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摄影 [2017/05]
- 纽约街头拾贝 [2017/05]
- 母亲,您还回来吗? [2019/07]
- 2017纽约复活节 [2017/04]
- 一文所引发事业和家庭的讨论 [2024/01]
- 曼哈顿扫街 [2018/06]
- 讳而不言的后果 [2020/08]
- 2018年纽约同性恋游行留影 [2018/07]
- 《门》 [2023/11]
- 城市的线条 [2017/04]
- 《同尘》 [2023/11]
- 《雨夜》 [2023/12]
- 《近中秋》 [2023/10]
- 2018 纽约彩绘日 [2018/07]
- 《窗后》 [2023/12]
- 《年末》 [2024/01]
- 《摄影,越来越孤独》 [2019/07]
- 父亲节致自己 [2017/06]
- 《想起海子之死》 [2019/12]
- 叹雪 [2010/03]
- 一个老人最后的呐喊 [2009/12]
- 也来调侃一下“哥本哈根会议” [2010/01]
《晚景》
曾经豪干过的酒杯
摔成一片浪花
努力长高的树 铲除六根后
在岸边的木道上 躺平
上钩的鱼 错将
天空的晚霞 看成袈裟
我好奇 像枚竖立硬币的落日
最终 它倒向哪一边
2022年6月25日
寒山老藤 于纽约
卢梭的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曾震撼过无数个灵魂。这是政治论述,不是诗。诗如何来表达这种深刻的政治或社会的思想,是当代诗人必须面对的问题。以诗的特征,需要诗意,需要让人产生联想,满足人们的不同的和丰富的审美情趣。所以,诗在表达上自然不会类似于政治论述那样强调逻辑,拨云见日;反而更多的是故意隐匿想法,借物寄情来引发联想,让思维过程产生波折,让思绪产生律动。这大概是诗的立身之本。中国古代诗人在这方面可以说是做到了极致,但作为当代的诗人,自然希望诗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我在这首小诗里,潜藏着一个认知,就是命运更多地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更多的是被运气左右,就像掷硬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