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妙药神菜马齿苋 [2020/08]
- 饥不择食 鹿和菜果 [2020/09]
- 说亚洲人阴茎小是没有事实的偏见 [2021/10]
- 多强和多久的活动才能抵消一天静坐对身体的害处 [2019/04]
- 为什么糖化血红蛋白高于6.5%定为糖尿病但美国医师学会的控糖目标是7-8% [2019/03]
- 成年移民能把英语学到母语水平吗? [2020/09]
- 日本人比美国人身体活动少吗? [2019/08]
- 美国房子和房产税 [2021/06]
- 机器人会取代医生吗? [2019/07]
- 美国新冠病毒感染者概况和中国的比较类似 [2020/03]
- 自杀是因为心理素质太差吗 [2019/04]
- 为什么亚裔大学毕业生的优秀率低于白人毕业生 [2019/04]
- 德州兴起和加州减速 [2021/04]
- 多数营养补充剂和延年益寿无关 [2019/07]
- 遗传风险不会影响生活方式对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2019/08]
- 新冠新热点巴西青壮年死亡比例高 [2020/05]
- 东亚人是否对新冠病毒较为易感? [2020/02]
- 1918西班牙大流感及它与新冠肺炎的异同 [2020/03]
- 在去年12 月或9月样本中检出新冠抗体的意义 [2020/12]
- 拉丁裔的新冠表现和健康饽论 [2020/06]
- 如果死的是华人会是什么结局? [2020/06]
- 浅谈基础疾病和新冠病情 肥胖可能不增加病亡风险 [2020/04]
- 2020年美国10大死因及它们的一些关系 [2022/02]
- 这次大选民调比2016年的失准 [2020/11]
- 为什么受到伤害的是华人? [2020/09]
- 神经病和里根总统遇刺 [2020/09]
- 我们应该怒向歧视而不是躲避歧视 [2020/05]
据报道,近日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把猪的肾脏移植到一名患者的大腿血管上,在体外正常工作了54个小时,解决了患体肾功能不全的问题,却没有引发患者免疫系统的超急性排斥反应。人类在使用异种器官移植的征程中终于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说起器官移植,人类最早做的是把猪肾移植给肾衰患者,这可能是因为肾脏相对简单,但是结果都是快速剧烈的反应和病人很快死亡。后来使用其它异种和其它器官的移植也产生类似的结果。 医生们认识到这是异种器官移植的超急性排斥反应。
于是人类才转而寻求人体器官移植。最早想做的也是肾移植。医生们发现不同个体的器官移植也有排斥反应,只不过发生得慢一些 (又称是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 1954年,Joseph Murray终于完成了首例成功的人类器官移植, 该移植使用的是同卵孪生兄弟的肾脏,因此绕过了排斥反应这个鬼门关。人有两个肾,送一个给兄弟还可完成全部的功能。
不过,同卵孪生毕竟过于罕见,要超越它才有更大的实用价值。后来通过HLA等血型配对,以及研发出患者服用后可以控制或减少急性或慢性排斥反应的药物,才大大增加了人体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但同时也增加了病人被感染的风险。
然而,人体器官的供体十分有限。根据CDC的数据, 大约有2千万美国人患有慢性肾脏疾病, 其中近10万人在等待肾脏移植。但是, 每年只有1.6万人能够幸运得到肾脏移植。所以,医学上一直在研究使用异种器官进行肾移植的可能性。
后来科学家还意识到,动物器官可能带有不同于人类的病毒基因,在器官移植后可能影响人体基因造成疾病,或增加患者感染这些病毒的风险。华人科学家杨璐菡和她读博时的导师,通过把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Cripsr-Cas9技术发扬光大, 在2014年开始了消除猪基因组中潜在致病基因的工作,并取得了完美的成功。
在清除了可能的致病病毒基因后,科学家们再去除猪细胞中名为α-Gal的基因。理论上, 该基因是导致人类免疫系统产生立刻免疫排斥反应的主要基因, 清除它后肾脏组织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将会大大减少。
据悉,该猪肾移植的受体是一名脑死亡的患者,她还患有肾功能不全。其家人同意在她停止其它生命迹象之前进行实验 。这次手术主要的目的是验证是否真能突破超急性排斥反应这第一道防线, 并不是要做真正的移植。
如果这个成功成为常规,这将是异种器官移植的重大进步,当然还有很多未知影响因素。 即使是人体器官移植,患者也要面对很多挑战, 主要是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 现在需要终身服用免疫抑制剂才能减缓。
按照统计, 人体器官移植平均存活最久的也是肾脏, 5年器官存活率接近80%,心,肝及肺脏要低一些。
但是, 服用免疫抑制剂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 增加病毒细菌感染的风险,及增加发生恶性肿瘤的风险等。 例如, 接受移植的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尤其是接种疫苗后的突破性感染,风险要比非移植者高几十倍。
本人30年前在匹兹堡大学做病理移植Fellow时,日常工作主要是参与诊断各种移植后的肝肾心肺针刺活检和常规活检。最为常见的是排斥反应或感染反应;前者要考虑增加免疫抑制剂,后者要考虑减少免疫抑制剂。 其次常见的才是肿瘤等。
当然,如果将来能够通过基因编辑把猪肾中会引起人类急性排斥反应和慢性排斥反应的基因都去掉而又没有大的副作用的话,这样患者术后就不用服用免疫抑制剂了。那动物器官供体似乎也会有了超过人体器官供体的优点。
但是, 预防才是最好的选择。 超过80%的慢性肾脏疾病源于糖尿病或高血压的并发症。如果做好糖尿病和高血压的预防, 或患病后控制好这些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发展到慢性肾脏疾病的机率就会大大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