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你的博客文章发到微信上 [2014/12]
- 影评《走出非洲》 [2015/02]
- 也谈薄熙来审判 [2013/08]
- 我的童年(一) [2012/12]
- 我的童年(二) [2012/12]
- 我的少年 [2012/12]
- 也谈薄熙来下台 [2012/03]
- 论女人和男人 [2013/06]
- 《水浒新传》 第三回 顺天命众神仙重返凡界 前生缘潘金莲巧遇武松 [2014/11]
- 爱与美的关系 [2013/01]
- 一段希腊神话-弗里吉亚 [2013/08]
- 自组织理论 [2013/08]
- 文明的融合与冲突(一) [2014/11]
- 介绍几幅法国油画 [2013/01]
- 《白鹿原》与《围城》 [2016/05]
- 写在《水浒新传》活动之后 [2015/01]
- 孩子教育 [2013/05]
- 爱情如是说 (-) [2013/04]
- 中国现代文明的几点思考 [2013/03]
- 去X城的列车 (原创小小说) [2013/12]
- 对新版贝壳村的看法 [2013/07]
- 中国的文艺复兴 [2013/02]
- 翻译十里荷君的一首诗 [2012/12]
- 爱情如是说(后记) [2013/05]
- 人生如茶,送给心随风舞 [2013/07]
我是谁?这其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的朋友想了解我,我的敌人想了解我,但更想了解我,认识我的,是我自己。
原因很简单,我想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比如我心爱的女友离开了我?是什么原因我在工作中非常的能干却得不到提升?是我性格中哪点让我在生活中没有几个知心的朋友?我到底在别人眼里是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这样?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刻的一句著名的话就是:认识你自己。我们认清别人容易,认清自己却很难。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回答我是谁?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过程。认清自己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这个过程的第一站是首先要建立起自我意识。什么是自我意识呢?
比如你早起洗漱,你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你会想,我老了,我胖了或瘦了。你的大脑在通过眼睛在打量自己。这个打量自己的意识就是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即大脑对自我的外在的,行为的和心理的审视。自我意识要我们人有意识地把我们的身体和我们的思维分离开。用思维来回望我们自己的身体,行为和导致行为的心理。
自我意识不是生来就有的,心理学研究说人大约到6-7岁才开始有“我”这个概念,才开始建立自我意识。我认为只有到了成年人,也许我们才能比较自如地用思维来回望我们的行为,审视我们的行为心理。有些人也许一生中很少这样思考过审视自我,自我意识非常薄弱,这样的人往往会不太顾及和体谅他人的感受,或“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因为站在对方的立场来检讨自己,就是自我意识在回望自己的一种行为。
那么我们为什么很难审视或回望自己呢?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很少有机会打量和审视自己,而且像照镜子这样的审视也很静态。相比之下你会经常有机会在动态下观察你的朋友和周围的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多少人能常跳出来想一想你自己呢?所以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很漫长。
我们都知道TEENAGER是人生的逆反阶段,从13岁到18岁,孩子因为性的成熟导致了他们自我意识觉醒。喜欢照镜子,喜欢穿着打扮,喜欢模仿偶像。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逆反的原因是因为从前他们对父母老师的话是不加思考的接受,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相对独立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开始形成,这个人生观和价值观开始和父母老师的教导产生冲突,逆反心态就成生了。所以我们会看到,越是严厉的家长,孩子的逆反就越严重。而与孩子保持平等对话的家长,很快会度过这个阶段。我觉得家长不要一味抵触孩子的逆反,因为这是自我实现过程的开始。
我在我的世界观中谈到,人生观就是要回答我们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价值观是评价和估价我们生活中的种种选择。这两者相辅相成。一般来说我们人生的目标就是追求我们人生能达到的我们认为的最大价值。那么我们认为的价值在我们的自我意识中是怎样产生的呢?
人的价值观往往由公共的,主流的价值观决定的。公共的,主流的价值观就是大家,周围人或社会大多数人共同形成的价值观。原因是我们的自我意识有一个被检验和确认的过程。这个确认分为他人确认和自我确认。比如我穿了一件衣服,到底好看不好看,我从别人对我的看法中会得到验证。这就是他人确认。我们的价值观就是在这种不断的确认下形成。同时这种价值观又暗示和形成了我们人生的目的。比如说我的文字有很多人喜欢,那么就说明我的文字有价值,久而久之,得到大众的确认就成了我写作的目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常常有从众心理。
但是有趣的是,在我们平时做事和与人相处时,我们总有一种所谓的冥冥之中的感觉也在左右着我们的选择,这种感觉不是来自他人,它是来自我们内心深处最本能的呼唤,这种呼唤常常隐藏在我们意识的角落里不被察觉。也常常被我们忽略,有时甚至刻意掩饰。比如你内心中明明是想多看一眼眼前走过的这位美女的,但你的下意识告诉你,作为一个牧师,我不该这样做。压抑这种本能的心底的声音,久而久之我们麻木得就再也听不到,察觉不到这种声音了。
我认为这种本能是大自然赋予我们去感知它最原始的动力。大自然在我们身上其实建起了各种奇妙的接受器,比如当我们听到美丽忧伤的音乐,我们会流泪。当我们和爱人拥抱时我们内心会充满愉悦。当我们喝酒时会情不自禁等等。我个人觉得我们人生的意义不是要跟从那些公共价值观,相反,我们应该常常审查那些公共价值观是否和我们内心深处最本能的呼唤相符合。我一直认为大众是愚昧的,虽然我也是大众的一员。但真理常常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大多数人是不幸福的。只有在我们怀疑公共价值观的清醒认识下,我们才能发现我们内心根本的需求,活出自我。
记得莎士比亚的一句话:对别人公平,对自己也要公平。我现在的理解是,违背自己内心的呼声是对自己的不公平。很多人常觉得这个世界对自己不公平,其实,是自己对自己不公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善待自己就是跟随自己内心的呼唤。
我觉得公共价值观常常会阻碍我们对大自然的聆听和呼唤,这就是为什么老子让我们要常怀赤子之心。赤子是指刚出生7天内的婴儿,因为他们的皮肤是呈粉红色,所以叫赤子。赤子之心是没有任何自我意识的状态。我们常说,人有时会有一种“忘我”的状态。我觉得“忘我”是一种跟随本能,让心底的声音完全控制自己,身心完全投入到自然怀抱之中的境地。这时,你忘了你的存在。
人只活一次,而且短暂,只有做了你内心中最想做的事,成为了你最想成为的人,才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你同意我的说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