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药神菜马齿苋 [2020/08]
- 饥不择食 鹿和菜果 [2020/09]
- 说亚洲人阴茎小是没有事实的偏见 [2021/10]
- 多强和多久的活动才能抵消一天静坐对身体的害处 [2019/04]
-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定为糖尿病但美国医师学会的控糖目标是7-8% [2019/03]
- 成年移民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吗? [2020/09]
- 日本人比美国人身体活动少吗? [2019/08]
- 美国房子和房产税 [2021/06]
- 机器人会取代医生吗? [2019/07]
-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概况和中国的比较类似 [2020/03]
- 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2019/04]
- 为什么亚裔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率低于白人毕业生 [2019/04]
- 德州兴起和加州减速 [2021/04]
- 多数营养补充剂和延年益寿无关 [2019/07]
- 遗传风险不会影响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9/08]
- 新冠新热点巴西青壮年死亡比例高 [2020/05]
- 东亚人是否对新冠病毒较为易感? [2020/02]
- 1918西班牙大流感及它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2020/03]
- 在去年12 月或9月样本中检出新冠抗体的意义 [2020/12]
- 拉丁裔的新冠表现和健康饽论 [2020/06]
- 如果死的是华人会是什么结局? [2020/06]
- 浅谈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 肥胖可能不增加病亡风险 [2020/04]
- 2020年美国10大死因及它们的一些关系 [2022/02]
- 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是华人? [2020/09]
- 这次大选民调比2016年的失准 [2020/11]
- 神经病和里根总统遇刺 [2020/09]
- 我们应该怒向歧视而不是躲避歧视 [2020/05]
谈谈亚裔和肝癌
按照美国2019年的癌症报告。在美国所有的癌症中,肝癌 死亡的人数只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5%,但是, 肝癌的发生率自1980年以来增加了2倍。尽管亚裔得癌症的几率低于其它种族,然而, 亚裔得肝癌的概率却是美国各个种族中最高的。
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是起源于肝组织内的恶性肿瘤。主要为肝细胞癌。早期肝癌往往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很多肝细胞癌是从长期的无症状的慢性肝炎发展而来的。当肝癌比较小时, 因为肝脏内部缺乏痛感的神经组织, 人一般不会感到疼痛。
但是在肝脏外有一层包膜,膜上附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在中晚期肝癌时, 因为肝癌长大了刺激膜上的神经, 可以感觉到右侧肋骨下方肿胀或疼痛, 甚至肿块. 因为肝脏代谢的改变, 其它症状表现为纳差, 乏力, 体重减轻, 容易瘀伤,黄疸等;部分患者有低热,腹水,腹泻等.
医学上可以通过血液检验及医学影像来初步诊断肝癌,并透过病理组织活检来确诊。但是到了出现临床症状再检查,一般已经不在早期了, 因此美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18%。很多其它组织的恶性肿瘤也可转移到肝脏, 医学上根据它们的起源组织把它们和原发性肝癌分开来.
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有: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酒精性肝硬化,黄曲霉毒素污染,肥胖,和吸烟等等。男性也有些不幸, 得肝癌的风险高于女性.
在非亚裔中,丙肝病毒(HCV)感染和肥胖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肝癌的发生率在近年内明显增加主要与丙肝病毒感染和肥胖有关。而在亚裔,肝细胞癌主要是由乙肝病毒(HBV) 感染引起的。
乙肝病毒感染可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大部分人在急性乙型肝炎时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少数人也会出现持续数周的症状, 例如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极极少数患者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进而会导致死亡。
慢性感染可从急性感染发展而来或从携带者不知不觉进展而来, 大多数感染者可长达几十年没有任何症状, 但是大约20%的慢性感染者最终发展成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对健康威胁最大的是慢性感染。
乙肝病毒在人体内生长繁殖,母婴传播是亚裔最常见的感染的方式, 而母婴传播十分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婴儿和5岁以前获得感染占慢性乙肝的95%. 但是, 胎儿在患病母亲的子宫内被感染的机率只有10%。因此, 可以在分娩时或幼年期进行拦阻。
乙肝病毒在体外至少可以存活7天, 也可通过针刺伤, 纹身, 穿刺和接触受感染的血液和其它体液来传播。但是,在成年阶段获得的感染不容易发展为慢性感染,估计只占慢性乙肝病例不到5%。
1965年, 美国医学科学家Blumberg 发现了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稍后又发现了完整的乙肝病毒, 以及乙肝病毒和经血液传染的肝炎的关系. 经过各路英雄你追我赶, 在上世纪70年代生产出了乙肝疫苗. 其中包括陶其敏牵头的疫苗.
