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三国》

作者:千年等一回  于 2014-2-9 00:13 发表于 最热闹的华人社交网络--贝壳村

通用分类:原创文学|已有55评论



一壶烧酒,几碟小菜,八仙桌摆开,多年兄弟几个,聊起这《三国》。顷刻宽带赤膊,面目狰狞,就为争个《三国》里谁是英雄。回想小时候音机里评书大师单田芳厚重的嗓音一字一句的问话:三国演义里,到底谁是英雄?脑海里是当年曹操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万丈豪情,细细琢磨,还真是的,这《三国》里到底谁算是大英雄呢?

成王败寇,如果以成败论英雄,那么司马懿应该是英雄。三国归晋,司马懿韬光养晦,看准机会,把曹氏家族辛辛苦苦创下的天下顷刻间瓦解。但要说一句,别看《三国演义》里司马懿老是输给诸葛亮,其实历史上诸葛亮很少领兵打仗,像草船借箭,华容道,借东风,空城计等等都是黑天照镜子,没影儿的事。那些都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实际上也不完全是罗贯中编的,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民间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传说。

历史上的司马懿却真的是一线的主帅。曹操慧眼识英雄,生前就知道司马懿非久居人下之人,多次告诫儿子曹丕要他堤防司马懿,但为用人,还是没有除掉这个曹家基业的掘墓人。司马懿也十分清楚曹家对他不放心,因此小心翼翼,卧薪尝胆。曹操死后,司马懿战必亲征,为的是掌握军权。最后三马同槽,曹氏基业果然被司马家族夺走。这时的曹氏家族,没一个人能和司马懿抗衡。司马懿算是英雄。

不过论成败,刘备,刘玄德建立蜀汉政权,而且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拼搏,大器晚成,手下五虎上将,忠心耿耿。桃园三结义留下仁义的美名,就连曹操都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备当然算英雄,不过本人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刘备。甚至都不如喜欢司马懿那样。《三国演义》褒刘抑曹的思想非常明显,这是帝王主流统治思想在做怪。

如果还原历史上的刘备,刘备在陈寿的《三国志》里其实是个枭雄。这是东吴大将陆逊的话。周瑜也说过:“刘备枭雄之姿。”。 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曾经对刘备说过,天时,地利,人和三条路,留给使君的只有人和一条路可走,其实就是装。刘备取荆州,再取西川其实都是先做足了仁慈的样子,就连骂曹操是汉贼,也是感觉是政治秀,曹丕废除汉献帝还没过几个月,刘备就在巴蜀称帝。连兄弟关羽的仇也要等一等。要说汉贼,刘备比曹操甚焉。最重要的是大丈夫应该光明磊落,刘备的仁义总让人觉得假。民间有句谚语: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鲁迅就说过《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刘备是英雄不假,但只是不够可爱。

读三国很多人都喜欢诸葛亮,诸葛亮是中国儒家思想的代表,他身上倾注了历代士大夫被帝王赏识,施展政治才华的希望。刘备是君,诸葛亮是臣,刘备要三顾茅庐,放下架子来请臣子。这让中国酸文人的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不过诸葛亮的确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年纪轻轻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事,三分天下已经了然于心。刘备后来的重大战略决策基本都写在了诸葛亮的出师表上。如果把诸葛亮和刘备比较,我觉得有点像汉初的萧何对刘邦。提到诸葛亮,人们就会用鞠躬尽瘁来形容。想起白帝城托孤,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说:如果阿斗成器,君可辅佐之,如不成器,君可取而代之。诸葛亮听之,汗流通体,手足失措,涕拜于地,叩头流血。读到这里不得不让人感慨,佩服刘备确实是枭雄,他对诸葛亮的了解比任何人都清楚。

当然东吴也是人才济济。孙权,周瑜,鲁肃在我看都可以算是英雄吧。尤其是周瑜都督,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少年得志人,而且人也长得帅,他精于音律,至今还流传着“曲有误,周郎顾”的民谚。《三国志》对他的评价是“长壮有姿貌“, “性度恢廓”。 羽扇纶巾其实是说周瑜而非诸葛亮。

