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做南京盐水鸭? [2010/05]
- 如何治疗犬心丝虫病(Heart Worm) [2011/01]
- 自做牛肉干 [2010/08]
- 调包 [2010/10]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七 车祸与法庭(二)) [2010/04]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一 你好,休斯敦) [2010/03]
- 妈妈的盐水鸭吃够了 [2010/05]
- 她今年没上成清华 [2010/09]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十一 米洛和他的母亲) [2010/04]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四 小家团聚(一)) [2010/03]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六 车祸与法庭(一)) [2010/04]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九 TEEN-AGER) [2010/04]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二十 赤子的心扉) [2010/05]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五 小家团聚(二)) [2010/03]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二 难忘的第一个学期 (一)) [2010/03]
- 他退休了 [2010/08]
- 笑一笑,十年少 - 交通标志的故事 [2010/04]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三 难忘的第一个学期 (二)) [2010/03]
- 吃月饼 [2010/09]
- 你好,休斯敦 - 一个中国家庭在美国 (节选十五 青春无悔) [2010/04]
有一次特别有意思,我和先生在弟弟的音乐工作室听他播放存放在计算机里的音乐。声音一出来,我们就好像被包在一个周围充满浑厚音乐气分子的高级音乐厅里,这种效果跟在我们家听到的完全两码事。弟弟解释说:就是因为音响。音响的质量、喇叭之间放置的位置以及根据音乐本身的需要所进行的调节都有讲究。他说他是搞音乐的,可以容忍画面的模糊,但是却一点儿容不得音响效果的失真。所以,弟弟音乐室里的音响都是从位于休斯敦高档商品区的威斯坦马大街上的音乐专卖店里购置的。那个地方弟弟带我去过一次,那儿的销售员都是音乐专业毕业并受过专门训练的音乐通。那次我和我的先生从弟弟家出来,恨不得马上就光顾音乐专卖店,将家中的音响都统统换代,否则觉得特对不起自己的两只耳朵和糟蹋了音乐创作和制作者们的才华。
弟弟和音乐、音乐和弟弟,在我的心里,我会不自不觉就将他们拴在一起。所以,我头脑中关于弟弟的故事几乎都是他和音乐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弟弟来美国以后上的第一堂作曲课上。
音乐学院作曲专业研究生的作曲课是学生与导师面对面的小课,每周一次。弟弟选择的纳尔逊教授是以研究现代作曲理论闻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
这天,弟弟带着一种既紧张兴奋、又外加一点儿自信的心情拿着自己的作品去上课。这是他在美国创作的第一首乐曲,作品的创作灵感是在离开上海飞往美国休斯敦的旅程中爆发出来的。为了打响第一炮,他熬了好几个夜。
无疑,弟弟期望老师的赞许,因为弟弟在中国的学生时代都是这么过来的。当然,弟弟更好奇的是,他想看看美国的教授在他自己认为相当完美的乐曲上还能修改什么。
但奇怪的是,当弟弟回到家里,我没有看到一张兴奋或者是对老师钦佩的脸。他的神情中挂着一丝惆怅。
“姐,你知道‘克里歇’是什么意思吗?”弟弟问。“老师重复了几遍,可我不知道他在讲什么?”
我们这些留学生,尽管在中国学英文考托福,但到了美国却听不懂老师的课。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我就是这么过来的,回家看书呗!可是弟弟上的是作曲小课,那就有点儿紧张了。老师的指点是针对他的作品来的,如果没抓住,如何改进呢?
于是,我们俩抱着字典,试图就这个“克里歇”找出它的英文含义。我们从“C”开头的字查到“K”,又从“K”查回去。最后终于在一本大字典里找到了这个词:“cliché”。不是什么音乐术语,是个法国外来语,最后那个字母上面还有一小撇呢!就是“陈词滥调”的意思。
弟弟一见是这个意思,着急了。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于是回忆起那堂小课的情景。
弟弟说老师看完他的作品开始好像挺赞赏的。“你看起来对‘古典乐派’和‘浪漫派’音乐很精通噢!”十八世纪维也纳时期的音乐在音乐史上称为‘古典乐派’,到了十九世纪就是‘浪漫派’音乐。世界上很多闻名遐迩的大音乐家都是在这个时期产生的。
因为以为老师在表扬,弟弟心里一高兴,紧张的心情顿时放松了很多,对老师接着的问题便没有了顾虑。
“你知道莫扎特是哪一年死的吗?”
