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药神菜马齿苋 [2020/08]
- 饥不择食 鹿和菜果 [2020/09]
- 说亚洲人阴茎小是没有事实的偏见 [2021/10]
- 多强和多久的活动才能抵消一天静坐对身体的害处 [2019/04]
-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定为糖尿病但美国医师学会的控糖目标是7-8% [2019/03]
- 成年移民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吗? [2020/09]
- 日本人比美国人身体活动少吗? [2019/08]
- 美国房子和房产税 [2021/06]
- 机器人会取代医生吗? [2019/07]
-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概况和中国的比较类似 [2020/03]
- 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2019/04]
- 为什么亚裔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率低于白人毕业生 [2019/04]
- 德州兴起和加州减速 [2021/04]
- 多数营养补充剂和延年益寿无关 [2019/07]
- 遗传风险不会影响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9/08]
- 新冠新热点巴西青壮年死亡比例高 [2020/05]
- 东亚人是否对新冠病毒较为易感? [2020/02]
- 1918西班牙大流感及它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2020/03]
- 在去年12 月或9月样本中检出新冠抗体的意义 [2020/12]
- 拉丁裔的新冠表现和健康饽论 [2020/06]
- 如果死的是华人会是什么结局? [2020/06]
- 浅谈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 肥胖可能不增加病亡风险 [2020/04]
- 2020年美国10大死因及它们的一些关系 [2022/02]
- 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是华人? [2020/09]
- 这次大选民调比2016年的失准 [2020/11]
- 神经病和里根总统遇刺 [2020/09]
- 我们应该怒向歧视而不是躲避歧视 [2020/05]
美国住院医生的衰老速度真的比常人快6倍吗?浅谈端粒和衰老
最近多个涉及医学和健康的网站都登载了一则学医催人老的消息。说的是科学家通过靠谱的衰老生物学标记端粒,发现美国住院医生的衰老速度极快。
该研究招募了美国250名第一年的住院医生,同时以84名密西根大学新生作为对照。这些住院医生和大学新生在进入研究时和一年后都提供了唾液作检查之用,结果显示,住院医生端粒的缩短速度是大学新生的6倍。
端粒是细胞生命的计时器, 随着年龄而缩短,一般从5岁开始,年龄越大,缩短的速度越慢。端粒短到一定程度,该细胞生命也就走到了终点。传着传着,就直接说美国住院医生的衰老速度比常人快6倍。那什么是端粒, 它和人类的衰老和寿命有什么关连呢?
20世纪30年代,Muller发现果蝇染色体其末端存在一种特殊序列,该序列与常染色体相较极不稳定,故根据希腊文将其命名为Telomere(端粒)。
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当年是博士后的Blackburn首次克隆出端粒结构。她独立后和她的学生继续奋斗,搞清楚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与它们在细胞中的功能,从而阐明了细胞衰老的进程,并据此获得了2009年的生理学和医学诺贝尔奖。Blackburn再接再励,大力把端粒检测推向临床和大众,但是进展缓慢。
端粒是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 由于DNA复制的机制,每次染色体复制后,染色体的最末端必然无法被复制。因此,真核生物在染色体末端演化出端粒以作为可被重复遗弃的片段,以保护染色体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长度就会缩短一截;一旦端粒消耗殆尽,细胞将会立即启动凋亡机制, 走向衰老和死亡。
那细胞衰老速度比常态快6倍是否就意味着整个人体的衰老速度比常态快6倍呢?非也,生命周期并非细胞周期的简单还原。尽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细胞中的端粒会逐步缩短。 到目前为止,只有极为罕见的短端粒综合征的患者才有明显的快速衰老现象。 但是,即使是这些患者,也只不过衰老速度比常态快2-3倍而己。
短端粒综合征
在大多数细胞类型中,有一套蛋白质监测着端粒长度。如果编码其中一种蛋白质的13种基因中的任何一种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短端粒综合征”,但是短端粒综合征和早衰症是明显不同的。早衰症身体衰老的过程较常人快5倍以上,患者童年期就老态龙钟,一般只能活到7至20岁,大部分死于血管硬化的心血管疾病。
而短端粒综合征的患者在成年后到30岁这段时间头发才变白。儿童期发病的短端粒综合征患者,可表现为骨髓衰竭,免疫缺陷以及皮肤和胃肠道异常。但是大多数短端粒综合征在成人才发病,表现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肺气肿等。无论如何,短端粒综合征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遗传性疾病。
端粒较短和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对于超过99.99%没有短端粒综合征的一般人来说,尽管端粒长度和全因死亡的风险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有一定的负相关,但是这种联系并非十分强大。实际上, 这远远不及细胞寿命和端粒长度的负相关那么强。这也是为什么端粒检查迟迟不能够进入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
目前认为,端粒较短和人体衰亡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它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上。英国老牌医学期刊BMJ曾于2014年发表过一篇对已经发表的24篇论文进行系统检查和荟萃分析的文章,总而言之,多数研究显示端粒长度和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负相关。此外,端粒长度和死于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无关。
该文按照端粒长度把人群分为三组,比起端粒较长组,端粒较短组人群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增加了,其中在前瞻性研究中增加了40%,而在回顾性研究中增加了80%。因为回顾性研究是在发病后才去抽取样品的,容易产生偏见。如果有一定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一般优先采用前瞻性研究的结果。
由此可见,端粒长度对死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不如高密度性胆固醇,吸烟,高血压,高血糖,肥胖,运动过少等,这些危险因素往往会增加风险超过100%,以及它们同时增加死于[中风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端粒较长和患癌风险
研究发现很多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酶能够在DNA末端接上新的端粒片段,因此其端粒不会随着分裂次数增加而缩短。所以, 肿瘤细胞的端粒常常要比正常细胞长些。如果有足够的营养支持, 肿瘤细胞属于长生不死的细胞。
2017年,有学者进行了一个包括42万例病例和109万名对照的回顾性研究,并在研究中使用了孟德尔随机化的分析方法。他们发现每增加一个标准差的端粒长度,神经胶质瘤,卵巢癌,肺腺癌,神经母细胞瘤,膀胱癌等的风险增加了100%或以上,但是冠心病的风险减少了22%。这让人们关注到端粒长度和癌症的正相关。荟萃分析也显示,端粒长度和癌症风险是正相关的。 似乎通过检验端粒过长来分析某些癌症风险会使该方法更容易走进临床。
此外,其它心理压力,肥胖,运动过少,高血糖,炎症和暴露于毒素或辐射也可诱发端粒的缩短。因此,住院医短时间的端粒缩短速度过快并没有那么可怕,医生们可以通过其它的健康生活方式来减少住院医时因为负荷和压力过大对健康状况造成的不良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Kathryn K, et al. Physician Training Stress and Accelerated Cellular Aging. Biological
Psychiatry, May 09, 2019
压力之下,衰老速度快6倍?研究首次比较高压经历前后的DNA损伤. 医学新视点 2019-05-27A-A+
https://www.mayoclinicproceedings.org/article/S0025-6196(18)30407-5/fulltext
Philip C Haycock PC et al. Leucocyte telomere length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14;349:g4227
https://zh.wikipedia.org/zh-cn/%E7%AB%AF%E7%B2%92
Wentzensen IM, Mirabello L, Pfeiffer RM, Savage SA (June 2011). "The association of telomere length and cancer: a meta-analysis".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20 (6): 1238–50
https://blogs.plos.org/dnascience/2018/07/12/telomere-testing-science-or-snake-oil/
Philip C. Haycock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elomere Length and Risk of Cancer and Non-Neoplastic Diseases, JAMA Oncology 2017; 3(5): 636–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