周瑜之死有很多争论,赤壁之战时周瑜34岁,36岁病死于巴丘。《三国演义》里说诸葛亮三气周瑜,其实他是病死于巴丘,英年早逝,留下小乔孤单一人。明人曾有诗曰:“凄凄两冢依城廓,一为周郎一小乔。”。

至于武将如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诸侯如袁绍,袁术,刘表,张绣,张鲁等,他们虽然有很多过人之处,,有些也很可爱,但可能还不能算是英雄。

本人以为三国时代的第一位大英雄,应该是曹操, 曹孟德。我知道这话会引起民愤。比如他杀吕伯奢一家,徐州屠城,夺别人之妻等等。不过我觉得曹操身上体现出一种精神风貌,率性,乐观,大气,勇敢和智慧,这种综合气质是无人能比。我尤其厌恶历史上和后来的艺术上用汉賊来歪曲真实的曹操形象。我觉得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有一个基本历史观。这个历史观是抛开人物个人性格特点,单纯地从这个人物对历史的作用来看。 我所说的历史作用,一个是从帝王的统治的利益角度,一个是从人民大众的利益角度。 毫无疑问,我们应该从人民大众的利益角度来看这个人物所起的作用。这是一个基本的历史观。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战乱不绝,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曹操在他的《蒿里行》写道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董卓入京后,汉室天下已经名存实亡,李傕、郭汜之乱,挟持了汉献帝,那时的皇帝和朝廷中的官员生死都已经没有任何保障。得一粥填饱肚子都已经感激不尽了。曹操得到汉献帝后,起码汉献帝及其一家有了一个安稳的居所。说许田射猎献帝掩泪而啼让我总是觉得有点酸,似乎他就该做皇帝,李郭之乱的屈辱都忘记了。

问题还在于曹操统一北方后,采取了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政策,实行“唯才是举”等开明的政治措施,百姓开始了安居乐业的正常生活,为全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这是评价曹操功业的基本点。曹操对中国文学的贡献也是巨大的,他和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开创了魏晋张扬个性,大气豪放的文风,和竹林七贤等人把魏晋时代的文人精神面貌提到了一个历史的高度。三国里描写曹操的英雄气概例子很多,这里不多举了。这里附上他晚年写的一篇佳作,《让县自明本志令》。也许你会认为这是曹操在演戏,是的,但我觉得他戏演得好。

《让县自明本志令》
我被举为孝廉时,年纪很轻,自以为不是那种隐居深山而有名望的人士,恐怕被天下人看作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想当一个郡的太守,把政治和教化搞好,来建立自己的名誉,让世上的人都清楚地了解我。所以我在济南任国相时,开始革除弊政,公正地选拔、推荐官吏,这就触犯了那些朝廷的权贵。因而被豪强权贵所恨,我恐怕给家族招来灾祸,所以托病还乡了。

  辞官之后,年纪还轻,回头看看与我同年被荐举的人当中,有的年纪已五十多岁了,还没有被人称作年老。自己内心盘算,从现在起,往后再过二十年,等到天下安定太平了,我才跟同岁中那些刚被举为孝廉的人相等罢了。所以返回家乡,整年不出,在谯县东面五十里的地方建了一栋精致的书房,打算在秋夏读书,冬春打猎,只希望得到一点瘠薄的土地,想老于荒野、不被人知,断绝和宾客交往的念头。但是这个愿望没有能实现。 

  后来我被征召做了都尉,又调任典军校尉,心里就又想为国家讨贼立功了。希望得到封侯,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我当时的志向。然而遇上董卓犯上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讨伐。这时我完全可以招集更多的兵马,然而我却常常裁减,不愿扩充;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兵多了意气骄盛,要与强敌抗争,就可能重新引起祸端。所以汴水之战时,我部下只有几千人,后到扬州再去招募,也仍不过三千人,这是因为我本来的志向就很有限。

