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微的人 [2015/05]
- 从吃玩看阶层的落差 [2015/05]
- 女人,你说话可不可以温柔些? [2015/05]
- 老年痴呆的恐怖 [2012/11]
- 这才是郭美美事件真相?太全了,估计此文寿命不长… [2014/08]
- 我所见过的上海女人很精明? [2017/07]
- 他们离婚了 [2015/05]
- 我的后悔 [2011/08]
- 一夫一妻制祸患无穷 [2014/07]
- 我亲戚中的真实的养父母养子和生身母亲之间的故事 [2011/08]
- 这个女公务员漂亮吧?谁能抵挡住诱惑? [2012/07]
- 幸与不幸 [2017/03]
- 张家界奇遇记 [2014/10]
- 比较 [2016/06]
- 他和她的故事 [2012/12]
- 我的伙食,从小学到中学,从照得出人影的玉米面稀饭到干饭 [2015/03]
- 从知青们上山下乡到回城而想到的。。。更加怀念母亲 [2014/08]
- 生几个孩子好? [2010/08]
- 减肥和减食的艰难抉择 [2012/06]
- 终于把大西瓜嫁出去了 [2011/08]
- 憎恨解决不了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 [2012/07]
- 我的童年和少年的乡村往事------放牛娃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011/10]
- 为什么不能穿连衣裙和长裙短裤? [2011/06]
- 如果中日打仗,我一定救你! [2012/07]
- 从不在乎点击率 [2011/11]
- 全傻瓜傻拍的美丽的雨花石 N多图,喜欢看的请进来 [2012/08]
对日本,我们不要装出来的牛逼
如果您尚未关注我们,您可以点击标题下方的蓝色字体“经济的常识”关注我们
【周末】
文|六神磊磊
【一】
最近,几张来自APEC会议上的图片,仿佛成了近年来最振奋人心的东西。一些憋久了的国人终于爽了。本来转几张照片玩玩也无伤大雅,但有的朋友难掩兴奋,用各种词语羞辱安倍,说他是“不远千里来丢人”,觉得自己占了诺大的便宜。
我昨晚上和朋友小酌,问他对这事怎么看。他把手里的啤酒一口闷干,说:“总觉得今天中国人和甲午战争前的国民心态非常相似,都是憋急了想爽。”
如若不知道究竟什么是“憋急了想爽”,不妨仔细看看甲午战争前的国民是个什么心态。
【二】
如果翻译成纯白话文,我们大概会以为这是某个爱国社区里的帖子:
这是甲午战争前极有代表性的国民言论。曾经的屈辱,今日之强盛,共同构成了急于寻求报复、恢复地位的强烈冲动。
当代有一位叫韩小林的学者,曾经从《申报》研究甲午战争前的国民心态,得出的结论是:在当时的社会上,一种狂妄、虚骄、盲目自大的国民心态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在绝大多数国民和清王朝官僚集团中普遍存在。国民幻想借中日战争之机,重新恢复清王朝大国的地位,恢复当年“万国来朝”的威严。
甲午战前,清王朝经营三十年洋务,开设了工厂,扩充了军队,充实了军械舰炮,况且1884年中法战争后中国获得了长达十年的相对平静,憋久了的国人急着要爽了。面对身边的“蕞尔小邦”日本,社会上弥漫着一种报复性的大国狂热。
当时人们眼中的中日力量对比是什么样呢?“以饷项言,中国地大物博,财力充盈,沿海各关之洋税,内地各卡之货厘,与夫京部省库之所藏,正自取之无穷,用之不竭。”而日本又是什么样呢?“蕞尔岛国,矿产有限,库藏空虚,一有战事,则纸币不能流通,商贾为之远引,厘市箫条,盖藏告匮,其困乏可立而等也。”
而对于日本的陆海军队战斗力,一些国人简直蔑视到了极点,说人家像猪和鹿一样蠢:“临时征调罄通国之兵,不过数十万,又况形类侏儒,蠢如鹿豕,见人则肆意攒殴,不辨曲直。”“此种鸟合之众,以劲兵捣之,如发蒙振落耳,况日兵应调时不肯离乡去国,甚至父哭其子,妻挽其夫,依依不舍,其军士亦无斗志。”
人们发出了呼声:“我正宜乘机惩戒日本,规复琉球,乃可一劳永逸。”
【三】
众所周知,在大家已经点开了片子正想爽的情况下,一些自命克制的人跑来关电脑,确属十足讨厌。
李鸿章对中日实力对比意存保守:“彼之军械强于我,技艺强于我”,认为中国的军力“平内乱有余,御外侮不足”。类似的孬种言论立即招致朝臣驳斥。比如翁同龢的门生王伯恭记述了自己的一段亲历:翁同龢说“李鸿章治军数十年,扫荡了多少坏人啊!现在,北洋有海军陆军,正如火如荼,岂能连一仗都打不了吗”?
