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药神菜马齿苋 [2020/08]
- 饥不择食 鹿和菜果 [2020/09]
- 说亚洲人阴茎小是没有事实的偏见 [2021/10]
- 多强和多久的活动才能抵消一天静坐对身体的害处 [2019/04]
-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定为糖尿病但美国医师学会的控糖目标是7-8% [2019/03]
- 成年移民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吗? [2020/09]
- 日本人比美国人身体活动少吗? [2019/08]
- 美国房子和房产税 [2021/06]
- 机器人会取代医生吗? [2019/07]
-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概况和中国的比较类似 [2020/03]
- 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2019/04]
- 为什么亚裔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率低于白人毕业生 [2019/04]
- 德州兴起和加州减速 [2021/04]
- 多数营养补充剂和延年益寿无关 [2019/07]
- 遗传风险不会影响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9/08]
- 新冠新热点巴西青壮年死亡比例高 [2020/05]
- 东亚人是否对新冠病毒较为易感? [2020/02]
- 1918西班牙大流感及它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2020/03]
- 在去年12 月或9月样本中检出新冠抗体的意义 [2020/12]
- 拉丁裔的新冠表现和健康饽论 [2020/06]
- 如果死的是华人会是什么结局? [2020/06]
- 浅谈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 肥胖可能不增加病亡风险 [2020/04]
- 2020年美国10大死因及它们的一些关系 [2022/02]
- 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是华人? [2020/09]
- 这次大选民调比2016年的失准 [2020/11]
- 神经病和里根总统遇刺 [2020/09]
- 我们应该怒向歧视而不是躲避歧视 [2020/05]
在德国发生的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新冠病毒2019-nCoV的传播
(名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 最近报道了10来位德国医生的一封来信,提及可能目前欧洲已知最早的有症状的新冠病毒肺炎是从接触无症状感染者染病的,末尾附有原文出处和翻译公司的出处)
致编辑:
中国武汉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目前正在引起医学界关注,因为该病毒正发生全球传播1。自从2019年12月下旬发现该病毒以来,从中国输入其他国家的病例数量呈上升趋势,而且流行病学状况每日都在变化。本文报道了1例在亚洲以外发生的2019-nCoV感染,此例的病毒传播似乎发生在指示病例的潜伏期。
一名平素健康的33岁德国商人(患者1)在2020年1月24日出现咽喉痛、寒战和肌痛。第2日,患者出现发热,体温为39.1℃(102.4°F),并且咳痰。次日晚上,患者感觉好转,并于1月27日返回工作岗位。
症状出现之前,该患者曾于1月20日和21日在其位于慕尼黑附近的公司与一位中国商业伙伴开会。他的商业伙伴是上海居民,1月19日至22日期间在德国。
这名中国商业伙伴是一名女性,她在德国期间并无感染症状或体征,但在返回中国的航班上开始发病,1月26日的2019-nCoV检测结果呈阳性(图1中的指示病例)(有关导致其住院的症状出现时间的详细信息见补充附录,补充附录可在NEJM.org获取)。
1月27日,她向公司报告了自己的病情。追踪接触者的工作启动,上述德国同事被送到慕尼黑传染病和热带医学部(Divis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ropical Medicine)接受进一步评估。当时该德国患者无发热,健康状况良好。患者自诉之前无疾病,无慢性病,且在症状出现前14日内不曾出国。医师从该患者采集了2份鼻咽拭子和1份痰样本,定量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结果2019-nCoV呈阳性。后续qRT-PCR检测表明,在接下来几日,该患者痰中的病毒载量高达108 copies/mL,现有最新检测结果是1月29日的结果。
1月28日,该公司另外3名员工的2019-nCoV检测结果呈阳性(图1中的患者2~4)。其中只有患者2曾与指示病例接触;另外2例患者仅与患者1有接触。根据卫生机构的要求,所有确诊的2019-nCoV感染患者均被收入慕尼黑一个传染病科接受临床监测和隔离。迄今4例确诊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
此例2019-nCoV感染是在德国诊断,在亚洲以外传播。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感染似乎是在指示病例的潜伏期传播,而指示病例的病情短暂,无特异性3。
鉴于无症状者是2019-nCoV感染的潜在来源这一事实,我们可能需要重新评估当前疫情的传播动力学。在此背景下,我们在恢复期患者(患者1)体内检出的2019-nCoV和痰内较高的病毒载量令人担心患者在康复后会长时间排出2019-nCoV。然而,在该患者中,通过qRT-PCR检出的2019-nCoV的活力仍需通过病毒培养来证实。
虽然有这些担忧,但慕尼黑的全部4例患者均为轻症病例,我们主要是出于公共卫生方面的考虑将其收入院。由于医院的容量有限,特别是考虑到北半球同时出现的流感季高峰,我们需要开展研究来确定是否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和监督在医院外治疗此类患者。
Camilla Rothe, M.D.
Mirjam Schunk, M.D.
Peter Sothmann, M.D.
Gisela Bretzel, M.D.
Guenter Froeschl, M.D.
Claudia Wallrauch, M.D.
Thorbjörn Zimmer, M.D.
Verena Thiel, M.D.
Christian Janke, M.D.
University Hospital LMU Munich, Munich, Germany
rothe@lrz.uni-muenchen.de
Wolfgang Guggemos, M.D.
Michael Seilmaier, M.D.
Klinikum München-Schwabing, Munich, Germany
Christian Drosten, M.D.
Charité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Berlin, Germany
Patrick Vollmar, M.D.
Katrin Zwirglmaier, Ph.D.
Sabine Zange, M.D.
Roman Wölfel, M.D.
Bundeswehr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Munich, Germany
Michael Hoelscher, M.D., Ph.D.
University Hospital LMU Munich, Munich, Germany
Disclosure forms provided by the authors are available with the full text of this letter at NEJM.org.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001468
https://nejmqianyan.cn/article/YXQYc2001468?sg=AbW1NGsHw3NxPd6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