肝癌是台湾所有癌症中死因排第一位的恶性肿瘤。台湾同时有着很高的乙肝发病率。1972年-1986年, 美国医学科学家Beasley在台湾从事肝癌研究,他的团队发现乙肝病毒感染和尔后的肝癌发生有很强的相关性,以及慢性乙肝主要是母婴传播的后果。后来台湾据此于1984年开启了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计划,并于1997年报告说,15岁以下儿童的肝癌发病率显著下降了。
中国大陆在广西隆安县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87至1995年间, 研究人员对该县新生儿进行了乙肝疫苗普种,平均接种率为90%。 1969年到1988年, 该县10-19岁的肝癌死亡率高达5.7/10万,到了乙肝疫苗普种后15年, 1996-2005年该年龄组的肝癌死亡率为0.4/10万。
乙型肝炎和肝癌也曾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大病. 慢性HBV 感染率曾高达10%。1992 年, 中国开始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并于2002 年后实行乙肝疫苗免费供给. 中国1992 ,2006 和 2014 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5 岁以下儿童的感染率大约分别为 9.67% ,0.96%,和 0.32%,下降了大约 90%。
按照CDC的数据, 外国出生的亚裔有着十分高的乙肝发病率. 但是, 美国出生的亚裔的乙肝发病率只比其它种族高一些. 可见接种乙肝疫苗的重要性. 其实,尽管肝癌是白人群体中是发病率增长最快的癌症, 但是在亚裔群体中一直在下降. 只要做好预防工作,可以预料亚裔患上乙型肝炎和肝癌的几率会越来越低。
除了注射乙肝疫苗,其它方法也可以减少得肝癌的风险:
已经患上乙型肝炎的患者,要及时治疗以控制病情,尽量避免其发展为肝硬化, 并要定期作肝脏检查。
要注意预防和治疗丙型肝炎. 实际上, 丙型肝炎是非亚裔患上肝癌的主要原因。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和乙型肝炎差不多. 不幸的是, 成年人感染了HCV也十分容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幸运的是,现在慢性丙型肝炎是可以被治愈的。
目前研究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HBV 或HCV)可增加发展为二型糖尿病的风险; 而糖尿病也可增加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易感性. 糖尿病患者中肝癌的发病率比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预防HBV或HCV感染, 而慢性肝炎患者也要注意控制血糖. 一个荟萃分析表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服用二甲双胍者的肝细胞癌的风险明显降低了。
其它方面例如戒烟少酒,避免食用黄曲霉素的食品,适当的身体活动,避免肥胖和脂肪肝,也可以减少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
最后提醒一句,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文件, 和乙肝病毒感染者共用餐具, 感染的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以及拥抱, 接吻, 咳嗽或打喷嚏, 均不会传播乙肝病毒。
主要参考资料
Blumberg BS, Alter HJ. A "New" Antigen in Leukemia Sera. JAMA. 1965;191(7):541–546.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hepatitis-b
https://www.cdc.gov/hepatitis/statistics/2016surveillance/index.htm#tabs-2-5
Beasley RP, et a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d hepatitis B virus. A prospective study of 22,707 men in Taiwan. Lancet 1981;2(8256):1129–1133
Chang MH, et al. Universal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in Taiwan and the incidenc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ldren. Taiwan Childhood Hepatoma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1997; 336(26): 1855–1859.
庄辉,崔富强:我国乙型肝炎防控进展,挑战及建议http://www.heporg.com/uploads/soft/160428/1-16042Q21232.pdf
Hong YS, et al. Hepatitis B and C virus infection and diabetes mellitus: A cohort study. Sci Rep. 2017:7(1):4606. Published 2017 Jul 4. doi:10.1038/s41598-017-04206-6
Mojtaba M et al. Risk of Cancer in Diabetes: The Effect of Metformin, ISRN Endocrinology, 2013: ID 636927, 9 pages, 2013. https://doi.org/10.1155/2013/636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