感触,似曾相识。
电影由外婆去世,母亲想把外公的坟迁到城里来合葬开始。农村里还有外公的另一个妻子,姥姥。妈妈想把外公的坟迁到城里去,和外婆一起,可姥姥就是不愿意。虽然她早已被外公抛弃,无儿无女,可她还是凭着多年前收到的几封家信,一直没改嫁,坚守在老家。
当然电影里还穿插着三代人各自其他的故事。
电影是在网上看到的,网友的留言,似乎都是一些年轻人在看,尽管叫好,可他们并不能真正理解。我偶尔流览,看了开头,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故事就像我母亲家的事,尤其是同样,我也有一个外婆和一个姥姥。与电影不同的是外婆是我姥爷在老家农村的原配,姥姥则是姥爷后来在北京又娶的。姥爷是在有了我大姨和母亲之后才离开农村老家出走的。那时正是内战时期,战乱之中,姥爷走了,就再也没有回老家,辗转到了北京,和老家断了联系,娶了姥姥,定居下来,后来又有了两个舅舅。
外婆自己在家,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又遇战乱。虽有娘家帮忙,但必然艰辛。母亲年幼失父,参加工作后便四处打听,最后通过户籍民警还真找到了姥爷在北京的住址。可那时姥爷已再婚,有了新家。直到我上大学前夕才开始来往,走动。而我作为孙辈,小时候在外婆家住过,大了上大学,又有了和姥爷,姥姥及舅舅们相处的日子。而外婆等待大姨和母亲都成家了之后,也在乡下找了老伴。和电影一样,即便我们晚辈有来往,外婆和姥爷再也没有见面。
外婆没反对我们和姥爷来往,但至终仍是对姥爷心怀怨恨。姥爷也没有提过外婆,倒是总会问到大姨和母亲。毕竟终究是包办婚姻,没有爱情,只有对子女的亲情。倒是我们作为隔代人,受到双方的关爱,更能理解他们各自的苦楚。
外婆最先去世,母亲把她送回老家,和更早故去的老伴一起合葬。过了十年,姥爷在北京过世,他的遗骨留在了北京近郊的公墓里。又过了十五年,姥姥也安息了,舅舅把她的骨灰和姥爷的放在一起。我们家没有坟的争议,也就没有电影里结婚证的麻烦了。
其实,爱情和亲情在任何时代都有,只是诠释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