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子女的因缘 我们只有一次相遇相见的机会

作者:wo?  于 2016-4-23 15:16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其它日志|已有22评论

虽然我写了无可救药的文章,但还是觉得很无奈。。。今日看了一篇文章,写到了父母和子女的几种关系,虽然是佛学上的说法,但是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尤其是父母和子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有着抚养和被抚养的关系。虽说很多父母没有想过要从子女那里得到什么,但是人,总归会老,子女的每一言每一行,也都是在为自己的子女做榜样,不论是好坏的榜样。

无论如何,希望做子女的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因为着这种关系,而更要善待老人。

我的妹妹,从小就不被父亲喜欢,即使从父亲面前简单地无事走过,都回被父亲用恨恨的眼光望着,就如我在如今的职场碰着的那个恶人一样,也每每用着恶狠狠地眼光望着我。父亲这样的眼光,我们看见,妹妹当然也能深深地体会,当然也会有心灵的极大的创伤,虽然在成年时,我每每极力劝她要忘记过去的不愉快,在当年的那个艰苦的环境里,父母养育几个孩子还要抚养老人不容易,要记住父母的养育之恩。虽然每每说来有理有据一样,但总是有时不敢说的那么坚强,因为父亲对妹妹的不喜欢,从言语到行动。。。当然,与我如今的职场上,我是自己的辛勤劳动换回自己的生活,至少,我不欠别人的,所以也没有还的义务,虽然说我们不能以恶报恶,但是同样,那样的伤害也是让人不可原谅的,尤其是从精神到身体的伤害。这是另话。虽然说,我也得还需要很多修行。

昨日谈话中,妹妹说她记得小时候父亲对他的恨,但是,如今早已无所谓,她也尽她自己的责任。。。所以,她现在叫父亲到她那儿去玩也不去,也许是父亲愧对她才不好意思去,她对父亲也毫无感情,但是她还是有了今天。。。听了她的话,也还是一阵难过。我说,首先要记得父母的恩,父母小时候养孩子不容易,那么一大家人,她却反驳我说,那人家还有10个8个孩子都养了的家庭又是如何了的呢?父母只爱你和弟弟。。。我无意于再与她说太多,只是她说的毫无感情却也是让人实在难受。。。及至半夜,我突然想起,对她留言说,你的今天,其实,也还是有父母在里面帮助你的因素,你的早前的工作,也是父亲早退了才让你进去的,虽然,你所在的公司破产了,但是父亲也还是努力了。。。其实,她的心底也好似忘了这件事。虽然,她今日能在某个城市多多少少地立足,养活自己,大部分都是她自己的努力,但其中也少不了我对她的帮忙。如果,没有父母这个纽带,我和她又能在哪里相识哪里互相得到帮助呢?深更半夜起来对她说那样的话,其实,是想让她也记着这个父母的恩。。。我自己的倒无所谓了,我只希望他们都能活得开心,顺畅,少点儿曲折,虽然曲折也能锻炼人。

相反,弟弟是当年承受了父母的极大的宠爱,就如当今一个孩子的家庭的小皇帝一样,至少从言语和心理上,当然,在姊妹们的眼光里,我也是至少是受父亲宠爱的,当然,我也没有说对父母极度地不孝顺什么,或者恶言相向。然而,弟弟对父亲的漠视和心底里的冷漠,无论如何都让我们怀疑他小时候那样得宠为何如今不会报恩呢?弟弟说,他不会在乎任何一个人在这上面说什么。。。

但是,我也坚定了我还是要说些什么,虽然,不是现在。因为,我也需要一个平静的心情来说这些事,来解决这些问题。
父亲,现在至少没有卧病在床,都已经是这样的话,那将来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了的话,又会是怎样呢?在遥远的地方,我只能是担心,担心。。。
想想父亲曾对妹妹的冷漠和心灵的打击,按照因果来说,难道是要让弟弟和我来偿还?弟弟是对父亲的冷漠,我是职场上受恶人的煎熬。。。

转一点儿佛学上说的父母子女的因缘关系,等有空贴出来给他们也给自己好好看看。。。



现在很多的家庭中,夫妻、父子、母子、兄弟姐妹之间,很多关系都非常紧张,一家人甚至能互不来往,提起来就会气愤难平。各自说起来,都有自己的道理。莲花很多客户的家庭中都是有各种各样的矛盾,令他们非常烦恼。其实一切缘分都有往世的业力决定,善恶因缘聚会在一起,就有了亲疏爱憎。如果您能明白了这些缘分的由来,今生通过自己的明理和化解能把“恶缘”转变成“善缘”,这是真正的修行人才能做到的!这是真正有智慧!自己今生也能够过的愉快和幸福。

   

