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畜牲!杀孩子还有理了! [2010/05]
- 小人得志--评韩寒 [2010/05]
- 最新研究:男女谁更好色? [2010/05]
- 盆儿敬祝杨振宁教授万寿无疆 [2010/03]
- 中国贵族和美国奴才 [2010/04]
- 答笑脸书生网友 [2010/03]
- 中国的第5项发明:狗屎(附婉儿等著的震惊世界的科学论文!) [2010/04]
- 我看上杨政宁了,怎么啦? [2010/03]
- 文科贵族和理工科奴才--63“奴才论”补阙 [2010/04]
- 把屁股擦干净(不黄色,老少咸宜) [2010/04]
- 韩粉哭了 [2012/02]
- 答降紫湮的“郑重声明” [2010/03]
- 给雪的烟花留言:关于“王八蛋” [2010/03]
- 惊鸿一瞥 [2010/04]
- 陈光成:哭的日子在后头 [2012/05]
- 也来凑个热闹,谈点政治--这回不搞笑 [2010/03]
- 乐子是谁的马甲? [2010/03]
- 酸黑沟传奇(2):平安无事下,谁上? [2010/03]
63的中国教育奴才论,不是无的放矢。他的这一箭不能说是完全射飞了,但依笔者愚见,也没有正中靶心。本文试着给63的奴才论作个补充。
63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发议论,有人批评说这是以偏概全。我要为63辩护:下个一般判断,再以经验事例举证,这也是正当合法的方法论。这是英美思路。批63的网友可能喜欢欧州大陆的思路,看不起一点一滴的经验。
本文依样画葫芦,照着63的方法, 举笔者的几个朋友为例证,引进个新的论断。这个论断是:中国学文科的贵族多,学理工科的奴才多。
先说一个历史事实:五四发源于北大,不是清华。清华是庚子赔款的产物,是老美同意减免其所得的庚子赔款的交换条件。[各位可知道什么是庚子赔款?什么是清政府与西方十一国鉴定的《辛丑条约》?各位可知道“4.5亿两纹银”是多少钱?] 清华大学的第一个官方名称是“留美预备学堂”。清华从一开始就有,并且代表着,培养洋奴的传统。今天在美国的PhD中清华学生最多,正是这一光荣传统的光辉写照。
在政治挂帅搞革命的年代,北大总是当大哥哥,班长;清华只能屈居小弟弟,副班长的位子。提起“两校”,30岁以上的中国人脱口而出:北大清华。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对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随着胡主席的加冕,清华跑到了北大的前面,甚至在李肇星这样的北大著名校友口中,清华也成了“比北大好”的中国第一高校。可是,各位可知,仍然注重大学人文传统的西方学人,根本不吃这一套?北大的世界排名远高于清华。特别在欧洲,霸占着大学人文传统,对资本主义暴发户依然耿耿于怀的中世纪贵族后裔,对注重功用,培养技术官僚的大学和学科,嗤之以鼻,依然怀有深深的偏见。
文科注重人的培养,理工科注重工具的培养(商科,依中国一著名科学家的高见,更是等而下之的小学,不该入大学的门第)。 读文科的有个性,读理工科的有奴性。当然,这个观点偏激,不是100%的准确--嗨,跟您说了吧,只有51%准确。您不信?伟大领袖毛主席信。他老人家早就高瞻远瞩地指出:“大学还是要办滴--我说的是理工科大学”。毛主席英明啊,洞察一切,看得可清楚了,谁会造反,谁会坏了他的事。
现在来说说笔者的朋友的故事。四个人,三个北大西语系毕业,其中一个还是朱光潜的研究生,聪明绝顶;第四个毕业于清华电机系。他们差不多同时来美国留学,如今只剩下了一个,在美国扎了根。哪一个?这不废话么?当然是清华电机系的那位。其实,如果你是他们的朋友,你也会看得跟我一样清楚:这些人,主要是性格不同。笔者相信下述理论:人的性格不同在先,性格不同而有“专业”选择的不同,然后又有人生选择的不同。北大西语系的三个,一直是革命派,在国内不当奴才,出了国也一样。其中一个,来美之初,与那清华电机系的,曾在同一中餐馆打工。那家中餐馆的老板,台湾人,恶劣的那种,动不动就象野兽一般咆哮。那个北大西语系的,干了半天不到就走人了。原因?他抓过一个他正在洗的打蛋用的碗,就象扔飞蝶一样,朝那台湾老板的脸上飞过去了!那清华电机系的,干得好好的,一直到开学,赚了不少庚子赔款运到美国来的银子。
北大西语系的三位,虽然一口英文说得比许多美国人都好,早就“混不下去”,灰溜溜地滚回国去了。那个清华电机系的,英文磕磕巴巴--除了他自己,谁都只能猜他个意思,美滋滋地在美国呆着,最近又换了家公司,工资涨不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