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介石缘何识人也走眼 [2010/04]
- 朝鲜为何又穷又硬? [2010/03]
- 左宗棠的治身格言与大国外交 [2010/03]
- 蒋介石的七大贡献(转) [2010/04]
- 曾国藩遗书(字字千金,不可不读) [2010/04]
- 谁敢冒“抵制世博会”的天下之大不韪? [2010/04]
- 哪里有盗版的房子卖? [2010/03]
- 谷歌,谷歌,别拿自己当布谷鸟了 [2010/03]
- 论女人的自恋与男人的自大 [2010/04]
- “短裙”越来越短代表着社会进步吗? [2010/03]
- 又是油菜花开时 [2010/04]
- 为什么说“打狗还要看主人”? [2010/03]
- 朱军委员掏了一身粪是谁的杯具? [2010/03]
- 爱国论“心迹”不论“国籍” [2010/04]
- 农民工的尊严从哪里来 [2010/03]
- 嫂子绊了个趔趄,能不能扶? [2010/04]
- 美国是世界上最阴险的国家 [2010/02]
- 政府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 [2010/03]
周洋说过一句话,然后因为于再清对她的这句话说了一句话,于是这两句话连带着这两个人都成了公众的焦点。围绕着他们的是是非非,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实,在笔者看来,两人都没有说错话。
先看于再清说了什么——运动员得奖感言“说孝敬父母感谢父母都对,心里面也要有国家,要把国家放在前面,别光说父母就完了,这个要把它提出来。”他表示,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德育。
于再清这句话:第一,没有对周洋感谢父母表示否定,当然,我们的于长官还不至于犯这种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错误;第二,他强调的是要“先国后家”。这以中国传统的“国大于家”的家国观、“先公后私”的民族文化观之,更值得肯定。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因为有这种家国情怀,中华民族才得以屹立世界五千年而不倒。咱们不能因为进入21世纪或者与国际接轨了,就将血脉里流淌的东西全部斩断了吧?第三,中国现行体育体制采取的是“举国体制”,即是说一个优秀运动员的养成确实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运动员出成绩,不仅需要其个人的努力和拼搏,与国家提供的平台和保障也是分不开的。运动员感谢国家,其实是对全国人民或曰全体纳税人的贡献、关心和期待表示感谢,同时也体现了运动员自身的修养、风度和思想水平。
于再清不仅话没说错,反过来,他这种见微知著,从运动员的感谢辞中感知到运动员德育的缺乏,并提出对运动员加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应该得到我们的肯定和表扬的。现在中国体育界所充斥的这“门”那“幕”,不正是我国运动员道德教育严重缺位的表现吗?我们有理由认为,于再清说这句话,可能不是就事论事,要批评周洋,而是作为一名主管官员对体育界道德失范现象深恶痛绝之后并思考良久之后的有感而发。
再看周洋说了什么——“获得这枚金牌以后,可能会改变很多,以后会更有信心,也会让我爸妈生活得更好。”
周洋说这句话也无不妥:第一,周洋对父母深厚的感情、拳拳的孝心以及强烈的家庭责任感溢于言表,读来令人动容。古人云,治身莫先于孝,因此历朝历代都以“孝”作为“治天下”的法宝。像周洋这样充满爱心、懂得感恩、富有责任感的“孝女”,其爱国也是顺理成章的。再说,“国家”始终是个抽象概念,其究竟还是由一个个家庭细胞组成的,谁说爱家就不是爱国?第二,周洋的父母都是残疾人,谋生十分不易,把她拉扯大更是含辛茹苦,因此在取得成绩的时候,周洋第一个想到自己的父母亦是人之常情,这更显出她的善良率直、纯真未泯。第三,行动胜过任何言语。周洋不畏艰难,勇于挑战,用自己的拼搏和汗水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这本身就是献给祖国母亲的大礼,就是最朴实无华而又掷地有声的感谢辞!相比于这份光辉的成绩,言语倒显得苍白了。我想,这恐怕也是公众几乎一面倒的对周洋表示支持的潜在心理因素,尽管很多人肯定不愿意承认这点。
综上,于周二人都没有错。那“错”从何来?错从观众的立场来,错从观察的角度来。打个简单的比方,从地面上看,立交桥跟桥底的道路是各行其道两不相干的,可从空中俯瞰,却是纵横交错着的。
如果有人觉得本文是在“和稀泥”,硬是要揪一个“错”出来的话,那笔者认为,躲在幕后的小鬼应该是运动员的社会保障制度。据报道,周洋身为国家级运动员,每月的工资才500元,这点毛毛雨如何贴补家用?他的爸妈身有残疾,却没有得力的社会救济,仍要靠自己艰难谋生。试想,周洋的家人要是衣食无忧,不需要为她的成长付出那么大的努力和艰辛,周洋可以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她所热爱的运动事业,而不需要背负养家糊口的重担子,那么,她冲口而出的,可能就是:“感谢我们的国家,给我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环境,让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运动中来,所以才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不就是我们所希望的标准答案,也足以为其他青年运动员的表率了么?
——我们期待这种皆大欢喜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