    今天咱们就先说说父母与孩子的真实关系吧,有空再和大家探讨夫妻的真实关系。

      佛告诉我们,父母跟子女是四种缘。第一种是报恩的,过去生中彼此相处很好,你对他有恩德,他到你家里来投胎,来报恩,这个小孩就是俗话讲的孝子贤孙。第二种是报怨的,过去生中结了冤仇,他今生来报仇。他长大之后一定是犯法、犯罪,叫你家破人亡。现在我们看这个社会,很多人说儿女不孝,儿女不听话,儿女不好教。说实在话,这里头都有因果,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偶然的。你要是学佛,你就会想:我这个儿女是来报恩的,还是来报怨的?我们一生对待别人,是布施恩惠多,还是给人家结的怨恨多?自己想想就知道。
    

   习气有善有恶,并且根深蒂固,可以左右人一生的思维和性格。如果这一生因为因往世的习气,你存的是善心,行的是善行,处处都为别人着想,因为往世你就是如此在做,你的儿女一定好。为什么?你往世没有结怨啊,就没有孩子来报怨。如果总是看到人都不满意,时时刻刻批评人、教训人、侮辱人、羞辱人,你往世跟人结的就是不好的缘,人家到你家来投胎做你的儿女就是不孝,就这么个道理。这是报恩、报怨。

     父母和子女的缘还有两种,讨债、还债。你欠别人的,人家来讨债。讨债,你欠得少的,讨完他就走了。比如小孩养到三岁、五岁,也花了不少钱、花了不少心血照顾他,他突然出意外走了,死了。你欠得少,他讨得也少,三五年而已。你欠他多的,你会培养他到大学毕业,拿到学士,正好可以到社会上去工作了,该挣钱养家了,他就走了。你对他身上所花的钱、所用的心血,统统付诸于东流。这样的情形更难让人接受,这就是你欠得多,他讨的债也多。

    另外一种是来还债的,还债的就看他欠你多少。他要欠你得多,他发了大财,对于父母物质生活上照顾得很周到,可是他没有孝心,对父母没有恭敬心。如果欠你欠得少,他对父母的物质生活就相当刻薄。他自己过好日子,父母只能够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给父母遮蔽风雨,够了。他自己住的是高楼大厦,父母住的是小房子,生活也能照顾,只是很平常的生活。他欠得少,他不要还那么多。

      佛讲得有道理,你愈想愈有道理!“报恩报怨、讨债还债”,你要是明白,学了佛懂得道理,你就都能做到安忍了,为什么?因为作者是自己,怪不得别人,别人只不过是你这个剧本里写好的角色,真正的编剧是你自己,业力和因果是导演,来督促你们各自完成自己的角色罢了。

     来报恩的,很好,孝子贤孙,希望他能够学佛,大家将来同成佛道。来报怨的,你能够化解,你不再怨恨,纵然家破人亡,也会点头,应该的。过去我是这样对他的,今天他这样报回来,一报还一报,到这里终止了,来生不再有怨恨心。至于来讨债的,他走了也不要过分悲痛;来还债的,纵然还得很少,知道过去他欠我的不多,所以也就不必过分要求。平平安安度日子,好好念佛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去做佛去,又何尝不好?物质生活太富裕了,你不会想离开这个世间;生活很清苦,儿女对自己不尊重,正好念佛,为什么?他不来干扰你。所以你想通了,都是好的增上缘;想不通,你怨恨自然就生起来,你不平,你怨恨。

     不平、怨恨,是自己在继续造业,这是错误的!我们遇到恶缘,要用善巧方便把它化解,就是别人怎么样对不起我们,也不要放在心上,若无其事。佛菩萨教给我们,随顺环境,逆来顺受,不要去计较;我们心中没有怨恨不平之心,这帐就结了,了了。了了以后,善缘就来了。把恶缘变成善缘,这是聪明人,这是真正有智慧!

   所以大家面对一切家庭中的种种现象,都要先静下来思维一下,究竟是什么因果才能造成今天的现象。

    如果你是欠债的父母,除了养育他还债之外还要尽力的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帮助他学佛,不是为了让自己以后好过点,而是这种财富是你还的最好的债!你受到的种种不公伤害,正好是在为自己洗刷往世的罪业,也是在了债务。所以一切都要坦然承受,不必怨天尤人,不必痛哭流涕。从心里真实忏悔,自己清净的修行,不抱怨、不嗔恨,就这样安忍和化解,总有一天可以真正的化解恶缘的!

       如果你是讨债或是抱怨的孩子,你要明白父母已经在尽力养育你还债了,为了这份养育的恩情是他们最真心的付出,他们已经在用这个过程向你忏悔了,你要从心里发愿,不再令他们痛苦和烦恼,你要放下往世的债务关系,今生做一个孝顺的孩子来化解了你们之间累世的债务,这样你就给自己积累了大的福报,那些父母欠你的债务即使全部加倍还给你也不过是些金钱和物质,而你放弃了这样并非就失去了,而是获得百倍千倍也无法对等的福德令自己的一生受益无穷!