此前中法战争的结果更是让国人信心大涨:“我中国昔年法人交战,此虎狼之国犹且负少胜多,岂足以御法人者转不足以御日本乎?”“昔年越法之争,以之抵御法兰西,胜败尚能互见……使与日人从事疆场,正不知鹿死谁手?”在当时来看,这一推论确似有理。
如果避战,则可能面临虚掷赀财、空耗国力的指责:“枪炮亦皆精益求精,式样务取其新,机构必求其灵,火药弹子亦复加意讲求,天津又有水师武备学堂……竭数十年之力,赀财以数百兆计,无非欲为自强计耳。迄今兵船已多,枪炮已利,药弹已充,尚未不肯出而一试,然则向之竭数十年之力,费数百兆之赀财,不几等于虚掷也哉?”
【四】
和如今一样,自觉壮大了的国人爱抓住一切机会证明那失去了的尊严。今天我们尚且不过是对着几张照片兴奋不已,殊不知一百多年前,北洋水师的战士们做了牛逼得多的事。
1886 年,日本长崎爆发“清国水兵事件”,也就是所谓“镇远骚动”。众所周知,中国水师官兵上岸和日本警察民众群殴,据说起因于水兵在长崎嫖娼斗殴——活捉苍老师,暴打小日本,这不是如今一些人梦寐以求的境界吗?如果嫖娼说属实,那么我北洋水师将士们一百多年前就曾无限接近做到了。
事后清廷在外交中也体现了硬气。有史料称李鸿章事后召见日本驻天津领事威胁道:“开启战端,并非难事。我兵船泊于贵国,舰体、枪炮坚不可摧,随时可以投入战斗。”多么掷地有声啊。事后结果则是日方有所退让,明明他国士兵在本国国土上嫖妓、斗殴,但半年后中日双方协议,日本赔中国52500元,中国赔日本15500元,长崎医院的医疗救护费数千元也由日方掏钱。
小日本这岂非典型的“降心俯首,纳款请成”么?这岂非远远比几张照片更“振奋人心”么?
按照常理,下一步就是用枪炮重振雄风了,当时人所谓:“厚集兵力,多运饷粮,奏派知兵大员素有威望者,统率雄师长驱直进,将日本驻韩之兵禽薤无遗,行见大军所至,如汤沃雪,如风扫箨,军威一震,日本将救死扶伤之不暇……使知中国大有人在,永不敢再萌觊觎,岂不快哉。”
遗憾的是,我们“愉快的回忆”只能自此而止。甲午战争的结果,让这些美丽的想象只能停留在春秋大梦里。
【五】
我们有些人的心态,总是在两种极端状态间转换,就是当屌丝时的奴形媚色和一旦爆发后的急于出头,一百多年也不见有长进,和甲午前夜的乃祖仍然是一个模子。回到今天,APEC不过是一场国际会议,会上的一些段子插曲,拿来开开玩笑不是不可以,但潮水般的羞辱安倍以扬国威,只能说那too什么什么、sometime什么什么。
这总让我想到金庸小说《笑傲江湖》里的一个段子:嵩山派的大佬左冷禅要当五岳盟主,召集大家来开会。会务工作原本做得挺好——“山道上打扫干净,每过数里,便有几名嵩山弟子备了茶水点心,迎接宾客,足见嵩山派这次准备得甚是周到”。然而嵩山派总有一些门人弟子觉得这是扬眉吐气的大好时机,“眉字之间颇有傲色”,总想要借机找些爽点。
比如每来一批客人,这些弟子们就往山谷里丢一块大石头示威,“大石和山壁相撞,初时轰然如雷”,以至于来做客的恒山派仪和说:“每一个客人上山,你们都投一块大石示威,过不多时,这山谷可让你们嵩山派给填满了。”
我的朋友评论员王攀有一段话,不妨拿来作为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