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重,走好! [2013/05]
- 相约贝壳2011 [2011/01]
- 明日已天涯 [2010/10]
- 《心深处》 [2010/07]
- 問君声声慢 [2010/08]
- 一帘幽梦 [2010/11]
- 相拥千年 [2010/08]
- 千年极寒 [2010/10]
- 情迷三藩市 [2010/06]
- 焚烧《可兰经》 [2010/09]
- 冬至 [2010/12]
- 幸福是什么? [2010/07]
- 别了,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 [2010/07]
- 薰衣草的浪漫 [2010/07]
- 我不可爱 [2010/06]
- 我的贝壳光辉岁月! [2010/07]
- 梦幻屋得主:花落谁家? [2010/03]
- 告贝売村民~ [2010/05]
- 可相思? [2010/06]
- 千山我獨行 之「寶島台灣」 [2010/03]
人生观,普世价值和生命的追求都是一个命题:什么是幸福?自人类有语言文字以来,研究人类个性特征问题一直是哲学家、政治家、道德家、宗教和父母探索的重点。各人从各自的立场角度诠释幸福的内涵,才有了五花八门的人生观。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亚里士多德将人生的幸福分为三类:来自外面的幸福,来自灵魂的幸福和来自肉体的幸福。我认为,人的命运的差别可以归结到这样三种不同的原因上:
第一, 人是什么。从广义上说,这就是指人格,它包括健康、力量、气质、道德品格、理智以及教养。
第二, 人有什么。即财产即各种所有物。
第三, 一个人在他人的评价中处于什么地位。”
从人的自然差别指出“幸福源于人的心态”。而心态就是人的“过去的经验”。[美]约翰。杜威说:“人将他的过去经验复现于眼前,为的是要对现在的空闲加点兴趣,以免寂寞。”由此可知,幸福是排遣今日的寂寥的一种感受。所以才有“自得其乐胜过王候将相”的说法。
自 得其乐与生存竟争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命现象。生存竟争追求的是生存和更好的生存。这是天赋人权和生命的责任。作为社会应该在法制的范畴内保护人权。任其平 等自由的发展。自得其乐是个人的精神世界,由于呈现个人的色彩,所有的肉体和精神的享乐,主要取决于个人自己,所以更要注意不能因自得其乐对别人造成伤 害。
人人都知道贪婪对别人造成的无可挽救的伤害。例如权力的争夺,地缘的霸占,强奸,枪杆子里出政权,街头暴力等等。很多人在捐赠,爱,教育培养,统一等等正义的专制幌子下,伤害别人还自以为是。人类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竞争走向自由就是一种文明的进步。
[美]约翰。杜威说:“断定各个道德的情境是一个独一无二而有其不能交换的善性的,似乎太苯而且荒谬。”例如,强调竟争具有毁坏性的一面而视竟争为罪恶之源就是近代史中最荒谬的道德标准。强调捐赠行善而掩盖了助懒和伤害穷人自尊是最苯的扶贫行为等等。
杜威说:“但我们还要依照实用主义的规则,根据观念的结果决定观念的意义。具体情境的独一的和道德的终极性质的首要意义,是将道德的重量和负荷转移于智慧上去,这是令人惊奇的事。这并不是毁弃责任,只是勘定它的位置。”
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由于农业社会的管制方式时间太长,一成不变,一切从道德的名义检束。道德的位置被转移到了民众身上。“士风日下,国将不国”变为“世风日下”进而“民风日下”而祸国殃民。
道德的检束应该限于”仕 和士“身上,因为公共权力在这些人手上,“仕心不轨”才会祸国殃民。民心不轨,最多家破人亡,影响有限。所以,雷锋精神只宜在政府官员中学习提倡,是仕们 之责之德之本,与民无关。这种道德的错位,造成特权等级合法化,侵犯人权道德化,愚味人民传统化。这就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的不平等社会产生 的原因。
在 法制社会结构中,传统道德的作用是有条件的,权力在道德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骄奢淫邪,贪污盗窃都要有权才能实施。无权的平民的道德标准不同于有权群 体,在日益发达的商业交换社会结构中,享受民主自由的社会条件中,不拖累壮会,不拖累别人,自力更生,自得其乐就是最高尚之德。因为,平民所有的道德资源 就是个人的精神世界。能否与外界两相愉悦,双方都是自由的生命,建立在智慧中的道德,这叫民主自由的道德观。就是不麻烦和拖累别人!
民主自由的道德观的立论是,不以道德为法制的标准,以不伤售别人为法治的原则。个人交往交换坚持双方自愿,不宜以任何理由包括道德检束去侵犯人权。
一个有道德有教养的文明人,就是不麻烦和拖累别人的高尚的人!由此延伸开去,穷人和弱者就不是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因为不拖累别人的要求是做人的最基本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