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教你一招(转载) [2010/04]
- 啤酒瓶子建的寺庙(来自网络) [2010/09]
- 宽容是一种修养(转载) [2010/06]
- google 的其他功能 [2010/02]
- 胆商决定一切--为什么优秀的人很少成老板?(转载) [2010/04]
- Harvard的幸福課 [2010/03]
- 人生三態 (图片来自网络) [2010/07]
- 蟹爪兰的修剪和施肥 [2010/03]
- 素食菜谱 -- 凤梨桃仁 [2010/02]
- 五红茶 [2010/03]
- 素食菜谱 -- 四宝如意汤 [2010/03]
- 素食菜谱 -- 香芋排骨煲 [2010/03]
- 你为什么是穷人--披着狼皮的羊(转载) [2010/04]
- 生命的感动(转载) [2010/05]
- 请记住这十个字 (转载) [2010/06]
- 一个发人深省的婚姻故事 [zt] [2010/03]
- 最简单最实用:简单解除网页禁止使用右键菜单功能 (转载) [2010/04]
- 2010 年,度假去哪里? [2010/02]
- 三手烟 [2010/02]
- 晚上五个“不” [2010/02]
- 素食菜谱 -- 野山椒蒸冬瓜 [2010/03]
- 素食菜谱 -- 玉米生菜粥 [2010/03]
- 清晨四个好习惯 [2010/02]
- 下次吧 ( 转载 ) [2010/04]
- 抗癌名医吴永志的10大健康观 zt [2010/02]
问:汝言见性。若真见性,即是圣人,应现神通变化,与人有殊。何故今时,修心之辈,无有一人,发现神通变化耶?
答:汝不得轻发狂言,不分邪正,是为迷倒之人。【今时学道之人,口谈真理,心生退屈,返堕无分之失者,皆汝所疑。】学道而不知先后,说理而不分本末者,是名邪见,不名修学。非唯自误,兼亦误他,其可不慎欤!
【夫入道多门,以要言之,不出顿悟、渐修两门耳。虽曰顿悟渐修,是最上根机得入也。若推过去,已是多生依悟而修,渐熏而来。至于今生,闻即发悟,一时顿毕。以实而论,是亦先悟后修之机也。则而此顿、渐两门,是千圣轨辙也。则从上诸圣,莫不先悟后修,因修乃证。
所言神通变化,依悟而修,渐熏所现,非谓悟时即发现也。】如经云:理即顿悟,乘吾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故圭峰深明先悟后修之义,曰:识冰池而全水,借阳气以镕消,悟凡夫而即佛,资法力以熏修。冰消则水流润,方呈溉涤之功。妄尽则心虚通,应现通光之用。
是知事上神通变化,非一日之能成,乃渐熏而发现也。况事上神通,于达人分上,】犹为妖怪之事,【亦是圣末边事,虽或现之,不可要用。
今时迷痴辈,妄谓一念悟时,即随现无量妙用神通变化。若作是解,所谓不知先后,亦不分本末也。】既不知先后本末,欲求佛道,如将方木逗圆孔也,岂非大错。
既不知方便,故作悬崖之想,【自生退屈,断佛种性者,】不为不多矣。【既自未明,亦未信他。既有解悟处,见无神通者,乃生轻慢,】欺贤诳圣,良可悲哉!
问:汝言顿悟、渐修两门,千圣轨辙也。悟既顿悟,何假渐修?修若渐修,何言顿悟?顿、渐二义,更为宣说,令绝余疑。
答:【顿悟者,凡夫迷时,四大为身,妄想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灵知是真佛也。心外觅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识指尔入路,一念回光,见自本性。而此性地,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即与诸佛,分毫不殊,故云顿悟也。
渐修者,顿悟本性,与佛无殊;无始习气,难卒顿除。故依悟而修,渐熏功成,】长养圣胎,久久成圣,故云渐修也。比如孩子初生之日,诸根具足,与他无异,然其力未充,颇经岁月,方始成人。
答:汝不得轻发狂言,不分邪正,是为迷倒之人。【今时学道之人,口谈真理,心生退屈,返堕无分之失者,皆汝所疑。】学道而不知先后,说理而不分本末者,是名邪见,不名修学。非唯自误,兼亦误他,其可不慎欤!
【夫入道多门,以要言之,不出顿悟、渐修两门耳。虽曰顿悟渐修,是最上根机得入也。若推过去,已是多生依悟而修,渐熏而来。至于今生,闻即发悟,一时顿毕。以实而论,是亦先悟后修之机也。则而此顿、渐两门,是千圣轨辙也。则从上诸圣,莫不先悟后修,因修乃证。
所言神通变化,依悟而修,渐熏所现,非谓悟时即发现也。】如经云:理即顿悟,乘吾并消。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故圭峰深明先悟后修之义,曰:识冰池而全水,借阳气以镕消,悟凡夫而即佛,资法力以熏修。冰消则水流润,方呈溉涤之功。妄尽则心虚通,应现通光之用。
是知事上神通变化,非一日之能成,乃渐熏而发现也。况事上神通,于达人分上,】犹为妖怪之事,【亦是圣末边事,虽或现之,不可要用。
今时迷痴辈,妄谓一念悟时,即随现无量妙用神通变化。若作是解,所谓不知先后,亦不分本末也。】既不知先后本末,欲求佛道,如将方木逗圆孔也,岂非大错。
既不知方便,故作悬崖之想,【自生退屈,断佛种性者,】不为不多矣。【既自未明,亦未信他。既有解悟处,见无神通者,乃生轻慢,】欺贤诳圣,良可悲哉!
问:汝言顿悟、渐修两门,千圣轨辙也。悟既顿悟,何假渐修?修若渐修,何言顿悟?顿、渐二义,更为宣说,令绝余疑。
答:【顿悟者,凡夫迷时,四大为身,妄想为心。不知自性是真法身。不知自己灵知是真佛也。心外觅佛,波波浪走。忽被善知识指尔入路,一念回光,见自本性。而此性地,元无烦恼,无漏智性,本自具足,即与诸佛,分毫不殊,故云顿悟也。
渐修者,顿悟本性,与佛无殊;无始习气,难卒顿除。故依悟而修,渐熏功成,】长养圣胎,久久成圣,故云渐修也。比如孩子初生之日,诸根具足,与他无异,然其力未充,颇经岁月,方始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