这文里有很多可以引起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虽然,不一定全对,因为我不完全相信所有的因果轮回。


昨日给他们发了这首歌,也希望我们大家都懂得珍惜,人生,都不会有第二次相见,不要让每一个人再受到更多的伤害吧。

做子女的尽量多理解老人孝敬老人吧。。。7,80岁的老人们改变不了的方面从我们自己改变开始吧。

虽然,往往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这儿也有一个参考,希望我们更多的做善事,好好做人,虽然很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g2NjEwNg==&mid=2651205674&idx=6&sn=9489737fda093cfac806707d419421a8&scene=3&srcid=0424YSwx41oLawfmF3lrgeFi#rd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支持
6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2 个评论)

1 回复 曾经以为的凝视 2016-4-23 20:32
爱是不去想回报,关心一切但不去控制。
0 回复 前兆 2016-4-23 21:01
你父亲为什么不喜欢你妹妹?
2 回复 wo? 2016-4-23 22:10
前兆: 你父亲为什么不喜欢你妹妹?
我父亲老旧思想,喜欢儿子啊,前面2个都是女,再来1个女,不高兴呗,自打妹妹出生后就没有得到过他的无论言语上还是行动上的多少的关爱,特别是小时候。
2 回复 wo? 2016-4-23 22:15
曾经以为的凝视: 爱是不去想回报,关心一切但不去控制。
我只是不明白跟着弟弟一起住的父亲为何如此被弟弟漠视?很不明白。

不闻不问,虽然也没有多少话可说,但问寒问冷该是可以的吧,平时吃如何,穿如何也该可以问问吧?幸好没让弟弟经常做饭,不然,估计父亲就真的会饱一顿饿一顿的了吧?

我是听说父亲的衣物没人洗,都发霉了。。。心里实在是太不舒服了。。。不知道弟弟是如何照顾的了。。。

当然,父亲固执,不去医院换牙齿,做白内障手术,这是4,5年前?他刚开始说牙齿不行的时候,叫他去,他无论如何不去,如今晚了,做了效果也不好了,这个怪不到谁,只怪他们那一代人有些太节约的莫名其妙,也不懂简单计算得与失。
2 回复 曾经以为的凝视 2016-4-23 22:44
wo?: 我只是不明白跟着弟弟一起住的父亲为何如此被弟弟漠视?很不明白。

不闻不问,虽然也没有多少话可说,但问寒问冷该是可以的吧,平时吃如何,穿如何也该可以问问
有些事我们真的没法管,所以叫无奈。
3 回复 前兆 2016-4-24 00:53
wo?: 我父亲老旧思想,喜欢儿子啊,前面2个都是女,再来1个女,不高兴呗,自打妹妹出生后就没有得到过他的无论言语上还是行动上的多少的关爱,特别是小时候。
那太不应该了!
3 回复 xu3331 2016-4-24 01:03
皇帝爱长子,百姓宠幺儿。世间常见这现象,道理很难说清,譬如,是不是重男轻女意识作怪?

至于两代人四种关系,净空法师也讲过(老法师如今也吹捧习大大是菩萨化身?)。我看就是两种,报恩、报怨。还债讨债不过是文学表述、民间较为形象的说法,至今有些地方骂子女为 “讨债鬼”。

什么叫恩、怨,进一层就难以表述。哪位能指点一二,究竟哪部佛经提到过?
佛教东传,所谓汉化过程中加入了中国文化的“孝顺”。

但也有人觉得:佛教认定人生是苦,所谓娑婆,意即难忍、难堪,吾人当求了生死,往生极乐,不再苦海无边,头出头末,轮回不已。如此父母为自己欢乐,带儿女来这世界,又何恩惠可言?
0 回复 wo? 2016-4-24 01:03
前兆: 那太不应该了!
那些年代的老年人,有多少不如此啊,我们那嘎达……不过,都过去的事了。
3 回复 海外思华 2016-4-24 08:05
哎!
2 回复 wo? 2016-4-24 08:27
xu3331: 皇帝爱长子,百姓宠幺儿。世间常见这现象,道理很难说清,譬如,是不是重男轻女意识作怪?

至于两代人四种关系,净空法师也讲过(老法师如今也吹捧习大大是菩萨
老辈的人重男轻女的现象在我老家那地方的确很严重,但不知如今如何了~

佛学我没有具体看过多少什么,但也就是凭感觉觉得其内容可能主要是教导人为善行善等内容比较多,也是一种心理指导教程的一个佛教版本。凡事看得开、想得开,与人与世行善为善的心态做人做事的话,估计有很多的确会改变?

