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卑微的人 [2015/05]
- 从吃玩看阶层的落差 [2015/05]
- 女人,你说话可不可以温柔些? [2015/05]
- 老年痴呆的恐怖 [2012/11]
- 这才是郭美美事件真相?太全了,估计此文寿命不长… [2014/08]
- 我所见过的上海女人很精明? [2017/07]
- 他们离婚了 [2015/05]
- 我的后悔 [2011/08]
- 一夫一妻制祸患无穷 [2014/07]
- 我亲戚中的真实的养父母养子和生身母亲之间的故事 [2011/08]
- 这个女公务员漂亮吧?谁能抵挡住诱惑? [2012/07]
- 幸与不幸 [2017/03]
- 张家界奇遇记 [2014/10]
- 比较 [2016/06]
- 他和她的故事 [2012/12]
- 我的伙食,从小学到中学,从照得出人影的玉米面稀饭到干饭 [2015/03]
- 从知青们上山下乡到回城而想到的。。。更加怀念母亲 [2014/08]
- 生几个孩子好? [2010/08]
- 减肥和减食的艰难抉择 [2012/06]
- 终于把大西瓜嫁出去了 [2011/08]
- 憎恨解决不了问题, 落后就要挨打! [2012/07]
- 我的童年和少年的乡村往事------放牛娃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2011/10]
- 为什么不能穿连衣裙和长裙短裤? [2011/06]
- 如果中日打仗,我一定救你! [2012/07]
- 从不在乎点击率 [2011/11]
- 全傻瓜傻拍的美丽的雨花石 N多图,喜欢看的请进来 [2012/08]
一直到小学四年级为止,天天是在家里吃饭的,就如我的很多文章中写的,很多时候是照得出人影的一丁点大米加上玉米面再加上我们那儿方言叫的jia菜叶儿做的酸菜稀饭,有时也会加些红苕,新鲜的或者煮成半熟晒成红苕干儿的,除了过年和偶尔的请人做农活以外,基本上一天三顿皆如此,特别是在包产到户之前。所以,还记得母亲说,她永远都不想吃玉米面稀饭了,母亲,当然,比我们吃的天数更是不知多多少倍了。
小学5年级时,开始在当时叫做公社的学校里读书了,中午饭就是自己从家里面抓一些米放一些玉米面再放些辣椒和盐放在铝盒里带到学校去,从学校自来水管里加上水,然后放到学校食堂的大蒸笼里,让学校食堂蒸了吃。记得中午吃饭时,大家的饭盒都会放在几个蒸格里给抬出来放在操场上,大家自己去找,因为饭盒很多时候都相像,所以大家都会在饭盒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加以辨认。为了蒸饭,母亲会从家里背些干的劈好的大木块到学校去。学校就是用家长们送来的干木材蒸饭。多少年过去了,也不知如今乡上的小学是否还是这样?
