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对柴玲信基督受洗的感言(ZT) [2010/05]
- 活在当下 [2010/04]
- 令观众面红耳赤的舞蹈 [2010/05]
- 静静的美丽 [2010/04]
- 打牌 [2010/05]
- 婚姻的发明 [2010/05]
- 音乐-- 赶牲灵 [2010/05]
- 你是我路过的风景 [2010/03]
- 中国知识分子心态(ZT) [2010/04]
- 雨 [2010/04]
- 一树一花开 [2010/03]
中国历代知识份子,来自于不同阶级、阶层,具有多重性格,他们的心态也是十分矛盾复杂的。
中国历代文人,其终级目标并不是要做一应著名的学问家,而是要做一名官僚或政客。因此,他们只能袄附于政治权 ,其心态必然处于极端自卑和极端自尊的矛盾之中。
中国文化没有宗教。所以便以理想价值来替代,以起到宗教的怍用,所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便交织在一起,在维护基本社会价值的基础上追求理想价值。文化人追求理想价值首先要守于道,其次要淡泊名利,再其次要安于贫践,又其次不慕权势,还在于达道不分先后,“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就使古代文化人心态参入了宗教精神。
文人追求理想价值尚有许多方面,其实现的途径也有不少创设。但真正作为实践的手段,作为可操作的程序,却无法与现实相脱离, 就不可能真正摆脱依附性,使文化人与政治权势相分离。正是由于中国文人对于理想价值的追求,虽然处于政治依附地位,仍然有着强烈的参政意识。没有参与政治过程作为手段,就不可能维护理想价值,就不可能有仁政、德政与礼教的实行。
文人虽有依附政治权势的一面,又有抵制依附政治权势的一面,退尘俗而隐山林,蜇伏而遂心志,以求心理平衡。中国的隐士现象,是中国文人的重要的心态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历代文人一直处在积极参与、依附、抵制三条线的交织纠缠之中。他们无法摆脱这种纠缠,只有具备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意识自觉,才能突破。
中国历代文人,其终级目标并不是要做一应著名的学问家,而是要做一名官僚或政客。因此,他们只能袄附于政治权 ,其心态必然处于极端自卑和极端自尊的矛盾之中。
中国文化没有宗教。所以便以理想价值来替代,以起到宗教的怍用,所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关系,便交织在一起,在维护基本社会价值的基础上追求理想价值。文化人追求理想价值首先要守于道,其次要淡泊名利,再其次要安于贫践,又其次不慕权势,还在于达道不分先后,“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就使古代文化人心态参入了宗教精神。
文人追求理想价值尚有许多方面,其实现的途径也有不少创设。但真正作为实践的手段,作为可操作的程序,却无法与现实相脱离, 就不可能真正摆脱依附性,使文化人与政治权势相分离。正是由于中国文人对于理想价值的追求,虽然处于政治依附地位,仍然有着强烈的参政意识。没有参与政治过程作为手段,就不可能维护理想价值,就不可能有仁政、德政与礼教的实行。
文人虽有依附政治权势的一面,又有抵制依附政治权势的一面,退尘俗而隐山林,蜇伏而遂心志,以求心理平衡。中国的隐士现象,是中国文人的重要的心态表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中国历代文人一直处在积极参与、依附、抵制三条线的交织纠缠之中。他们无法摆脱这种纠缠,只有具备近现代知识分子的意识自觉,才能突破。