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把你的博客文章发到微信上 [2014/12]
- 影评《走出非洲》 [2015/02]
- 也谈薄熙来审判 [2013/08]
- 我的童年(一) [2012/12]
- 我的童年(二) [2012/12]
- 我的少年 [2012/12]
- 也谈薄熙来下台 [2012/03]
- 论女人和男人 [2013/06]
- 《水浒新传》 第三回 顺天命众神仙重返凡界 前生缘潘金莲巧遇武松 [2014/11]
- 爱与美的关系 [2013/01]
- 一段希腊神话-弗里吉亚 [2013/08]
- 自组织理论 [2013/08]
- 文明的融合与冲突(一) [2014/11]
- 介绍几幅法国油画 [2013/01]
- 《白鹿原》与《围城》 [2016/05]
- 写在《水浒新传》活动之后 [2015/01]
- 孩子教育 [2013/05]
- 爱情如是说 (-) [2013/04]
- 中国现代文明的几点思考 [2013/03]
- 去X城的列车 (原创小小说) [2013/12]
- 对新版贝壳村的看法 [2013/07]
- 中国的文艺复兴 [2013/02]
- 翻译十里荷君的一首诗 [2012/12]
- 爱情如是说(后记) [2013/05]
- 人生如茶,送给心随风舞 [2013/07]
最近三人行和杨澜节目采访冯小刚,谈到要上映的《温故1942〉。这是个完全的苦难片子。谈体会时我注意到冯小刚和刘震云对苦难的理解。说人到了苦难的极点,其实不是撕心裂肺号啕大哭。反而是那种无奈,坚忍产生的沉默。我觉得苦难是大自然与人类开的一个黑色幽默。
苦难是个沉重的话题。佛教有大量的理论来让人理解苦难。基督教也有专门的讨论。但这些都不太能说服我为什么人类要经历苦难,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苦难。 象《盲山》中的被拐卖的大学生女主人公雪梅,如果她就像村里其他女孩子一样认命了,或者像其中一个逃跑被抓回来后被打残废了。这对于我们观看这个电影的人来说感受都会很不一样。如果单纯地批判盲山人的麻木,残忍,这也许是导演的意图之一,我觉得还不全面,因为他们也生活在苦难中。我觉得对雪梅苦难的理解是有阶级性的,比如对我们生活在美国这样环境下的人和盲山的村民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看到雪梅不停地在抗争的那种精神,一边看心里一边在想,雪梅千万别放弃。寄希望她能顺利地逃出去。但从盲山的村民的角度感受就不同了。我们看到导演一次又一次地把她拉回去,雪梅的挣扎好像不难,是个技术问题,但我发现,其实她是跑不掉的,她是陷在了一个由恶劣的人性编织的网里。连警察,他的父亲也救不了她。我觉得这时的苦难就变成了绝望。
有网友说在神看人都是一样,我同意。不过我们只能从人的视角来看这人世间,因为人的经历和醒悟不同,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差别。有时可能到了无法沟通的地步。因为这样的差异,也许你感受到的所谓苦难,在另一人的眼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我觉得对待苦难我们有一个办法就是幽默,刘震云的意思,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记得好像是佛主讲的一个故事:一个人独行,遇到虎,他跑到了悬崖边上,发现的一棵藤,顺藤往下爬,但两个老鼠在咬这个藤,眼看就藤就要断了,他看到悬崖边一颗草莓,他摘下了,咬了一口说,呵,真甜。这就是一种幽默。一种黑色幽默。
我现在觉得,人所以有苦难,一方面是因为大自然并不关心人的苦难,另一方面,苦难对人是一种启示,提醒人们更贴近道。因为人们在幸福中很容易迷失。苦难和悲剧让人思考,思考就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