“一七九一年。”
“那么柴可夫斯基呢?”
“一八九三年。”
“一个是一七九一年、一个是一八九三年。都是十八、十九世纪的人物喽?你知道他们为什么伟大吗?”
“莫扎特打破了十七世纪巴罗克时期作曲家的那一套程式,柴可夫斯基又突破了十八世纪古典乐派的那一套。”弟弟答完又特地补充一句:“无论是在配器、和声应用、还是在作曲风格上。”
“这就对了!”老师肯定地说,然后平和地反问道:“可是你呢?”
这样一个问题,弟弟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看来老师前面的“表扬”和一连串的问话都是针对他的作品来的。“不要老是去挖坟墓!你要多听现代作曲家的东西!”老师在纸上列了几个名字,然后将眼光再次回到乐谱上喃喃道:“克里歇!克里歇!你这里都是克里歇!”
一个音符也没有改!一堂作曲课就这么结束了。
所以,弟弟喜欢创新,我也一直认为弟弟的性格就是那种创新型的。
可是现在,他所用的技法在导师的眼里却成了“克里歇”。所以,弟弟得弄明白,什么才不算“克里歇”?
我心疼地看着弟弟每天带着两只面包一瓶水,扎进音乐学院的图书馆和视听室里不出来。有一次我去视听室找他,那儿的管理员马上就将我带到弟弟的面前。他们都知道这位东方来的小伙子。弟弟告诉我每次关门时他们都会很和蔼地打招呼“明天见。”可是,我却有时候会问自己,弟弟到美国来吃那么大的苦,到底值不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终于看到弟弟脸上的迷茫在消失。“大开眼界!Exciting(令人兴奋)!成千上万的音响资料任你挑。凡是你想得到的好像都为你准备好了,而且每天都有最新资料上架。”我的心里轻松了很多。弟弟原来发现了一座音乐大宝藏!他告诉我他要抓紧时间!说自己在中国的时候太闭塞。西方的音乐世界发生了创世纪的变化,很奇妙很奇妙,可是出国前竟然一点儿都不知道!
我从弟弟上作曲课回来的神情和滔滔不绝的谈论中发现,他找到了告别“克里歇”的门道。我们这些人,在中国的时候都是老师心目中的乖学生。有一天,弟弟上课回来说他发现纳尔逊教授不喜欢乖学生!“每当我对纳尔逊教授的观点表示赞同的时候,他非但不高兴还会问:‘为什么我说什么你都说好?’‘为什么不向我挑战?’”弟弟还发现,如果他的作品很“怪”(现在看来应该说有新的创意),纳尔逊教授总是叫好。
这就是创新,创新的意识,非常可贵的西方文化。中国人研究历史,强调继承;可是西方人研究过去,是为了学习他们的前辈当年如何向前辈的前辈挑战!我在美国生活的这么多年里,越来越觉得这个国家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迅速,跟这个文化有着极大的渊源。
===================================================================
谢谢村友们对《你好,休斯敦》的关爱。很愿意与大家 共享书中的所有文字(和照片),可惜因为与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约,只能选登一小部分。如果朋友喜欢阅读全书,敬请去国内新华书店或者当当、卓越、台湾大商通 等网上书店购买。网上购买时用“你好,休斯敦”搜索。
我捐了一些书给专家协会高中生奖学金,这些书在休斯敦长城书店、明桥书屋以及休斯敦华中大校友会前会长蔡依道博士的网上一品店义务出售:http://www.ynpstore.com/books/nhouston/,欢迎居住在美国的朋友通过这个网点采购。
-- 春苗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