  后来我担任兖州刺吏,击败了黄巾农民军,收编了三十多万人。再有袁术在九江盗用皇帝称号,部下都向他称臣,改称城门为建号门。衣冠服饰都按照皇帝的制度,两个老婆预先抢着当皇后。计划已定,有人劝说袁术立即登基,向天下人公开宣布。袁术回答说:“曹公尚在,还不能这样做。”此后我出兵讨伐,擒拿了他的四员大将,抓获了大量部属,致使袁术势穷力尽,瓦解崩溃,最后得病而死。待到袁绍占据黄河以北,兵势强盛,我估计自己的力量,实在不能和他匹敌;但想到我这是为国献身,为正义而牺牲,这样也足以留名后世。幸而打败了袁绍,还斩了他的两个儿子。还有刘表自以为是皇室的同族,包藏奸心,忽进忽退,观察形势,占据荆州,我又平息了他,才使天下太平。自己当上了宰相,作为一个臣子已经显贵到极点,已经超过我原来的愿望了。 

  今天我说这些,好象很自大,实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所以才无所隐讳罢了。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势力强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会私下议论,说我有夺取帝位的野心,这种胡乱猜测,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宁。齐桓公、晋文公所以名声被传颂至今日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兵势强大,仍能够尊重周朝天子啊。《论语》说:“周文王虽已取得了三分之二的天下,但仍能尊奉殷王朝,他的道德可说是最崇高的了。”因为他能以强大的诸侯来侍奉弱小的天子啊。从前燕国的乐毅投奔赵国,赵王想与他图谋攻打燕国。乐毅跪伏在地上哭泣,回答说:“我侍奉燕昭王,就象侍奉大王您,我如果获罪,被放逐到别国,直到死了为止,也不会忍心谋害赵国的普通百姓,何况是燕国的后代呢?”秦二世胡亥要杀蒙恬的时候,蒙恬说:“从我的祖父、父亲到我,长期受到秦国的信用,已经三代了。现在我领兵三十多万,按势力足够可以背叛朝庭,但是我自知就是死也要恪守君臣之义,不敢辱没先辈的教诲,而忘记先王的恩德。”我每次阅读有关这两个人的书,没有不感动得悲伤流泪的。从我的祖父、父亲直到我,都是担任皇帝的亲信和重臣,可以说是被信任的,到了曹丕兄弟,已经超过三代了。

  我不仅是对诸位来诉说这些,还常常将这些告诉妻妾,让他们都深知我的心意。我告诉他们说:“待到我死去之后,你们都应当改嫁,希望要传述我的心愿,使人们都知道。”我这些话都是出自肺腑的至要之言。我所以这样勤勤恳恳地叙说这些心腹话,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书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迹,恐怕别人不相信的缘故。但要我就此放弃所统率的军队,把军权交还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这实在是不行的啊。为什么呢?实在是怕放弃了兵权会遭到别人的谋害。这既是为子孙打算,也是考虑到自己垮台,国家将有颠覆的危险。因此不能贪图虚名而使自己遭受实际的祸害。这是不能干的啊。先前,朝庭恩封我的三个儿子为侯,我坚决推辞不接受,现在我改变主意打算接受它。这不是想再以此为荣,而是想以他们作为外援,从确保朝廷和自己的绝对安全着想。

  每当我读到介子推逃避晋文公的封爵,申包胥逃避楚昭王的赏赐,没有不是放下书本而感叹,以此用来反省自己的。我仰仗着国家的威望,代表天子出征,以弱胜强,以小胜大。想要办到的事,做起来无不如意,心里有所考虑的事,实行时无不成功。就这样扫平了天下,没有辜负君主的使命。这可说是上天在扶助汉家皇室,不是人力所能企及的啊。然而我的封地占有四个县,享受三万户的赋税,我有什么功德配得上它呢!现在天下还未安定,我不能让位。至于封地,可以辞退一些。现在我把阳夏、柘、苦三县的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只享受武平县的一万户。姑且以此来平息诽谤和议论,稍稍减少别人对我的指责吧! 


