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真正“受过良好教育”的人? [2010/02]
- 礼——人与人之间最优美的距离 [2010/02]
- 只看对方的优点 [2010/02]
- 你的孩子能不能遇到贵人? [2010/02]
- 让孩子做家事的四个好处 [2010/02]
摘自《德鲁克:德鲁克看中国与日本》
可以预测的、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变化是学校和学习出现了一个新的焦点:对已经接受过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就是因为知识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资源,所以继续教育显得很重要了。从定义上看,每隔几年知识就自我报废一批,然后从事相关知识工作的人们就必须回到学校去重新锻造一回。他们可能是店铺管理者和零售业买家,就像要去您的营销大学进修那样;或者是医师、工程师,但是每隔几年他们就要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否则,他们就有被淘汰的危险。这些方面将会对综合性大学和中学造成影响。这将迫使我们接受如下事实:在知识社会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随着毕业就结束的,实际上这刚刚开始。
您问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什么样子”直接跟学习的含义、教育的含义和体系的本质相连接。
恐怕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将是下一个世纪我们要面临的挑战。总而言之,我非常希望我们能与传统和过去保持一种联系,因为过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个定义中有着特殊的内在含义。在日本这个概念是江户时代的日本文人给出的,西方世界对这个名词的定义则是欧洲17世纪伟大的教育家给出的。这些定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你我所接受教育的基础。我不认为这些概念现在还可用,因为这些概念事先假定对一个人来说学习是有限度的。它们预设了受教育的人必须是年轻的时候去学习,工作以后就不用再学习了。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接受明治时代的一个伟大人物曾经努力建立起来的一个概念。那就是福泽谕吉,确实是19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他坚信并到处宣传说: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应该是能够并急于接受继续教育的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似乎要以专家身份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至少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专家,继续学习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个专家是知识渊博的人,但他不会自动成为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够把专业知识的一个领域跟全部知识和人类经验联系起来。如果我可以大胆一点去说的话,这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做到的事情。您知道,我给非常成功和相当高水平的执行官们讲过课,尤其是在40~45岁的男男女女,他们来自各种企业、各个政府部门和各种非营利组织,他们的成功足以让他们站在执行官的位置上,而且一般都是在大型的组织机构里。他们知道得很多,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那么多。例如,他们不能把所知道的关于经济学的东西跟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他们不能把所知道的有关自己工作的东西跟其他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结合、去联系。我的日本学生跟美国学生和欧洲学生都这样。这些执行官一般都是才华出众的人,他们被他们的老板送到我们的执行官管理课程进修班,因为他们是前途无量的执行官。作为普遍资质,他们都有优秀的教育背景、10年到15年的成功实战经验,但是他们发现很难把自己的经验跟班级上其他同学所陈述的经验联系起来。他们发现自己很难把已经学过的东西,例如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到管理员工的具体实践中去。
这些人知道很多东西,但是在“他们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和自我发展中,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方面来看,他们还不算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得承认,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下一代受过教育的领导者来说。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只会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其他类型的人才就没有了。我们面前的挑战就是再次把知识当作人力开发的工具。这个挑战还在于我们不仅仅要把知识当作一种工具,还要重振教育,把它变成通往智慧的金光大道。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学生们努力工作,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这是我为什么岁数这么大了还在教学的原因之一。虽然我算个成功人士——对此我还是有点怀疑,我都不知道怎样把这个目标教给别人,更不要说把它转化成一个体系、一个课程序列或一个能组织起来的教育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做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的含义。这也是“文科学科”的含义。此外,这就是跟知识、能力相区别的教育所具有的一贯的含义,也是将来的教育所具有的含义。
可以预测的、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变化是学校和学习出现了一个新的焦点:对已经接受过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就是因为知识正在成为现代社会的核心资源,所以继续教育显得很重要了。从定义上看,每隔几年知识就自我报废一批,然后从事相关知识工作的人们就必须回到学校去重新锻造一回。他们可能是店铺管理者和零售业买家,就像要去您的营销大学进修那样;或者是医师、工程师,但是每隔几年他们就要更新自己现有的知识。否则,他们就有被淘汰的危险。这些方面将会对综合性大学和中学造成影响。这将迫使我们接受如下事实:在知识社会里,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不是随着毕业就结束的,实际上这刚刚开始。
您问到“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该什么样子”直接跟学习的含义、教育的含义和体系的本质相连接。
恐怕我回答不了这个问题。这将是下一个世纪我们要面临的挑战。总而言之,我非常希望我们能与传统和过去保持一种联系,因为过去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这个定义中有着特殊的内在含义。在日本这个概念是江户时代的日本文人给出的,西方世界对这个名词的定义则是欧洲17世纪伟大的教育家给出的。这些定义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你我所接受教育的基础。我不认为这些概念现在还可用,因为这些概念事先假定对一个人来说学习是有限度的。它们预设了受教育的人必须是年轻的时候去学习,工作以后就不用再学习了。我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接受明治时代的一个伟大人物曾经努力建立起来的一个概念。那就是福泽谕吉,确实是19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他坚信并到处宣传说: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应该是能够并急于接受继续教育的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似乎要以专家身份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或至少在早期的职业生涯中成为专家,继续学习就变得尤其重要。
一个专家是知识渊博的人,但他不会自动成为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够把专业知识的一个领域跟全部知识和人类经验联系起来。如果我可以大胆一点去说的话,这就是现在的年轻人不能做到的事情。您知道,我给非常成功和相当高水平的执行官们讲过课,尤其是在40~45岁的男男女女,他们来自各种企业、各个政府部门和各种非营利组织,他们的成功足以让他们站在执行官的位置上,而且一般都是在大型的组织机构里。他们知道得很多,但他们不知道自己知道那么多。例如,他们不能把所知道的关于经济学的东西跟实际工作联系起来,他们不能把所知道的有关自己工作的东西跟其他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结合、去联系。我的日本学生跟美国学生和欧洲学生都这样。这些执行官一般都是才华出众的人,他们被他们的老板送到我们的执行官管理课程进修班,因为他们是前途无量的执行官。作为普遍资质,他们都有优秀的教育背景、10年到15年的成功实战经验,但是他们发现很难把自己的经验跟班级上其他同学所陈述的经验联系起来。他们发现自己很难把已经学过的东西,例如关于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运用到管理员工的具体实践中去。
这些人知道很多东西,但是在“他们能把这些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工作和自我发展中,并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方面来看,他们还不算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我得承认,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尤其是对于下一代受过教育的领导者来说。不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将只会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但是其他类型的人才就没有了。我们面前的挑战就是再次把知识当作人力开发的工具。这个挑战还在于我们不仅仅要把知识当作一种工具,还要重振教育,把它变成通往智慧的金光大道。我在课堂上跟我的学生们努力工作,朝着这个目标前进。这是我为什么岁数这么大了还在教学的原因之一。虽然我算个成功人士——对此我还是有点怀疑,我都不知道怎样把这个目标教给别人,更不要说把它转化成一个体系、一个课程序列或一个能组织起来的教育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做一个受到良好教育的人”的含义。这也是“文科学科”的含义。此外,这就是跟知识、能力相区别的教育所具有的一贯的含义,也是将来的教育所具有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