到了初中,去了区上的中学读书,一周或两周才回家一次,所以,就会背上一周或两周的米或者面条或者玉米面或者红薯等走几十里山路去上学,同时背着下饭的菜,我和姐姐那时的下饭菜主要腌菜和泡菜,腌菜就是把jia菜洗干净,稍微风干一下,然后用很多盐腌了放在泡菜坛子里,坛子里当然不加水,为了防止变质,坛沿里当然要加水,在吃的时候,就把它拿出来,加些菜油或者辣椒炒了吃,可以放上两周左右,如今看来,这些菜对身体是多么得不好啊,可是,当时除了这些,就没有别的新鲜的蔬菜可以吃了,家里离学校那么远,是没有办法天天送菜过来的。当时,我的很多同学差不多都是这样的,只有学校附近的一些同学偶尔会有家人带些新鲜菜过来。中学的三年,几乎都是这样吃过来的。现在想起来,简直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当然,没有白馍黑膜吃,学校也没有蒸,也没有给学生卖的。不过,我们那时的生活,已经远远比平凡的世界里好多了,至少,不会饿肚子了。饭也是米饭或者米饭加玉米面等一起蒸的时候多了。
再说走山路,那时小,从家里到学校,几十里山路,同一个大队的五六个小孩子相约一起走,大概好似也要2,3个小时左右的样子,边走边歇,除了一小段叫做公路的柏油路以外就是纯粹的山路,真的算得上翻山越岭了,可是那时,大家都没有觉得多累,相反,一路说说笑笑的,很快也就到了学校。偶尔,运气好的时候,会碰到公社里有一个父亲认识的好似也似远亲的人会开车去区上,这时,我们就会搭他的便车去学校或者回家。现在,想起来,真是个好人呐。如果,现在让我去走同样的山路,不知会走几个小时?不过,好想去再走一次那样的山路啊。
到了高中,去了县上的中学,那时,就完全不能背米和面以及下饭菜到学校了,那时,要用钱买菜票和饭票了。头三年,记不起父母当时每月给我多少钱了,但是,记得当时早上食堂里有包子或馒头卖,早上稀饭,中午干饭,晚上有稀饭也有和着菜叶儿的面条了,印象中比初中好多了,但是,肯定也是花了父母不少钱,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对不起父母,特别是母亲一锄一锄刨出来的伙食饭,只可惜,母亲永远去了天堂,永远报答不了母亲的恩情了。当然,不过,那时,能吃上肉食的时候还应该不是很多。县上的中学也有偶尔有周边住的比较近的同学,他们大概一周左右回家一次,同我初中一样,他们也会带着自己家里的粮食和做好的下饭菜到学校来。当然,城里的同学是每日三顿都回家吃的了。那时,基本上也都还是吃的饱的。但是有一段时间,是在二爸二妈家吃的,很遗憾,很多时候真的没吃饱,二爸二妈加上他们的两个女儿再加上我,5个人,记得每次早饭,二妈只买4个馒头,每次,我都是早上吃半个馒头,喝一碗稀饭,吃些泡菜就走,肚子还是很饿,就在到学校的路上,经常去饭馆里买根油条填饱肚子,那时的油条是1毛钱1根。记得当时每次等油条炸的时候,还特别害怕碰见二妈来上班,因为她也要走同一条路。后来也忘了是什么时候,向父母说了吃不饱饭的情况,那以后,撒了个谎,让二爸二妈他们找了一家认识的离学校近的好似是县日产公司的食堂,后来就一直在那儿吃一 直到高三毕业。当然,每个周末,会到二爸二妈家去打打牙祭,他们会做一些肉菜让我跟他们一起吃。
高三读了,没考上,那时可真是招的少极了啊,加上脑袋瓜子不灵光,又读高四一年,那时,就听别人说可以进学校附近的父亲所在的食品系统的食堂去吃饭,因为是食品公司,饭菜很足,真的很足,也很好吃,特别是有一个大厨经常毫不吝啬地给大家舀很多肉和米饭,大家都愿意排到他的窗口去而不愿意到另外一个吝啬的厨师的窗口去买,这样的情形,以至于我自今都会记着。但是,他们一般都不收外人,除非有关系或者每月额外交一些管理费用,大致和生活费相当,当时,有好几个父母在九院工作的经济条件很好的同学一直都在食品公司吃饭。我肯定是没有那个经济能力额外交钱的,就是托人说了父亲也在同一个食品系统工作,为何还要另外交管理费呢,总之,东说西说,我终于能在食品公司吃饭了。真的吃的很不错的1年。那时,交给食品公司的生活费大概是每月20元左右的样子吧?具体也记不清楚了。
我们家,大概是我进入初中后,生活才慢慢好起来的,至少,可以经常吃上米饭了,和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郝红梅们相比,我真的比他们幸福多了。到了大学以后,生活上更是1年比1年好了一样,虽然,依然要花很多钱交学费和生活费,虽然,没有额外的钱去买衣服甚而其它的要花很多钱的东西了。
谢谢您们,我的父亲母亲!没有您们的辛勤劳作,就没有我的今天。永远永远感谢您们,虽然,永远永远报答不了您们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