高兴

感动

同情

搞笑

难过

拍砖
4

支持
13

鲜花

刚表态过的朋友 (1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5 个评论)

3 回复 蒔花闲人 2014-2-9 00:24
好文!人生,政治,都是一个个很好的舞台,可显英雄本色。
11 回复 tsueict 2014-2-9 00:38
Pertinent!
His《让县自明本志令》, in vernacular Chinese?
2 回复 总裁判 2014-2-9 00:43
一壶浊酒喜相逢,说不完的三国。
2 回复 徐福男儿 2014-2-9 00:54
村里侃三国,千年兄是英雄!
4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1:46
蒔花闲人: 好文!人生,政治,都是一个个很好的舞台,可显英雄本色。
谢谢蒔花闲人,人生是个大舞台。
3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1:47
tsueict: Pertinent!
His《让县自明本志令》, in vernacular Chinese?
原文是文言文,这个是翻译过的。
2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1:48
总裁判: 一壶浊酒喜相逢,说不完的三国。
聊三国最有意思。
2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1:51
徐福男儿: 村里侃三国,千年兄是英雄!
徐福兄过奖了,不过哪天写写这贝壳演义倒是有趣。
7 回复 xqw63 2014-2-9 02:15
千年兄古文功底了得
3 回复 总裁判 2014-2-9 02:17
千年等一回: 聊三国最有意思。
一上来就是讲到帝崩之前,海水倒灌,洛阳地震,雌鸡化雄。
1976毛家帮粉碎,我们聊三国,就讲75年中国现代史上的特大洪水,76年的唐山地震,江青参政弄权。聊三国好开心啊。
3 回复 秋天的记忆 2014-2-9 02:49
谢谢好介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让我们看到了曹操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9 回复 秋收冬藏 2014-2-9 02:55
千年的妙文,为曹操正名。“至觴酌流行,丝竹并奏,以古豪杰下酒,面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际,忽叹生不逢时也~”ZT。那是男子汉羽扇纶巾跃马横刀建功立业的时代,也是老弱妇孺最倒霉悲催任人宰割的时代。
我啃不动史,只能看演义。看你贴的图就知道刘玄德不是好东西,仨人打呂布一个,没品。其实吕布笨得很有趣,“缚太急,乞缓之”,哈哈;还有阿斗,可爱得不得了,是三国里我最喜欢的人,尽管他与英雄不沾边。
2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3:02
xqw63: 千年兄古文功底了得
我学古文的时候考试老是不及格。
2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3:03
总裁判: 一上来就是讲到帝崩之前,海水倒灌,洛阳地震,雌鸡化雄。
1976毛家帮粉碎,我们聊三国,就讲75年中国现代史上的特大洪水,76年的唐山地震,江青参政弄权。聊三
想听听总裁判聊聊这帝崩之前。
1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3:04
秋天的记忆: 谢谢好介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一文中让我们看到了曹操不为人知的那一面。
这倒是曹操留下的为数不多的作品。读起来很有意思。
3 回复 千年等一回 2014-2-9 03:14
秋收冬藏: 千年的妙文,为曹操正名。“至觴酌流行,丝竹并奏,以古豪杰下酒,面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际,忽叹生不逢时也~”ZT。那是男子汉羽扇纶巾跃马横刀建功立业的
有人说扶不起的阿斗是赵云那一摔给摔脑残了,也有人说阿斗其实是大智慧。吕布其实是很愚蠢,匹夫有勇无谋,认一个父亲杀一个父亲,多亏刘备提醒曹操,否则曹操就动心要留下吕布了,不过吕布戏貂蝉倒是好看,不过一想这浪漫背后王允的阴谋,貂蝉的多情也像罂粟花一样可怖了。不考虑人的苦难,男人倒是向往那个轰轰烈烈的时代。
2 回复 奔腾之海 2014-2-9 03:44
更深一些了解“三国”我想还是应该看看《三国志》。
2 回复 懒懒猫 2014-2-9 06:24
奇怪,上学时候痛恨背历史,更怕考试,现在倒喜欢看这类文章了。
2 回复 fanlaifuqu 2014-2-9 07:10
老了,不读三国!
2 回复 來美六十年 2014-2-9 07:16
奔腾之海: 更深一些了解“三国”我想还是应该看看《三国志》。
同感
123下一页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关于本站 | 隐私政策 | 免责条款 | 版权声明 | 联络我们 | 刊登广告 | 转手机版 | APP下载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华人中文门户:倍可亲 (http://www.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统基于 Discuz! X3.1 商业版 优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更新:GMT+8, 2024-4-6 07:36

倍可亲服务器位于美国圣何塞、西雅图和达拉斯顶级数据中心,为更好服务全球网友特统一使用京港台时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