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哎嗨~哎嗨~太阳出来喽喂,喜羊羊哟,嘿喽~ [2011/12]
- 【贝壳村2012夏令营】美食烹饪类 ~《心急吃得了热包子》 [2012/07]
- SOS – 海参吃多了,会不会死人?? [2012/09]
- 古韵诗社第五轮火动 -- 释放你的“爱美情结” – 你心中的TA有多美 [2011/05]
- 【2010年最后一句爱的发烧语】爱,是,爱;不爱,也是,爱 [2011/01]
- 【三哥来片】~~ “64学潮纪录片” ~~记录和观感 [2012/10]
- 谁的良心让狗吃了??是人就站出来公开道歉!! [2012/09]
- 北极冰封,万里雪飘,小情人雪铲挥滴高 [2013/03]
- 是是非非的胡思乱想 [2011/08]
- 我真的被洗脑了?我的仇日情结会消散吗? [2012/09]
- 啊~~ Black 乌鸦!~~~小肠子! [2013/05]
- 青梅之恋 [2011/11]
- 勇攀雪峰。。脚下 -- 有图有真相! [2013/03]
- 你的心,美如水~~ [2011/12]
- 热烈祝贺姑奶奶生日快乐!天天快乐!! [2012/03]
- 爱你,这辈子,都已不够 [2011/12]
- 老A老A要给力啊!!-- 贝壳删帖合理性呼吁 ~ 兼泻私愤 [2012/08]
- 我早汉三又杀回来了!! [2012/08]
- 贝壳村,你能当好老大哥吗?~说说贝壳村的敏感字~ [2012/08]
- 爱玩的快来 - 藏头诗接龙哈!!打油打醋都行哈 [2010/03]
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
君知否,雨僝云僽,格调还依旧。
周末的清晨,睁开眼来,读一首清丽柔婉的宋词,岂不快哉!尤其喜欢这句“情共香俱透”!
这首《一夜相思》是宋代陈亮的作品。
【词牌】:点绛唇
【注释】“水边”句:用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雨僝云僽:指风吹雨打。僝僽:摧残。
【网络评解】
这首月下咏梅词,以梅言志,借月抒怀。上片写月下梅影,横斜水边。诗人小窗独坐,暗香幽情,交相融合。下片写明月清辉伴我入梦,梦中向千里外的恋人致意。并表示即使遭到风雨摧残,高洁的品质也不会改变。全词含蓄委婉,寓意殊深。
山园小梅 宋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注释】
?
(1)本诗选自《四部丛刊》影明钞本《重刊林和靖先生诗集》卷二。《宋诗纪事》题作《 梅花》。?
(2)暄妍:明媚鲜丽,形容梅花开得茂盛美好。?
(3)占尽风情向小园:独占小园风光之胜。风情:风韵情致。?
(4)疏影:疏淡的梅枝花影。横斜:形容梅影之错落有致,姿质秀逸。?
(5)暗香:清幽的芳香。浮动:缕缕清香四处飘散。五代南唐江为残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为林逋此二句所本。?
(6)霜禽:依林逋“梅妻鹤子”之情趣,解作“白鹤”为佳。偷眼:欲看还羞,既想看见 ,又怕看见。?
(7)合:应。断魂:销魂,形容神往。?
(8)微吟:低吟。狎:亲近,抚爱。?
(9)檀板:檀木制成的拍板,此处指歌唱。金尊:金樽,精美的酒杯,此处指饮酒。
??
【赏析】
?
此诗博得古今赞赏,广为流传,主要是“疏影”句写活了梅花的气质神韵——神清骨秀,
高洁端庄,幽艳超逸,为历代诗家拍案叫绝。欧阳修说:“前世咏梅者多矣,未有此句也。
”司马光称其“曲尽梅之神态”(《温公诗话》)。辛弃疾在《念奴娇》词中奉劝文人们“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今人傅庚生分析此联道
:“其疏影,梅之魂也;横斜,其姿也;暗香,梅之气也;浮动,其韵也;陪衬之清浅之水
,烘托之以黄昏之月;梅之为梅,尽于此矣。……淡然静穆,有神仙之概焉。”
全诗借物咏怀,以景抒情。花魂诗心,水乳交融;梅韵蝶梦,终篇凝香。活用夸张、拟人的手法,构思新颖,语言精美而意境淡远。有人认为此诗有句无篇。纪昀说,写了梅之摄骨销魂之美和玉洁冰清的品格。寄托着作者高雅幽逸、超然物外的理想化人格情趣。《四库全书总目提,“首句纤而俗”,又云“五六浅近,结而滑调”。苏轼《书林逋诗后》曰:“先生可是绝伦人,神清骨冷无尘俗。”此首咏梅之作要曰:“其诗澄淡高远,如其为人。”点明诗品与人品的关系 。南宋词坛大家、音乐家姜夔以“疏影”、“暗香”为名创作咏梅词调,旋律优美,韵味无穷,具有较大影响。
???
【作者简介】
?
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早岁浪迹江湖,后归杭州。《宋史 ?隐逸传》称其“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归杭州,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林逋终生不娶不仕,喜种梅养鹤,自称“以梅为妻,以鹤为子”。其名声远扬,多有名士高僧如魏野、惠崇等住谒,与范仲淹、梅尧臣、九僧等均有诗唱和。仁宗朝名臣余靖年轻时曾自粤赴杭,从其学,并改名“靖”。林逋清苦终身,年六十二而卒,赐谥和靖先生。林逋诗多有散佚,今存近三百首。他是宋初山林隐逸诗人中之佼佼者,其诗除赠答之作外,多写西湖美景及隐居生活,尤以咏梅诗著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