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再做的手术 [2013/12]
- 女儿回国记 2023年9月10日至22日 [2024/03]
- 老同学的第二春 [2013/03]
- 2023年回国 [2024/03]
- 假洋鬼子1 [2014/02]
- 女儿小棉袄,父母应当宝 [2017/02]
- 冰岛游散记 [2016/05]
- 再说抑郁症 [2017/04]
- 不那么浪漫的往事 [2019/10]
- 验尸 [2012/07]
- 我们的芳华 [2017/12]
- 智力 [2013/07]
- 再坐高铁 [2014/02]
- 小城春秋 [2016/06]
- 武汉地铁有感 [2017/02]
- 女儿的毕业典礼 [2014/09]
- 病人是犯人 [2012/08]
- 后事 [2015/03]
- 爱只是一场梦 [2016/06]
- 富养的女儿 [2011/12]
- 鳝鱼 [2012/06]
- 老了会想什么?--读杨绛的《走在人生边上》 [2016/10]
- 同学院士 [2015/11]
- 读李敖 [2015/05]
- 写在英国公投脱欧日 [2016/06]
- 地主印象 [2013/04]
往事
这两天和国内以前的同事聊天,说到一些故人往事,想到一起不大不小的事件。
那时中国引以为傲的医疗亮点之一是断指再植。自从陈中伟于1962年成功再植断指,显微手术在中国得到长足的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已达到顶峰,断指再植,各种皮瓣,几乎成为常规手术。
有一天,科里的两个年轻医生,找到科里的年轻人,满腔愤恨,要我们大家一起封杀一麻醉师。现在想来,太孩子气了,这么几个年轻人,能翻什么浪,还想找麻醉师的茬!最终也的确什么事都没发生,过过嘴瘾而已。
几天后科里开会,这哥俩不情不愿地做检讨,才知道原委。原来,前几天这哥俩做一台断指再植的手术,由于不止一个手指,手术做了好几个小时。时间长了一点,饥渴难耐,哥俩悄悄地溜出手术室,到楼下的餐厅饱餐了一顿,留下麻醉师自己在那儿看着病人。麻醉师走不了,又不能让手术半途而废,能不生气吗?告到医务部也是必然的。经此一事,后来再有类似的手术,科里就会安排几组人,轮换着上台手术,麻醉师也是。
当年断指断臂的事故似乎很常见,可能和那时工业发展快,保护不到位有关。现在应该不会还是这样。而另一方面,过去几十年的经验表明,即便断指再植成活,多数手指也无功能,相反还会影响手的整体功能。而简单的清创术,不仅恢复快,手的整体功能也不一定就会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的观念是谨慎选择适应症。
时光如梭,几十年过去,估计当事人都不记得这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