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药神菜马齿苋 [2020/08]
- 饥不择食 鹿和菜果 [2020/09]
- 说亚洲人阴茎小是没有事实的偏见 [2021/10]
- 多强和多久的活动才能抵消一天静坐对身体的害处 [2019/04]
-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定为糖尿病但美国医师学会的控糖目标是7-8% [2019/03]
- 成年移民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吗? [2020/09]
- 日本人比美国人身体活动少吗? [2019/08]
- 美国房子和房产税 [2021/06]
- 机器人会取代医生吗? [2019/07]
-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概况和中国的比较类似 [2020/03]
- 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2019/04]
- 为什么亚裔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率低于白人毕业生 [2019/04]
- 德州兴起和加州减速 [2021/04]
- 多数营养补充剂和延年益寿无关 [2019/07]
- 遗传风险不会影响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9/08]
- 新冠新热点巴西青壮年死亡比例高 [2020/05]
- 东亚人是否对新冠病毒较为易感? [2020/02]
- 1918西班牙大流感及它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2020/03]
- 在去年12 月或9月样本中检出新冠抗体的意义 [2020/12]
- 拉丁裔的新冠表现和健康饽论 [2020/06]
- 如果死的是华人会是什么结局? [2020/06]
- 浅谈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 肥胖可能不增加病亡风险 [2020/04]
- 2020年美国10大死因及它们的一些关系 [2022/02]
- 这次大选民调比2016年的失准 [2020/11]
- 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是华人? [2020/09]
- 神经病和里根总统遇刺 [2020/09]
- 我们应该怒向歧视而不是躲避歧视 [2020/05]
这个节日出外走了一下, 似乎“Eat Less”成了流行的口头语. 人类从数万年诞生那一天起就为如何储存能源以度过食物贫乏的日子例如寒冷的冬天而努力和进化, 不料在短短的几十年间, 美国率先世界进入了一个食物过剩的年代. 从上世记80年代开始, 美国肥胖的人数年年增加, 虽然近年来增加的趋势有所缓慢, 但是现在大约已经有70%的成年人BMI≥25, 超过了正常体重线, 其中36%的成人BMI≥30, 达到了医学上的肥胖. 特别是对40-60岁的中年人, 大约80%的人超重. 可以说, 除去那些因为疾病而消瘦的人, 美国符合正常体重标准的成年人已经成了统计学上按照体重正态分布中的少数群体了.
在肥胖仍然没有成为流行病的几十年以前, 医学界就努力寻找减肥的良药. 但是当年肥胖和疾病的关系尚不明确, 减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型. 在发现的化学减肥药中, 最为有名的是安非他命类(麻黄碱及其衍生物). 虽然这些化学减肥药能够成功地减肥, 然而因它们的副作用弊大于利而被一个个地淘汰. 到目前为止, 仍然没有一个减肥药在长期作用上被证明是利大于弊的. 而随着抗生素的问世,传染病已经不再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 人们逐渐关注肥胖是否会引起心脏病,高血压和II型糖尿病甚至缩短寿命. 在这些问题争论和研究了数10年之后, 美国医学协会在2013年正式把BMI≥30肥胖症定义为疾病. 尽管轻度超重的利弊还在科学争论中, 肥胖对健康有害几乎已经是医学界的共识.
1994年12月, 当美国因为人口逐渐变胖而无药可治忧虑时, 春雷一声震天响, 有一研究小组在《NATURE》上发表了他们发现了瘦素基因. 並公布了人类同源序列和預测的蛋白质序列. 研究表明, 对ob/ob小鼠而言, 瘦素就是可以变瘦的激素. 无论鼠辈们吃什么, 吃多少, 有了瘦素这个神奇的药物. 都可以减少和抑制脂肪组织的增加, 永保苗条秀美的体型. 消息传来, 万众瞩目. 产业资本的大量经费也纷至沓来, 各路英雄大展身手, 似乎成功开发人类减肥药物的日子已经指日可待.
我们在1996年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人类肥胖主要表达为瘦素抵抗而非瘦素缺乏, 略早就有人报道了胖人对自身瘦素并不敏感. 此时正是科学家和大众对瘦素最为期盼的时候, 欢呼的声音盖过了其它杂音. 但是不幸被我们所言中, 人类肥胖对瘦素并不敏感. 瘦素减肥药物最终在临床研究中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 相继失败.
为什么人类肥胖主要表达为瘦素过多而非瘦素缺乏?这主要是人类之所以能够存活发展到现代社会, 已经经历了无数次大自然的考验和洗礼,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那些有着严重基因缺陷的人大多没有存活到生育年龄, 因此没有能够繁殖下足够多的后代走到今天, 瘦素缺陷症确实能够引起严重的肥胖症, 但是发病率极低, 在过去的二十年多年, 世界平均每年仅仅发现1例该类肥胖. 而绝大多数的肥胖症, 都是太多进入了肠道的食物和其他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
近年有些科学家还假设成千上万的肠道益生菌菌群可能是决定身材胖瘦的重要因素. 并提出幼年滥用抗生素消减了有益菌群是美国肥胖巨增的原因之一. 已经有实验显示:改变小鼠的肠道菌群, 能起到调节小鼠体重的效果. 有研究找了一些胖瘦不同的人类双胞胎, 把他们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小鼠体内, 结果移植了胖人菌群的小鼠长胖了, 而移植了瘦人菌群的小鼠没有长胖. 但是这些结果仍然有待人体试验的证实. 在历史上, 动物实验的结果最终能够应用于人类终究是小概率的事情, 但是人类只有不断探究才能找出这些小概率的成果征服人类疾病.
虽然近年FDA批准了两个减肥药物lorcaserin 和Qsymia 上市, 但是lorcaserin减肥胖效率有限, 而Qsymia限于那些达到肥胖症的成年人, 它们的长期应用是否利大于弊仍然有待考验. 在找到一种长期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之前, 目前最为安全简单的减肥方法就是坚持适当的运动和足够的睡眠, 注意饮食搭配和营养均衡, 任何食品过量都是无益的. Let us eat health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