父母子女的关系,4种也好,两种也罢,我倒是希望很多人能从这里面学到如何善待老人和小孩,当然也包括如何善待自己和他人~总觉得好难啊,方方面面都要做到……

一对人结婚,生不生子女都是自由,但既然来到这个世上、都应各记自己责任和义务……否则,不要到来更好?当然,这可不是简单地依各人的自愿的问题,说的有点儿绝情和过分了,因为做不到或者大致做不到的话,有很多矛盾生出来~
1 回复 wo? 2016-4-24 08:30
海外思华: 哎!
我也是一声叹息啊……
1 回复 nancyzhang 2016-4-24 08:37
父母子女之间的恩怨,触动到每个家庭,跟随一辈子,化解不了。我哥哥不跟父母往来,直到父亲去世都没出现。没人告诉他,他也不问。等于这个哥哥不存在了。
1 回复 wo? 2016-4-24 08:47
nancyzhang: 父母子女之间的恩怨,触动到每个家庭,跟随一辈子,化解不了。我哥哥不跟父母往来,直到父亲去世都没出现。没人告诉他,他也不问。等于这个哥哥不存在了。
唉~总觉得好难过啊…

我有时觉得中国太欠缺如何处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的教育了,也没有教大家如何互相相爱的课程…有问题矛盾,不知如何解决,也互不退让的话,结果就是积怨很深了~总觉得很可惜~因为毕竟还是有很多人会当父母,也面临着教育子女的问题~而自己的父母却已老去,等明白后悔时已晚~有时,又无形觉得人与人之间又有多少因果轮回的关系……毕竟,有因才有果~不好的因,处理不好,就成了不好的果~
2 回复 wo? 2016-4-24 08:55
xu3331: 皇帝爱长子,百姓宠幺儿。世间常见这现象,道理很难说清,譬如,是不是重男轻女意识作怪?

至于两代人四种关系,净空法师也讲过(老法师如今也吹捧习大大是菩萨
零零碎碎的,刚才又看了这一点儿:
佛学叫这个世界“娑婆世界”,译为“堪忍”,说我们这个世界是缺陷的世界。《易经》也说这个世界是缺陷的,让你有钱就不给你学问,有学问就没有钱;给你子孙满堂,就不给你别样了,所以总是有缺陷不圆满的。

参见我文中的新link吧。
1 回复 cahsaaa 2016-4-24 19:55
杭州城隍山下一副对联,不知道多少年了: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子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2 回复 wo? 2016-4-24 21:40
cahsaaa: 杭州城隍山下一副对联,不知道多少年了: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子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学习了,谢谢
1 回复 nancyzhang 2016-4-24 23:14
wo?: 唉~总觉得好难过啊…

我有时觉得中国太欠缺如何处理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的教育了,也没有教大家如何互相相爱的课程…有问题矛盾,不知如何解决,也互不退让的
是, 内心很纠结,挥之不去的,跟随一辈子的终生遗憾,唉,没有完美的一生。你的佛学解释比较容易接受,不然脑海里的为什么总是没有答案。有时候就只好告诫自己放弃不要去想。我妈总用8个字鼓励我:没心没肺能吃能睡。但愿我妈妈能陪我们多走几年的路。
1 回复 金竹陶器 2016-4-25 06:32
cahsaaa: 杭州城隍山下一副对联,不知道多少年了: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无缘不聚
子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
聚散也是缘~  
2 回复 wo? 2016-4-25 18:07
nancyzhang: 是, 内心很纠结,挥之不去的,跟随一辈子的终生遗憾,唉,没有完美的一生。你的佛学解释比较容易接受,不然脑海里的为什么总是没有答案。有时候就只好告诫自己
我也是偶然看到这则东西,觉得有一定意义,再加上那边家里发生的事情,就写到这儿来了,多少也还是希望村里的人也多少有个借鉴.

另外,过去的事儿 已经过去,重要的是把握现在,好好善待还健在的老人,人生即使是父母, 都不可能来世再相遇的.

也许,我的传统的孝敬父母老人的思想比较重吧?
2 回复 nancyzhang 2016-4-26 09:37
wo?: 我也是偶然看到这则东西,觉得有一定意义,再加上那边家里发生的事情,就写到这儿来了,多少也还是希望村里的人也多少有个借鉴.

另外,过去的事儿 已经过去,重要的是
有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当年赶着出国大潮,义无反顾,几经周折拿了绿卡,自觉无限荣光。亲人天各一方的代价,让我们纠结,亲人的永别更是一辈子难解的结。孝敬就是要陪伴的,陪了父母就陪不了配偶或子女,但是心在人不在,光嘴上说说有谁信呢?
12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25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5-3-24 23:41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